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沙区治理现状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05 浏览:7387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全市总面积43578km2,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榆林风沙区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面积为190.47万hm2,占榆林市总面积35.5%,其中流动沙地49.53万hm2,林地12.22万hm2,草场51.8万hm2,分别占沙区总面积8.4%和27.2%.近年来,榆林市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林业工程,大力开展了以沙区治理为主题的造林绿化活动.

1榆林市沙区治理现状

截至目前,陕西沙区造林面积累计达124.6万hm2,林草覆盖率达33.5%,沙化和荒漠化土地面积较1999年分别减少2.1万hm2和12.6万hm2,重度、极重度荒漠化面积从54.8%下降到13.4%,流动、半固定沙地面积从29.9%下降到15.9%,沙区生态状况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到“整体遏制、局部良性循环”的根本性转变.

1.1沙地铁路—高速公路护绿路治沙模式

在神延铁路、榆—靖—定、陕蒙高速陕西段、榆—神—府沙漠高速公路两侧各1~5km范围内,采取乔、灌、草以行状、带状、块状混交方式,营造防风固沙阻沙林,治理沙化4万hm2,保障了铁路、公路的畅通.

1.2沙地樟子松造林综合示范模式

以樟子松套笼栽植技术和紫穗槐灌木林为主,在榆阳掌盖界、横山哈兔湾建立1.33多万hm2综合治理示范点,一次性成活率超过90%,辐射面积4余万hm2.

1.3黄土覆沙综合治理示范模式

在榆阳七里沙、神木马场梁采取漏斗大坑大苗深栽、生物网格固沙,推广应用美国干水、生根保水剂等多种抗旱栽植新技术,建立0.67万hm2以上的大规模治理示范点.

1.4城镇生态园建设示范模式

神木县结合锦界工业园区建设,建立沙区城镇绿化示范点,投资3.5亿元建成榆林国家级沙漠生态公园,已引入适合沙地生长又具防护作用的150多种植物,成为陕西省沙区植物品种最为集中的地区.

1.5生态经济型防沙治沙模式

其特点从治理开始就注重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如樟子松以栽代育、栽培经济林、种草养殖等.

1.6神木秃尾河源区水源保护模式

目前,治理区植被覆盖率超过60%,局部小气候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有所增加,涵养水源能力有所提高.

2主要措施

2.1生物措施

2.1.1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实行一定的保护措施(设置围栏),建立必要的保护组织(护林站),严禁人畜破坏,给植物以繁衍生息的时间,逐步恢复天然植被.封育同时可以加以人工补植补种和管理,加速生态逆转.

2.1.2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飞播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偏远荒沙、荒山地区恢复植被意义更大.飞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预测气候,选择立地条件,确定适宜的播区,确定适宜的播量,种子处理技术,防治鸟兽及病虫害,封禁保护等.

2.1.3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直播造林固沙:在草原流沙上播种,保证幼苗达到一定密度(15~20株/m2),一定高度(15~20cm),一定面积(>1000m2),就可以把风蚀变为沙埋的植物群体,使沙丘固定.直播成功的植物种主要是花棒、杨柴2个沙生先锋植物.可撒播,也可条播或穴播.

植苗造林固沙:在干旱草原流动沙地采用适当深植和合理密植的方法使沙地固定.如定边长茂滩林场秋天在沙丘上用沟植法密栽油蒿成活形成沙障.

插扦造林固沙:陕西、宁夏流沙区用沙柳插扦直接固定沙丘.榆林群众用簇式栽植法,形成疏中有密的格局,既抗风蚀又解决水分不足问题.簇行距0.5m×1.5m,每簇4~5个插条.


2.1.4营造沙区牧场防护林.树种选择要注意其饲用价值,东部以乔为主,西部以灌为主.主带距取决于风沙危害程度.不严重者可以25m为最大防护距离,严重者主带距可为15m,病幼母畜放牧地可为10m.副带距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400~800m,割草地不设副带.灌木带主带距50m左右,林带宽主带10~20m,副带7~10m.考虑草原地广林少,干旱多风,为形成森林环境,林带可宽些,东部林带6~8行,乔木4~6行,每边一行疏透.呈疏透结构,或无灌木的透风结构,生物围栏要呈紧密结构.造林密度取决于水分条件,条件好可密些,否则稀些.

2.2工程措施

采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风、改造地形等目的.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无法替代的.

根据防沙原理和设置方法不同,沙障可分为平铺沙障和直立式沙障2类.平铺式沙障是固沙型沙障,利用柴草秸秆、卵石、黏土等全面或带状平铺沙表层,隔绝风与沙表层的接触,造成风虽过而沙不起的效果.原地固定流沙,保护植物生长,但对风沙流中的沙粒阻截作用不大.这种措施在东部地区作用较大,在西部地区影响水地水分,但有利于沙土改良.立式沙障为积沙型沙障,风沙流遇上任何立式沙障,风速都会下降,风挟带的沙粒就会沉积一部分在沙障前后,从而减少输沙量.多行配置立式沙障可起到固定障间沙表层和拦截运行中沙粒的作用.由于绝大部分运动沙粒在近地表30cm内,多数又在10cm高度内,因此不需要设置过高沙障就可以固沙和控制风沙流,防止沙害.

2.3化学固沙措施

将稀释了的有一定胶结构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流沙表面,水分迅速下渗,化学物则滞留在一定厚度(1~5mm)沙层间隙中,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以增强沙表层抗风蚀能力,达到固沙目的.目前已研究出几十种化学固沙材料,但由于成本高,未普及推广.2.4风力治沙

是以输出为主的治沙措施,减小粗糙度,使风力加强,风沙流呈不饱和状态,造成拉沙和地表风蚀的效果.

2.5农业措施

一是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风蚀旱农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高秆作物等.

3存在的问题

3.1造林资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强

林业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一方面造林所用的次耕地和沙荒盐碱地土壤贫瘠,水源短缺,交通不便,增加了造林难度,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水电配套以及购置交通、通讯设备的费用;另一方面沙区治理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经济收益低.这样就使群众的造林积极性较难调动.

3.2造林树种单一,治沙造林模式有待丰富

在榆林市好多地方造林乔木树种中,杨树、柳树成了看家品种,一方面容易发生病虫害,另一方面治沙效益不明显.应积极引进一些好的治沙树种,大力推广乔灌结合、混交造林、林草间作、林药间作等多种模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林地的经济效益.

3.3有些地方重造轻管现象严重

部分群众投资造林,主要认为林业比农业生产具有省工、省力等优点,从而忽视了林木的管护工作,林分的集约化经营水平低,影响林木的保存和生长.

4对策

4.1进一步研究制定林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市县(区)政府应加大种植结构的调整力度,制订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把沙区治理作为林业及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来抓.充分发挥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建立一套关于土地租赁及承包、税费征收及减免、发展资金的信贷与支持、对典型乡村户的支持和奖励以及水电通讯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充分调动县乡村户各层次、各方面治沙造林的积极性,推动沙区林业的整体大发展.

4.2进一步活化营林机制

一是考虑不同树种的不同营林目的,确立不同的机制.二是考虑宜林地的条件.地域条件不同,在采用造林机制形式方面也要有所不同.三是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3].如村领导班子建设情况,群众造林营林习惯、集体和群众经济情况等.无论采取何种机制,都必须明确程序,公开投标,健全手续,合同公证;涉及林地权属、林木权属等问题,要发林地、林权证,建立档案,积极稳妥地推动林业持续快速发展.

4.3进一步搞好综合怎么写作

一是信息怎么写作.利用电视台、宣传册等宣传途径和方式为广大造林户提供各类生产、经营、销售方面的信息,以信息的及时准确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优化品种结构,更新经营模式.二是资金怎么写作.在积极争取世行贷款造林、三北、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造林的同时,还要抓好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争取小额信用贷款,解决农民造林资金困难的问题.三是技术怎么写作.针对个体造林户缺乏造林技术的问题,必须加强造林技术培训.如在造林中如何使用生根粉、地膜覆盖、抗旱保水剂等先进技术,通过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收稿:2013-06-20)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