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932 浏览:141421

摘 要: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 键 词:小学语文阅读自学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潜移默化地进行点拨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认知结果取代学生的认知过程,而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敢想敢说,使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技能.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 键 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其实,课文中意思并不深奥的词句,很多答案就在文中,有些学生却领会不到.这时,教师应用以读点拨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求得其解.例如,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两个词的意思时,我让学生反复读第二节中的第五句话,学生反复读后终于明白:前半句是“张冠李戴”的意思,后半句是“囫囵吞枣”的解释.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第二种,对于结构相似的句、段、章,我们可采用以类点拨法.即只要把开头的句、段、章精讲,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其余的句、段、章学生通过自读就可迎刃而解.例如,《詹天佑》的第二部分有三个自然段,主要意思分别是“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这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每层都先讲詹天佑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再讲他怎样克服的.教学“勘测线路”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读----初知大意;思----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克服;议----生生交流;悟----领会人物精神”.然后,学生按照这四步方法自学“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部分.这样的点拨提高了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

第三种,有过渡句或过渡段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理解,使学生很快明白,过渡句或过渡段既是对上文的总结概括,又是对下文的提纲挈领.例如,教学《赵州桥》时,教师抓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句挖掘,学生很快就会明白,本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坚固、美观两大特点.

第四种,有的课文配有插图,图文并茂,我们可以利用插图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为学生学习课文怎么写作.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的情绪和进入主动的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其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1.以境引趣

即教师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引起学生自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并播放配乐课文录音.结果,学生从真实、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体会到了桂林山环水绕、水倒映山的特点以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产生了如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高涨.

2.以疑激趣

即学生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一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用“借“,而不用“取”“骗”等其他词?于是,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主讨论,自主探究.最终,学生领悟了“借”的用法之妙,领会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和兴趣.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原省编教材《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飞过来的吧”中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学生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3.以辩激趣

即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与文本对话,紧扣课文难点,各抒己见.

例如,教学《中彩那天》时,学生就父亲是否该还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方认为父亲应该留下车,这样既可以使家里的境况好转,又能实现梦寐以求的愿望;另一方则坚持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要.通过辩论,学生最后终于理解了父亲的做法,对父亲佩服至极.

三、有的放矢施教,教给学生方法,课外与课内并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要求学生每天读书,并在周五的班会上汇报一周的读书收获.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习惯,又能使学生从同学的汇报中有所收获,进而产生阅读兴趣.

总之,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能力,就能把阅读教学真正指向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阅读、终身学习怎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