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教学的初浅认识

更新时间:2023-1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898 浏览:80723

【摘 要】初三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后阶段,也是最为最要的阶段.做好初三教学工作,关乎整个初中教学的成败.首先要认识课标,吃透教材、制度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最后要做好中考冲刺,精选试卷,全面提高学生.

【关 键 词】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建构主义教育;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五年了,一直都担任初一初二的语文教学工作.今年,如愿以偿的登上了初三的语文讲台,心中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但是,内心当中更多的是忐忑.初三教学对我一个新手来说毕竟是陌生的,如何让学生通过初中两年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巩固和进展,为此,我必须在以有的经验和知识上再作更多的努力.除了完成课堂教学以外,我将自已的课余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上网查阅资料等等.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基本掌握了初三语文教学的规律.

下面介绍我的一些肤浅见解,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研读课标,抓准教学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当前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的教学和命题都必须遵循的“法”.因此,我认真学习语文新课标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时用新课程理念来观照和使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用新课程理念来统率指导初三语文教学.

在研读课标,学好理念的基础上,要潜心研究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卷,主要研究命题思路及试卷的板块、题型.

当前“文选型”的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教学内容需要我们教师自己去选择与创生.在创生和选择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离文本和学生太远.很多老师的设计初衷是建构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但架空文本、远离语言品味,问题设计笼统,小组交流有过场痕迹的现象比比皆是.一堂课下来,有些同学的思维状态还停留在自己分析的水平,甚至还未读懂课文.

“读懂课文”是一种教学取向,就是所谓的文学作品的“解读”.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了“文本解读”这一条目,称其为“通过分析来理解”.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薛雪(清)在《一瓢诗话》说过:“兵家读之为兵,道家读之为道,治天下国家者读之为政,无往不可”.

2钻研教材,吃透教材

2.1反复咀嚼教材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找好教材的切入点、训练点、问题点,创设好教学情景以引发学生读书、思考和训练.

我觉得把握好文体是切入教材的可行办法.在教学初三上册第二单元,我首先讲清楚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的一般结构、特点,然后让学生们学以致用,自己通过读书、思考去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

2.2不盲目赶进度

张志公曾说过:“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深入文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多角度、多层次阅读文本,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绝对不要为了赶进度而草率结束新课,然后搞题海战术.

2.3了解单元教学要点,处理好讲读课和自读课的关系

以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下册的主题是“对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认识”,应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2.4对课文顺序作适当调整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情况,将教材的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1-2-4(现代诗歌、议论文),3-4-6(小说、文言文)

2.5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个性,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是重点难点,教师先必须做足准备.

例如《唐睢不辱使命》对话精彩,《变色龙》和《我的叔叔于勒》构思巧妙,应引导学生牢牢掌握.

3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交给学生,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建构主义教育学派也认为学习就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情境、协作、合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先学后教

先与后的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先学后教是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提出的原则性要求.

3.2启发质疑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积极辨疑、释疑,激发竞争意识.

3.3以学定教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根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确定现场教学方式.

3.4多学少教

3.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讲究课堂组织策略

4.1教学手段多样化

一节课45分钟,对于十几岁的学生来说,要自始自终保持高度注意和紧张思维是很难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安排时,要注意学生的这个具体情况.课堂上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参观讨论,都要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得起来.

比如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我们运用了辩论的形式.辩题:中国人有没有失掉自信力.正方辩题: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反方辩题: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辩论得非常激烈,即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驳论文的写法.


4.2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能摆正师生之间平等、合作的关系,能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