“危机”中探析保险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57 浏览:12780

【摘 要 】 危机,简而言之,即企业潜在的负面的影响.保险业人才之急需,如同面对突发危机时必须快速反应地进行公关处理一样重要.纵观我国保险业发展三十年,经历了不凡的“三起三落”,在之后的十余年里,保险业人才培养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面对保险从业人才频繁跳槽、高管频繁“走马上任”、专业技术人才如同“海底捞针”.拟从保险业面临的“危机”入手,以处理“危机”的角度进行保险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

【关 键 词 】 危机,人才危机,素质教育,资格认证

比尔.盖茨曾说过:“如果可以让我带走微软的研究团队,我可以重新创造另外一个微软.”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保险行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近几年来在我国每年都以远高于其他行业的速度增长,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保险业的发展更是迎来了一个春天.目前,我国各类保险机构的总数已达98家.我国保险业资产总量占所有金融资产的比例,已经从2001年的2.3%提高到2006 年9 月末的4.2%,与此同时,近6年来保险业资产也以16%的年均增长速度,位列银行、证券等所有种类金融资产增速的第一位.较十年前有较大增长,但与国际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上述这些情况决定了我国保险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参与,需要各类人才作为新鲜血液补充进来.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我国保险业需要的人才与实际拥有的人才还有较大差距.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保险业要发展,还是要从保险从业人员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之根本抓起.

一、保险业快速发展背后的重重“危机”

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时算起,我国保险业可谓是从一支独秀到群雄逐鹿,同业之间的角逐近乎白热化,竞争焦点之一就是人才之争.随着保险市场经营主体的不断增多,“人才跳槽”现象已如同秋风过后遍地枯叶一样随处可见.据资料统计,中国的保险写作技巧人总体流失率每年高于50%,其中,保险公司第一年的写作技巧人流失率最高,甚至高达70%~80%,一线写作技巧人的流失率一般在80%.保险营销人员的高频率流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才流失”引发一系列“人才危机”、“诚信危机”、“信誉危机”、“行业危机”.

(一)素质欠佳引发“人才危机”

1.增员难引发“素质危机”.保险公司要发展就必须扩建团队,当前队伍扩建的主要方式就是增员.为了顺利增员,大力增员,几乎每家保险公司都把增员作为个人重要的考核指标和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为了能够增员,公司现有人员也是绞尽脑汁,“增员说明会”、“职业规划说明会”开的红红火火.在增员之后却发现人是增加了,可是不久就又走掉了,如此增员--流失―再增员―再流失,如车转轮一样周而复始,最终发现只是做了一些宣传却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深究其因:一是营销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再加上利益驱使,在增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把关不严,或是采用夸大受益、模棱两可的现象,从而使被增人员产生误解,不明真相地进入营销队伍.待进入实际工作后,新人就会产生被欺骗的心理,对公司的忠诚度大大下降.尽管各保险公司每年在提高营销人员整体素质方面都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仍然无法挽回高流失率的局面.二是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教育力度不够直接造成从业人员的高流失率.当前保险业面临着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缺乏的危机.如截至2006年底,43万保险公司职工中,持有本科文凭的职工占职工总人数不到20%,有硕士以上学历的职工仅仅占职工总人数的2%.就相似度检测机构从业人员而言,截至2007年底,保险专业相似度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平均持证率为69.66%,其中技术含量高一点的保险评估机构从业者平均持证率只有44.52%.就全国200多万保险营销人员而言,拥有大专以上文凭的人员不到30%,大部分是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且保险专业知识普遍缺乏.

2.孤儿保单引发“信誉危机”.随着保险从业人员的频繁跳槽,随之形成了大量的孤儿保单,造成整个保险行业怎么写作水平下降.据上海保监局统计,各家保险公司的孤儿保单占10%~50%.“一些大中型寿险公司都有非常庞大的写作技巧人队伍.而由于一般寿险合同期限都比较长,30年、40年甚至终身,这期间,写作技巧人很自然会因各种原因转行、跳槽,无法‘陪伴到底,’而每人留下的保单,少则几份,多则上百份.”还有一种情况是投保人自己忘记缴费而使保单“自动”成为“孤儿”.保险公司针对孤儿保单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措施与安排,如写作技巧人兼管,即保险公司将产生的孤儿保单分配给符合既定标准的其他写作技巧人,可能是原写作技巧人的上级主管,也可能是写作技巧人离职时所指定的人.再如由专门人员或部门专职管理,即保险公司通过设立专门的怎么写作部门、配置专业人员,为孤儿保单提供相关怎么写作.中国人寿早在十年前就成立了客户怎么写作部,专门管理孤儿保单续收费、回访、到期通知、理赔、给付等工作.泰康人寿、太平洋人寿、华泰人寿等也有相应部门.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太平洋安泰保险公司专门设立了一个颇有人情味的部门――“关怀妈妈”怎么写作机构.不过尽管各家保险公司针对孤儿保单均有其解决办法,但没长大的“孩子”还是“亲娘”亲.

目前,孤儿保单面临的现状是,当保险公司把客户的保单转给其他写作技巧人接管时,虽说会选择较优秀的写作技巧人,由于得到的续期保费较少,新的写作技巧人可能会缺乏积极性.尽管专职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负责收取续期保费时,还可以从孤儿保单客户中开发新保单获取佣金,由于一个专职人员可能面对几百个陌生的客户,往往会照顾不过来,“孩子”多了自然这个“吃了”那个“哭了”.如果组织下岗女工组成“关怀妈妈”怎么写作机构,专职负责孤儿保单的后期怎么写作,怎么写作是周到了,由于“妈妈”的专业知识有限,无法为保户设计或调整保障计划.于是,很多投保人在联系不上原写作技巧人时,往往会产生“投保易,理赔难”的想法.从而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信誉与形象,保险公司也因此面临“信誉危机”.

(二)保险市场竞争加剧引发“人才危机”

20世纪90 年代前期,我国保险市场只有中国人保一家主体保险机构,90 年代后期,保险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1年,保监会加快批准股份制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步伐,2002 年,保监会加快保险相似度检测机构审批.截至2006 年底,我国保险市场上已有81 家保险公司(其中41 家外资保险公司),另有来自20 个国家和地区的133 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195 家代表处,有专业相似度检测公司2110家,兼业写作技巧机构14.1万家.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些保险公司为了扩张领地,发展业务,不惜以较高的薪酬待遇,甚至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抢挖人才.

纵观当前保险市场,人才流动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人才”从国有保险公司向股份制保险公司流动,二是从老公司向新成立保险公司流动,三是从中资保险公司向外资保险公司流动,四是从保险公司向保险相似度检测公司流动.“人才”流动,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增强保险市场活力,但深挖其因,发现当前保险业可谓是“人才”缺乏,特别是具有优秀素质的高管人才更是匮乏.有的保险公司管理层人员在”跳槽”时带走原公司的产品、管理制度,泄露原公司商业秘密,给原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与负面影响,还有的管理人员在原单位因违规被处理,不久后摇身一变成了新公司的高管.如此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使保险行业发展堪忧,如2007年全年中国保监会责令撤换的高管人员达102人.透过表现看本质,高管人员被责令撤换的原因多为经营管理不善,经营管理不善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因为保险业界高管人员自身素质与能力尚需提升,领导人素质低下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良性发展与永续经营.据中国保监会透漏,仅2006 年对部分保险企业抽查,就查实3259 项违法违规行为,对200 家机构、60 名高管人员进行了行政处罚.必须承认保险从业人员确实需要充电并且加强自身素质提升,否则,难以承担起历史使命.

(三)投诉案件增多引发“人才危机”

保险业迅速发展的这些年,保险怎么写作大有提高,但诚信问题在管理、经营方面仍然很突出.据保监局统计,2008年1月上海保监局接到的信访投诉案例是191起,2月份132起,3月份231起,4月份349起,前5个月上海保监局累计保险信访投诉案例是1268起,大大超过2007年上海保监局接受的945起信访投诉案例,在来信、来电和来访三大信访投诉方式中,来电比例占90%.保监局公布的案例还不包括保险公司自己接到的保险理赔纠纷或者投诉.如此高的投诉比例,对于保险市场来说,会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会加剧投保人对保险的不信任感.产生此因大多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单晦涩难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的发展,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水平已经得到提升与改善,大多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条款中对某种大病的治疗方法却仍角沿用以往的方法,形成了科学技术发展了也有争议的危机.保险业需要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加强培养力度,如精算人员、核保核赔人员等,以保证保险产品能够适应保险市场需求与客户的需求.二是保险保障功效夸大.一些业务员因为保险知识缺乏或是为了速成销售,从而人为夸大保险保障功能,对客户误导,导至发生拒赔情况时,客户不理解且发生争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信誉.

(四)金融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引发“人才危机”

目前,国内保险企业共有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只有0.2%.特别是随着保险市场主体大量增加,各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长.据统计,中国国内保险业人才储备的供需比例约为1:4,就北京市场而言,保险人才就缺口10万.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国内保险从业人口总量偏小.当前,中国金融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对金融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金融市场新格局形成的步伐正在加快.保险业整体规模虽然显著扩大,但在金融资产增量中获取的份额仍远低于银行业和证券业,竞争实力和业务规模相对薄弱.到2007年底,中国保险资产仅占金融业总资产的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左右的平均水平,全年保费收入仅是储蓄存款余额的4%,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平均为15%,在发达国家的个人金融财富构成中,银行存款、证券投资、保险资产三分天下.可见中国保险业同样因为人才缺乏等原因在金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透析其以上“危机”现象,不难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保险从业人员甚至高管层自身素质教育欠佳,且存在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制约其能力发挥,保险业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升.针对以上问题,拟从保险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方面进行分析,并解决这一问题.

二、保险业人才培养教育创新模式探析

(一)普及保险知识,从基础做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保险业人才危机中看人才培养,首先要做的事就是预防人才缺失与流失.方法如下:一是把保险知识列入教科书,纳入中小学课程,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保险教育,二是增加高等院校开设保险专业的数量,加大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保险业人才高地.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要力争国内外保险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可通过设立奖学金、帮助培训人才、提供专业教材和资助课题研究等方式,与高等院校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有计划地实现人才队伍知识结构多元化,以适应金融混业发展趋势的需要,三是利用重点大学与国际接轨的优势,大力培养高层次、外向型、国际化的金融保险人才.现代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人才国际化,中高层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还需通晓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了解相关国家的价值观和人文习惯,具备跨文化的交流合作和运作能力.公司不仅要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还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四是发挥保险职业学院的人才优势,专业优势,针对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培养急需的、专业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有计划的培养保险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保险企业人才的储备库.

(二)“两条腿”走路,稳抓人才培养与教育

1.采用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一是重点培养管理创新型、市场开拓型、技术专家型的专业化人才.根据保险市场对怎么写作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执业水平,满足公司差异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对人才也是至关重要.二是优化人才群体的专业结构,既需要熟悉并通晓各专业科学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人才,既需要法律方面的人才,也需求投资管理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具有丰富保险业务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如寿险精算师、公估师、律师、财务顾问、产品设计师、核保核赔师、投资专家、电脑技术专家、高级培训专家等等,对于各种专业人才进行合理组合,以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采用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模式.一是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人员需求预测系统,实行就地取才、内部挖掘和面向社会、广揽人才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适用人才,二是制定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办法,重点引进各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金融工程,投资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引进聚集人才,三是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思路,广开进贤之路,大力引进聚集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到保险业来,让一切有利于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知识、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四是从境外引进精算、投资等专业人才和管理、计算机等保险相关人才,充实到我国保险业急需的岗位上来,采取优惠措施,吸引海外学子到保险机构包括保险监管部门任职.

(三)建立资格认证体系强化保险业人才培养力度

资格体系的建设要与保险行业的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要站在宏观大视角,为整个保险行业发展怎么写作,进而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怎么写作.培养过程既要立足于企业,又要立足于行业,既要立足于本国又要立足于世界.目标是通过资格认证,发掘培养一批有能力、懂经营、善管理的专家型人才,具体途径有:一是针对保险业专业营销队伍,可引人美国寿险营销与调研协会的国际产能大奖和国际品质大奖,逐渐形成品质为先、竞相认证的良好氛围,达到以认证促进业务发展、以业务发展推动认证的效果,二是针对团险销售队伍,可与美国国际保险经理人协会合作,引进员工福利顾问资格认证课程,积极推进行业标准化资格考试项目――中国员工福利规划师,要求团险从业人员参加中国员工福利计划师资格认证考试,三是针对相似度检测理财队伍,既可参加中国员工福利规划师资格认证考试,也可推广由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组织的全国金融理财师考试,四是进一步推动中国人身保险行业系统化、标准化建设,督促保险专业人员了解国际惯例,同时按照中国的具体国情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资格认证工作要有序进行,须建立统一高效的职业资格管理制度,由行业协会具体运作,按照全国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师资培训、统一命题、统一考务管理和统一证书核发的方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使之逐步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管理体系,并逐步与发达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接轨.如保险职业学院紧随国家教育脚步,并随时结合保险业一线业务发展的需要进行教育改革与调整.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制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考试制度.即按照国家、行业制定的职业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考试认证机构、专家评定、职业资格鉴定等方式,对劳动者的职业资格或能力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开展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对于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础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保险业需要的是知识与能力兼具的人才,仅具备学院知识不代表具备同等的工作能力.保险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基础素质、理论知识、人格修养、抗压力与坚毅力须同时具备.如何塑造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立足于教育,更要与实践相结合.做到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一起抓,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一起抓,理论提高与实践锻炼一起抓,继续教育与企业培训一起抓.

三、结语

人才对保险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保险业人才不足的现状,本文从保险知识普及教育模式、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培养与引进人才相结合等模式探讨了保险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吸引人才、推进从业资格管理,加快保险业人才培养和加强人才管理的建议.据了解,我国保险业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时候,预计中国保险业每年将以13%的速度发展,不合理的人才结构状况亟待改善,急需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人才,随着国外的的保险业陆续要进到中国以后,必须由我国培养更多的保险业高级人才以适应这种需求.目前,越来越多的海外保险公司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教育事业,力图通过资助中国的保险业教育,协助中国培育人才,发展保险业.可见,保险业人才培养与教育已是保险业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