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584 浏览:105496

朗读教学是语文课的重点教学,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敲门砖,一名学生朗读不流利可想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作为小学语文课程必须注重学生的朗读教学.

朗读激趣朗读强语朗读形能朗读启想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86-02


朗读,能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一直这样诠释着我的朗读教学.

1朗读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要使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必须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记得一节语文课,教室异常闷热.学生们一个个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对上课没有丝毫的兴趣.怎么办呢?课总得上吧!于是,我就努力地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是,任凭我怎么导入,他们还是无动于衷.当时,我真的有点被激怒了,恨不得骂他们一通,可仔细想想还是不行.这时,我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朗读,对,就这么办!于是,我告诉学生,老师想为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小木偶的故事》.有几个“机灵鬼”一听马上来了劲,说:“这是12课.”我见他们有点反应,就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起课文来.我一边读,一边观察他们的反应,我发现孩子们慢慢地,一个一个地被我的“”所感染,他们不由自主地拿起了书本,有些甚至目不转睛地望着我,直到我读完整篇课文.见到他们有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我就按照原来的计划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朗读强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就是说多次朗读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每当遇上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断或是诗词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反复去朗读,直到他们体验出文中的“滋味”,并以此来强化他们的语感,加深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觉得那篇文章写得实在是很美.“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段话无论是遣词还是造句,我认为都是值得学生们去学习和体会的.于是,我就让他们反复地去读.结果,他们很快地就领会了漓江的水是怎样的“美”,达到了训练语感的目的,像这样的段落,我想唯独让学生们在充分地朗读后才能领略到它的美,达到朗读强化语感的效果.

3朗读形能

朗读有助于交谈、发言、复述、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我常常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朗读的切入点,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如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我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熟悉教材语言,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再离开课本,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寻找去年的树”.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与树根、大门、女孩对话,这时,学生已经能够运用以前所学语言、交际技能来转述文本中的内容,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朗读积语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在朗读比较中我们同样能揣摩出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得是否精妙,从而达到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这样描写溪流:“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也时时变换调子.”把“调子”换成“声音”、这个词语好不好?行不行?我是让学生们反复去朗读,然后比较体会,体会作者的心情,逐步培养他们对词语的敏感性.还有后面“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如果把“稍微”、“一点儿”删掉,是否能体现孔隙的窄、小,在朗读中学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们体会朗读积累语言能力的准确性

5朗读启想

想像,就是由一个形象联想到另一个形象,由已有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再现生活的能力.我把它解读成领会文本意境的通途,发展语言艺术的捷径.具体的方法是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调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展开想像,头脑中出现相应的画面,这样,课文的语义层面、情感层面就在这琅琅读书中渐渐地被把握了,依然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例,描述了“我”由孔隙进内洞的那个场面,为了让学生理解在船进洞的过程中“我”的紧张,小心翼翼的心情,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使他们的头脑中逐渐出现自己进洞的场景,从而真实的体会到“我”的感受,“我”的心情.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语文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离不开语感,而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朗读.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起重视起朗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