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公司直面转型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073 浏览:78927

2009年的保险业内,恐怕最热门的词汇不外乎“调整结构”、“业务转型”、“提升保障类产品和效益型产品占比”.

几家欢喜几家愁

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意外险和健康险这两类主要的风险保障型业务合计占总保费比例仅为10.59%.新单业务中,10年期以上期缴业务占比也仅为12.5%.投资型产品,特别是趸缴投资型产品成为2008年中国寿险市场上的大赢家.

针对投资型保险增速过快而可能导致的各种问题,2009年新春伊始,监管部门频频出台新政规范寿险业务的结构调整.2月9日,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快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的指导意见》,引导寿险行业发展风险保障型、长期储蓄型业务.此前一周,《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连结保险销售管理的通知》则从多个角度强化对投连险的销售管理,限制投连险的发展规模.为贯彻《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保费收入分拆处理也有望在2009年实施.

专家分析,面对产品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型的压力,保险公司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呈现出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那些曾过于依附资本市场,大量销售投资型险种的公司会遭遇较强烈的阵痛,而坚持走保障型产品路子的公司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甚至转型会成为这些公司的巨大利好.

坚守会赢得先机

2006和2007年前后,随着资本市场的火爆,投资型保险产品大行其道,很多保险公司都大力推动投连险、万能险等产品的发展,保费收入也随之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就在大家都蜂拥而上的时候,也有一些保险公司心无旁骛,一直坚守保障型、期缴型传统险和分红险业务.尽管在保费增长上表现并不耀眼,但随着投资热潮的褪去,这些公司反而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在结构转型的当口轻松应对.

民生人寿保险公司也许就是一个例子.作为一个成立刚刚5年的寿险公司,民生人寿一直坚持发展保障性保险产品.据民生人寿的管理人员介绍,投资型保险是一种高端保险衍生产品,无论是投资渠道,还是保险公司的专业管理,发展投连险和万能险的风险都较大.民生人寿一直对投资类产品非常谨慎.多年以来,无论是销售理念,还是产品设计,民生人寿都是以保障为核心.2008年,民生人寿个险和银保的销售收入几乎全部来源于传统险及分红险,公司个人写作技巧渠道91%以上的业务是保障型期缴产品.

而这样的坚守也为民生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来自民生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民生人寿总资产已达到110亿元,同比增长65.5%;当年总保费同比增长99.6%,市场份额跻身全国寿险主体前10位,内含价值高的个险新单标准保费达到10.07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行业排名第8;续期保费首年度超过个险新单标准保费,达到11亿元.作为寿险公司生命指标的个险,13个月继续率达到80.16%,处业内较好水平.很显然,谁守住了保险的保障本义,谁就等于在转型中占有了先机.

转型考验公司实力

有人说,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保险业开始进入注重品质的发展期.专家认为,转型转的是经营思路,是盈利方式,而不仅仅是设计出了多少款期缴保险,推出了多少种保障型产品.衡量一个公司的标准不能再用短期效益的尺度,而是包括怎么写作质量、盈利能力等因素在内的核心竞争力.

民生人寿在怎么写作质量、风险控制、稳定投资收益等方面的措施和管理值得借鉴.据介绍,民生人寿通过诚信教育、团队管理等多种手段,从首期开始就很注重保单质量.同时,提出了将个险13个月继续率作为绩效考核的生命指标的建议,实行一票否决制,即13个月继续率一旦低于某一数值,则被考核机构当期绩效为零.据悉,民生人寿13个月个险继续率从2005年的62.66%攀升到2008年80.16%.这一数据使得民生人寿而达到了寿险第二集团的水平.


在投资风险控制方面,民生人寿立足于保险资产与负债的合理匹配,注重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基本要求,在合理配置资产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科学制定投资策略,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民生人寿累计实现投资收益12.02亿元,历年投资收益率始终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来看,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保险业似乎也身处寒冬.随着监管措施的不断深入、经济环境的逐步向好和保险企业的结构调整,中国的保险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