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923 浏览:116966

[摘 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尤为重视.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对于开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培养更多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团队精神内涵、作用、以及培养途径进行分析,叙述如何进行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关 键 词]团队精神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24-01

马克思认为,“社会即是个人联合起来的产物,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联系和关系的总和”.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高知识群体,他们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团队精神内涵

团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相互协作的群体.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自愿并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怎么写作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内涵简单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即以人为本,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形成强劲向心力和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从而达到团队的最大利益.

2团结合作.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可见团队精神古来有之.团结合作是人的基本特性,人能够优于一切其他动物,并且利用他物为自己怎么写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形成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群体,这也是团队精神的基本内涵.

3共同目标.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一个每个成员都位置努力的共同的目标,使这个团队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迈进.只有团队目标明确,全体成员为之努力,成员的素质才能提高,才能陶冶出集高瞻远瞩与尽心尽职于一身的管理大师,造就勤勉、诚信、团结、高效、自律的人员队伍.

4荣辱与共.《红楼梦》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用最简明的语言陈述了团队精神内涵.团队成员要有很强的合作意识,团队成员只有相互帮助和关怀,齐心协力,才能够创造出骄人的业绩;每个成员都将自己看成团队一分子并将团队的荣辱和利益放在首位,做到荣辱与共,才能使团队得到发展.

5乐于奉献.美国总统肯尼迪对个体与团队的关系做了最好的阐述即“不要只想这个国家能给予你什么,你要去想到底我能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所谓“有合才有得”,团队精神的另外一个内涵就是乐奉献.

二、大学生团队精神作用

1社会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团队精神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一项基本道德素质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且多为独生子女,其心理正由少年向成年转变,心理状态还没有完全成熟,自我意识强烈,团队协作意识薄弱,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培养尤为重要.

2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养人才,培养专业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并且人格健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加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优秀品德的养成,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相互协作,勇于创新等能力,这些品德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竞争力.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全球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具备团队精神的大学生往往体现出非凡的竞争力.大学生只有养成团队精神,养成相互协作的习惯,才能得到在日趋国际化的就业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4健全心理.人的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养成团队精神后,就会具备较健全的心理,具有理解,辨别和感受不同情境的能力,他们在生活中更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处理问题时更善于与人沟通,为他人着想,乐于帮助别人.

三、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1开展认知引导.首先,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灌输.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传授、宣传或由大学生自身有系统地学习团队精神的基本理论,逐步形成团队精神的教育方法,通过理论引导和认知,直接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思想意识方面使之能够对团队形成正确的理解.其次,引导学生研究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对于大学生来讲,团队意识已经成为自我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大学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能积极投入到团队精神研究,他们的团队精神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记.

2开展各类团队活动.首先,社团活动是培养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大量研究表明,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与群体意识密切相关,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强化群体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其次,在活动中强化团队精神.高校经常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团队活动比如参加篮球、足球、排球比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参加企业工作流程,让大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增倍力量;组织演讲、学术论坛等活动,强化与人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活动本身的组织过程锻炼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思维模式、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让大学生远离不健康心理,学会协调合作,扩大团队精神在实践中的力量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