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24 浏览:12620

摘 要:案例教学以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将其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该文从案例的教学理念入手,探索案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结合案例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的模式,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操作指导和建议.但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有其局限性,该文对案例教学的研究只是一个开端,如何完善教学模式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关 键 词:案例教学;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3-0577-02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课程,既是学习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必备基础课程,又是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教育.因此,如何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案例教学能引导、启发学习者对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该文将探讨如何将案例教学有效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以期达到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目标.

1案例教学

1.1案例教学的定义

案例译自英语”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余凯成教授认为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问题,以事实作素材,而编写成的某一特定情景的描述[1].

案例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

1.2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

1.2.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就是教育者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目的[3].案例教学恰好是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1.2.2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把所觉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其它知识的过程[4].案例教学是以已有的有关知识和经验所构成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让学习者自主构建新知识的教学过程.

1.3案例教学的基本特点

1.3.1适用特点

案例教学是强化对知识的学习运用,挖掘智慧潜力,促进知识与能力转化,适用于应用性强的学科专业问题和已有相应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的对象.

1.3.2施教特点

案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整个组织过程有序,但环境宽松,是一种有组织的自主和互补学习方式.案例教学旨在培养学习者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注重的是知识与能力渗透转化的过程[5].

1.4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大多数教师采用“教师讲授演示,学生上机验证”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虽然教师能高效地传递书本知识,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宗旨应当是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是不可能解决学习者日后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遵循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内在秩序,能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教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让学习者能从做中学.

一般来说,《计算机基础》的学习者是大一新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使用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运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教学内容涵盖了学习者常见的系统个性化设置、文档处理和表格制作等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特定的情境,引导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知识点.综上所述,《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过程符合案例教学的适用特点和施教特点.因此,将案例教学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

2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的实践探索

2.1教学准备

2.1.1案例的设计

进行案例设计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了解和分析.在首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计算机素养的大致水平,再以此为依据设定案例的难度值.

在案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首先选取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案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紧扣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包含相应知识点的案例任务,同时兼顾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案例的选择要遵循实用性和扩展性的原则.

以Word章节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给父母的信”帮助学习者掌握文字录入和编辑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习者关爱长辈的情感;案例“制作一张生日贺卡”可以使学习者掌握插入图形的基本方法、图文混排的技巧,并锻炼学习者的创造力与想像力;案例“制作个人简历”能让学习者熟练掌握Word表格的创建、编辑和排版的方法,培养学习者积极思考的能力并加深对自我的了解.

2.1.2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具体教学计划的拟定以及案例素材的准备.教师需要预测学生对案例的反应,预设案例讨论的过程,制作完备的教案和课件.为了使教学设计能够照教师的预期实现,教师应注重培养学习者课前预习的习惯,做好分析和研讨案例的准备.

2.2教学实施

2.2.1展示案例

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展示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给学习者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2.2.2分析案例

当展示完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者逐层分析案例,围绕案例中所呈现的任务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动态分组”的方式将学习者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研讨小组由学生自己推选出组长,当讨论结束后由组长统一汇报结果.

案例“制作个人简历”包括了5项任务,即:创建基本表格、设计表格框架、输入表格文本并排版、美化表格和添加图像.教师在展示了事先制作好的个人简历后,提示学习者对个人简历进行分析,引导学习者找到需要完成的5项任务.接下来,再由学习者自主讨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和相应的知识点.

2.2.3提出方案

研讨完毕后,教师轮流请各研讨小组汇报结果,并组织评议.在评议过程中,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讲解,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习者构建完整的认知体系,提出较优的问题解决方案.

2.2.4实施案例

案例分析、讨论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任务.在教师提出方案后,学习者按照研讨得出的方案来实现案例.

(下转第586页)

(上接第578页)

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应对此次案例的实施情况进行总体评价,指出整个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习者对任务进行深入思考,并提供相似的案例以供学习者在实践课程学以致用.

2.3教学反思

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反思,包括了案例的选择是否合理、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教师的组织是否到位、讨论的结果是否正确、案例实施是否成功、教学设计的优缺点等内容.这样的反思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设计,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结束语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学习者自主获取对案例及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锻炼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案例教学也存在着对教师和学习者的要求较高,案例研讨过程难以掌握等局限性.因此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如何完善案例教学模式,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更深层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