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贺兰县草石蚕收获情况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518 浏览:46574

贺兰县位于中国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在银川平原青铜峡引黄灌溉区中部.县辖1街道、4个镇、1个乡,总人口22.64万,农业人口13.9万,总土地面积为188.2万亩,其中,黄河近代冲积平原有116.1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1.7%.贺兰县农业基础雄厚,现有耕地近60万亩,林地15万亩,牧草地50万亩,可开发利用土地30万亩.得黄河之利,98%以上耕地为自流灌溉,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

调查数据显示,贺兰县小麦机械化收获占96%以上,基本全部实现机械化收获,玉米机械化收获占15~33%之间,草石蚕种植和收获的机械化程度更低,基本都是采用纯人工模式.因此,实现草石蚕机械化种植、收获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课题,也成为贺兰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在贺兰县走访农户、田间地头开展调研,查找问题所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1基本情况

银川市贺兰县草石蚕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左右,所有田地都基本适合机械化收获.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研制出能够在田间成功运行的机械化收获设备,这就很大程度降低了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1.1种植及生长情况

草石蚕,又名地瘤子、宝塔菜,形如蚕蛹,属地下茎植物,是多年生草生植物,呈螺旋状塔形,肉质脆嫩,春种秋收,可连续数年收获.种植时,先要精细整地,打埂,开洼,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一般和小麦、毛豆等作物套种,种植行距约25厘米、株距约10~15厘米,植株高度约40~60厘米,根茎深度约10~15厘米,果实最长可达到6厘米左右,粗约1.5~2.0厘米,如图1-1所示.据农民阐述,贺兰县种植草石蚕都采用人工挖种的方式,没有实行任何机械化种植,造成农户的种植数量不能太多.

1.2收获现状

现在主要还是以人工收获模式为主,机械化程度基本为零.一般都是先人工铲秧,然后采用人工捡果,即:铲秧+翻挖+拣拾摘果+装袋.这是纯人工作业模式,也是草石蚕当前收获的唯一方式,严重降低了收获效率,同时大幅提高了收获成本.经调研数据显示,两个人一亩地收获需要6~8天,每人一天需要至少80元工费,每亩地收获成本高达上千元之多.

1.3销售情况

近几年,随着市场对草石蚕(螺丝菜或地瘤子)需求的不断增加,贺兰县螺丝菜产业走出一条市场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2007年贺兰螺丝菜种植面积近3万亩,总产量4.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0%,收获季节在田间地头就被抢购一空,每公斤涨到3.0元以上,亩产值达4500元以上,是历史上效益最好的一年.全县有18个村种植螺丝菜,逐步形成规模化特色农产品,也已经成为贺兰县农民增收的主打产业之一.目前,仅贺兰县2012年草石蚕种植面积近8万亩,亩产1500~2000公斤左右(2012年市场价最高4.4元/公斤,最低4元/公斤),经济效益可观.


2收获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劳动强度大,农民种植积极性低.草石蚕果实比较体积小、皮质脆嫩,采用人翻人捡进行收获,容易遗漏和碰伤,造成收获时劳动强度特别大.由于收获方式单一,农民种植面积基本限于1~2亩/家,制约了草石蚕产业化的进程,也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根据广大农民反映,若能利用机械化收获,草石蚕种植模式将不在用套种模式,并且种植面积会扩大到5~6亩/家.

2.2收获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草石蚕收获过程中,捡拾果实是关键环节,也是最耗时间的工序,严重提升了劳动力成本(雇佣工人收获需要至少80元/天/人),降低了收获效率(一亩草石蚕两人收获需要8~10天),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3机械化收获效益分析预测

3.1节省收获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根据了解,2人需要6天左右才能完成1亩地的收获,按照目前人工80元/天,每亩支付的人工费用达到960元左右,增加了农民的负担.经过计算,采用机械收获,8万亩只需要1.6万人*工作日,节约95万人工工作日,按照每亩300元费用计算,每亩农民可增收660元左右,8万亩可增收530万元左右.直接经济效益可观.

3.2提高收获效率,增加收获机作业收入.按照项目研究预测,此项目研制的机械,能达到在每天工作6小时的情况下,收获10亩以上,(计算理由,按贺兰县种植规格25厘米宽草石蚕+10厘米小麦套种,机械按每小时5公里速度收获,理论计算可收获15亩,扣除由于种植分散转移时间).一台收获机收获季节每天可收入3000元以上(油料费用不计),效益可观.因为收获环节问题解决,草石蚕生产规模扩大变得可行,可形成我区除了葡萄、大枣等五大经济类种植产业外的新规模型经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