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715 浏览:109147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均须开设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它不但可以锻炼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对各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铺垫作用.该文分析了现下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分层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与项目驱动教学等具体教学措施,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 键 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024-02

作为20世纪最先进的技术发明之一,计算机已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它正以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向前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因此,优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上世纪90年始,全国高校陆续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加入到非计算机专业授课计划中,如今各高校都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并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另外,随着计算机能力越来越被社会认可,高校为顺应社会需求对学生采取一些强制考级措施,使得目前计算机的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1.1计算机基础教学进入应试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在取得书之前必须先获得一份能被社会认可的计算机等级证书,基于这种考虑,学校在考核授课教师业绩时往往会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挂钩,教师在面对这种通过率压力时,往往不得不临时放弃对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我们的学生为了能顺利拿到书,又不得不更加关注考试相关内容,再一次错过了对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导致好多学生除了会做考试题目、打打游戏、聊聊天之外,电脑对于他们来说毫无其他作用.再者,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异常迅猛,而我们计算机的教学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致使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不到,而讲授的知识不感兴趣,这是我们计算机发展的悲哀,也是应试教育的悲哀.

1.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纵观刚入校的新生,由于地理区域和家庭环境的不同,他们对计算机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加大了教师课堂授课的难度,如果继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会认为这个课是在浪费时间,讲的都是很简单的知识,他们对上课毫无兴趣,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对于没接触过电脑的学生来说,上课学的都是新知识,如果再碰到老师跳跃性的讲解,掌握就存在一定的困难了,这样就会使他们对计算机产生畏惧感,对计算机方面的培养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

1.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授的目的是掌握理论知识点并熟练应用于实践中,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但目前我们很多高校由于机房配置问题,往往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很多情况是上完一次或数次理论课之后才上一次实验课,学生理论课上听懂的内容,到了实验课上往往就无所适从了,而且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也不尽合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建议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看似非常简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想要彻底改变这种学生老师都无奈的情况,必须从根本上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进行改革,只有新思路、新方法才能开辟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新天地.

2.1与时俱进,合理设置教学体系

首先,要改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必须先从思想上正视应试考试的缺陷,不能继续一味的以考试通过率来评价老师,老师们只有从通过率的压力上解脱出来,才有足够的空间来研究新知识,新教法.

其次,我们还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所谓课程体系即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而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即每门课程,一门课程设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课程体系的架构是否完美.社会发展至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每位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必将成为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而我们在架构课程体系时应时刻坚定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题体系,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这样,通过新知识、新技术的吸引,将学生引入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获好的教学效果.

2.2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新方法

针对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具体教学方法.

对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将来能够更好的为其他专业课怎么写作,因此教师在教授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对于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我们可以改进教学模式,采用分级教学的授课方法.所谓分级教学即在新生报到时,进行一次《计算机应用基础》摸底考试,根据摸底情况进行分班教学.对于好的学生可笼统介绍基础知识,着重培养计算机使用能力,如讲解可扩大知识面的《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硬件组装》等课程,同时还可以多加安排实训课程,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来考虑课程的进行,时刻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确保他们能够掌握计算机最基础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层面.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精讲多练,组织学生进行足够多的上机操作,强化实践练习,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采取边理论边实践即“理实一体化”的授课方式,将课堂全部安排在机房,这样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边操作、边讲解、讲完之后立即操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日清日毕,绝不拖拉,这样不但可以轻松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学生也能较好的掌握知识,增强自信,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引入到各门各科的日常教学中,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基础的同学,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类课程项目,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还能增加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3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

国家有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同样的我们的课堂也要有课堂的规矩,相信老师们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都会将自己课堂的要求、纪律很清楚的传达给每一位同学,但是我们的同学却很少能接收到相关的奖励信息.因为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少会有老师想到借助一定的奖励机制来鼓励学生,而我们的学生们也已经习惯了“这个不可以做”、“那个必须完成”等等课堂要求,学生们都适应了被动的接受命令,主观能动性却无法体现.如果我们适当的添加一些鼓励政策,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奖励下开心愉快的完成任务,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的创作热情也极度的高涨.当然,对于实在不合作的学生,我们也可以适当的给予一定的善意的惩罚,让每位同学读能感受到老师的爱与重视.

3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第一门课程,它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是工作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来源.如何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们计算机教育的共同目标.该文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就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