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基本特征的变迁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25 浏览:17230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及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开放教育基本特征发生了四次巨大变迁.学习资源的免费获得拉开了开放教育的“闸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者的经济负担.但是,面对过于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往往容易产生信息迷航,所以开放教育研究者把网络学习资源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的进行了深度整合,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互联建立属于自己的学术共同体,降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然而,伴随着2012年开始流行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又一次打破了开放教育的壁垒,可以免费在线给学习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讲座怎么写作.MOOC可能会给开放教育带来的各种契机与挑战,然而,MOOC也存在着远程教育中的一些本源性障碍,这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每一次的变迁,都给高等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加速了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调整与改变,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网络技术来代替教育并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网络的好玩程度已经超乎了人类的想象,利用网络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学习者罹患网络“精神病”的可能.当然,我们可以用网络技术把大学变得更加有效率、更加完善,但大学校园依旧有其独特性.

【关 键 词】开放教育;教育资源;MOOC;MOOCs;本源性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08(2014)02-0030-09

开放教育始于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运动,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于开放教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也发生了几次巨大的变迁,从传统教学的网络化到可以免费提供一定的公开教育资源,使学习者占有学习的信息量以指数般的增长.而当互联网进入了web2.0时代,则完全打破了过去网络仅仅是资源的提供平台这一局限,学习者与网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即从人与机的“硬”交互过渡到人与人通过网络进行的“软”交互,这时的网络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生成性”.并且可以按照学习者的学习路径和学习风格等提供一种动态的、适应性的学习模式.另外,随着互联网大面积的普及,网络俨然变成了一个“大家庭”,“互联网思维”已渐渐根植于人的内心,“我思献人人,人人助我思”的理念成为网络学习者的基本信仰,所以,来自网络的学习者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在网络中建立一定的学术共同体,彼此之间可以进行诸多无障碍性的交流与探讨,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个人学习的诸多“心理障碍”的同时,也在网络的匿名性的“遮蔽”下释放出了学习者“本真”的一面.在增进学习者之间学习交往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改善了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而伴随着2012年开始流行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简称M00Cs),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又一次给全球高等教育市场尤其是对开放教育的下一步走向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而国内研究者对此热潮以极为敏锐的嗅觉方式嗅出了其中的“韵味”.瞬间遍地开花般将MOOC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推向了“众矢之的”.然而,MOOC纵然有无数标签证明其相比于传统教育具有诱人的优势,但其具有的“本源性”障碍,也确实是一个不能回避、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相比于MOOC的诸多便利性而言,我们不能忘记教育最重要的本质教育性.正如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言,教育具有一定的“训诫”性,好玩儿、便利、免费等绝不能是人类应崇拜与追求的,相比与此,人类还应有更重要的东西等待去追寻.今天的开放教育正朝着学习工具和基础设施的可用性,自由与开放教育内容的可用性以及一场面向开放获取信息、国际协作以及全球共享的文化运动方向前进着.

一、教育资源的开放

开放教育首要的一个冲击力就是免费公开教育资源,这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授者还是学习者都离不开教科书和教学光盘等固定教育资源的现状.学习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极为丰富的、免费的教育资源.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由于教材知识更新速度之缓慢,学生不能获得除了课本之外的新知识,更不用说是当前世界关注的“热点”,这种情况大大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成为了“井底之蛙”,无法和快速前进的社会接轨.

2001年是开放教育历史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以麻省理工学院为首的美国大学掀起了开放课件运动(OpenCourseware,简称OCW),这也正式地拉开了开放教育的序幕,也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大学与大学之间的物理性障碍――“墙”.把所有的大学连在一起成为可能.这是世界高等教育领域首次基于网络进行大规模优质资源免费开放共享实践.其目的是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优质的网络资源向全社会开放,以实现资源共享.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将“开放课件”发展为“开放教育资源(0penEducationalRe-sources,简称OER)”,避免课件内涵带来的局限性,并给出开放教育资源的统一定义,即“开放教育资源通过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简称ICT)为全社会成员提供开放的教育资源,满足非商业用途的咨询、修改、利用和再传播”.随着国际上对开放教育越来越重视.200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正式发布了500门课程资源,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并且,同年我国也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工作,以专业基础课为重点,建设各学科、各专业“校级――省级――国家级”的精品课程体系.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也在于推动国内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使更多的大学生都能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并且,可以给青年教师提供一种授课的“标本”,以此促进教学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可以说,我国的精品课建设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互联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大规模资源建设和发布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以至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媒体传播模式彰显了其强大的便利和丰富的优势,促逼了开放教育从传统教学资源的封闭性到公共教育资源的开放性的历史性变迁.可从图1中更为清楚和直观地看出.这一次变迁的核心可概括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由教科书和教学光盘转变成无纸化教材和教学视频,由学习者需要付费才能获得学习资源转变成免费获得网络学习资源,由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到注重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这一阶段对于学习者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是资源的优质和免费.二、教育资源提供的适切性

早期的公开教育资源项目大都是免费的,所以,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免费获得国内外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一些常用的网络学习平台如Blackboard、Moodle、SaKai的设计主要是一种获取资源的设计,需要学习者主动查找、层层检索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学习者若想获得符合自己的学习资源需要在寻找的过程付出很大的代价.并且,虽然网络中学习资源众多,但重复性也占绝大多数比例,没有进行一定的过滤与分类,所以无法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动态适应性地呈现学习内容,无法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使得学习者容易迷失在众多学习资源中,出现“网络迷航”的现象.为了解决“总体学习资源无限”,但是“个体需求资源有限”的尴尬局面,研究者对于开放教育的研究更加深入,此时适逢web2.0席卷全球并成为互联网历史上的第二次理念、技术和运作模式上的重大变革,出现了大量的类似于Blog、Rss、SNS和Wiki等为代表的典型性应用,更加关注网络的社会性和个性化.所以,这一阶段强调资源的可获取性,网络不仅仅是能为学习者提供多少资源,而是如何提供资源,从“应然”到“实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单纯的以资源提供者为中心向以资源使用者为中心转移,更加注重学习者作为“用户”的需求,以便于把更好地怎么写作于学习者作为发展的目标.至此,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经历了由学习者容易迷失在丰富混乱的网络资源中转变成根据学习目的提供适切的教育资源.图2立体化展示了这一变化过程.

这一阶段比较显著的成果是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即建立自适应学习系统.自适应学习系统将自适应技术应用于Web系统,用户即成为学习者.自适应体现在三个层面:连通性、内容和文化.连通性指的是学习者可以以多种方式导航到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内容之间是相互连通的;内容指的是系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路径自动建立学习者模型.并根据学习者模型弥补学习者不足的知识;文化指的是根据学习者不同的目的、动机等更新学习任务.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够为学习者提供适应性学习怎么写作支持,系统能根据用户特征主动向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系统根据的用户特征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兴趣、认知水平等,从而实现按照学生的学习目的提供教育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支持怎么写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出现使得网络教育的核心转移至以学习者为中心,系统将学习者当成怎么写作的对象,有利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三、通过学习交往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结果

交往是人与人或人与共同体之间通过各种相似度检测媒体展开的相互沟通、影响、制约、改造的活动方式.学习交往指的是,学习者在进行网络学习的同时成立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社区及实践社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媒介进行活动与交流,如协作探究、问题研讨等.学习者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认知结构因同化与顺应而不断从旧平衡达到新平衡,学习效果会明显得到提高.早期的开放教育主要是单向发布教育资源,信息交流是单向的.学习者往往进行个体的、孤立的学习,仅仅获取开放的教育内容或信息资源,以期通过开放教育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但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是学习者在进行网络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问时不能和其他人进行交流,自己的网络学习心得也不能和其他学习者进行分享.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还仅仅停留在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自我建构,不能建立起伙伴之间的协同学习和分享经验.这样势必会导致接受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单调,学习的坚持就会变得越来越弱,所以越来越多的学习者还是很渴望像在传统课堂中那样能够得到学习伙伴的指导和支持,和他人一起进行交流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起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开始由注重开放资源转向开放学习,即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从学习者孤立的进行网络学习到进行学习交往的变迁.具体如图3所示.学习者进行学习交往的形式表现为成立各种形式的学习共同体、实践社群和网络学习社区,学习者自己在线学习的同时能够通过网络学习社区与其他学习同伴进行交流,共同讨论疑难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习者大多是个体的、孤立的这一学习障碍.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需求刺激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展.2005年出现的一些犹如OpenLearn的项目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且还逐渐创建了网络学习环境,提供学习工具和其它学习支持怎么写作.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学习者可以自己创建学习空间.并设置一些基于某些主题或课程的讨论区.创建于2007年的社会性学习网络OpenStudy关注如何为用户提供课程学习与交流的网络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任何人都可以在平台上提问以寻求他人的解答,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其他人一起组成小组对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构建学习共同体,以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和重用;创建于2009年的P2PU从关注开放教育资源应用的视角,实现了每个用户均可以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创建课程,成立基于课程的学习共同体,实现课程的协同学习与交流.等等,诸如此类的项目,都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学习支持工具并创建了协作交流的环境,使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更成为可能.

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中.尤其需要重视支持学习交往过程的交互设计.开放教育中的学习交往由于其交往角色的虚拟性、交往关系的平等性、交往目的的教育性,与现实生活的交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有必要对学习交往进行设计.设计层面包括交往目标的设计、交往环境的设计、交往策略的设计及反思评价设计.交往目标设计是指对开放教育中的学习交往进行明确的目标定位与恰当的交往目的,而不至于陷入毫无意义的“闲聊”.交往环境设计是指形成良好的虚拟文化氛围.使网络学习者在学习交往的过程中有社区归属感和社会存在感.交往策略设计是指学习交往的形式和交往媒体的选择,比如协作学习形式的设置,对于不同学习者的特征要安排不同的交往组织形式以及交往媒体.

四、通过MOOC提供开放教育怎么写作

随着开放教育的不断发展.学习者希望自己不单是获取免费的教育资源、通过在线社区和同伴进行交流,学习者更希望得到学习指导和帮助等教育怎么写作.而对于教学者来说,他们希望收集到在线学习者的学习反馈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从而改进课程内容.开放教育领域逐渐出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MOOC的三大典型主流机构是Coursera、Udacity、edx,其授课教师来自全球不同国家、不同学科,向全球在线学习者提供大量免费的、开放的学术课程资源.以这三家公司为首的开放教育资源提供商,联合免费网络公开课的供应者,如可汗学院,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在线学习革命,这对传统高等教育产生了“破坏性”的深远影响,变革了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终身学习的进度又明显的推进了一步.MOOC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知识内容的分享,为不同学科的教和学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开放教育基本特征实现了从学习交往到通过在线讲座提供开放教育怎么写作的变迁,如图4所示.MOOC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开放教育怎么写作和学习支持.一般每门课程在网站平台上都有相对独立的目录,如课程介绍、课程内容、Wiki、论坛这样划分的一级导航.在“课程说明”中,学习者能了解到授课教师、教学目的、教学进度表、平台工具等使用方法的基本信息.在内容最为丰富的“课程内容”下往往还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把各种各样的学习材料有序的组织起来并呈现给学习者.MOOC模仿了传统学校制度,“注册→听课→课堂随测→作业→讨论→考试→结业→证书”是多数MOOC课程的基本流程.几乎所有的MOOC课程都会在预定的时间开始,在特定的时间上课,经几周到十几周的时间后结束课程.学习者如果在正式开课的时间段内注册学习.则有机会获得课程颁发的结业证书.如果错过了开课的时间,仍然可以学习网站上留下的全部课程内容.但学习进度就得全靠自己掌握,并且也没有获得证书的机会.当然,也有少数课程没有确切的开课时间.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与之前开放教育强调“随时”有些不同,MOOC不再呼吁“任何时候”,因为彻底的自由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放任”自由,会降低学习者的责任感.通过对MOOC的总结,可以发现MOOC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MOOC是一种基于联通主义理论而建立的课程模式.所谓联通主义,是指知识是网络化联结的,个人在进行网络学习时将个人知识组成网络,这种网络被网络编入各种组织和机构,反过来,组织和机构的知识又被回馈给个人.在MOOC学习中,学习过程免费并且没有学习者人数的限制.因此它成为拥有大量参与者的巨型开放课程.巨大的用户群加之互联网技术的支持,MOOC实现了开放环境中的联通式学习.MOOC下的联通式学习强调网络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资源的联结,认为“学习和知识蕴含在不同的观点中”.联通学习与社会文化交往下的合作学习密切相关.从这一点上看,联通主义下的MOOC具有发展为“知识建构社区”的潜力,将以往的“学习共同体”变革为“知识共同体”,并将知识提高到更高的社会层次,从而提高学习的质和量.

第二,MOOC是一种生成式课程.MOOC中提供的教育内容不同于传统网络课程,在传统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师都会限定知识的边界,教学内容都是教师预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的;而在MOOC中,教师提供的资源只是作为知识探究的出发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内容都可以成为学习和互动的中心,即学习者要学习的内容是无边界而且无法预知的.也就是说,虽然MOOC更强调既有知识的重复和传递,但平台还是提供了知识创新和生成的途径――课程Wiki和论坛.依托这两个工具,学习者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能够获得更大程度的潜力提升.“生成性”一直是MOOC的努力方向,但受到现实因素的制约所取得的成果有限.这些限制性因素包括学习者和技术工具两部分.从学习者方面来看,让学习者来生成知识内容需要激发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动机,这种学习动机远远大于传统面对面学习中的学习动机,对于远程学习者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在某种意义上远程学习具有“本源性”的障碍;从技术工具的角度来看.实现知识生成需要技术工具的支持,从而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实现基本功能,因为随着所生成的知识复杂程度越高,则对技术的要求越高.因此,MOOC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应适当地留出知识生成的空间,从而让学习者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

第三,MOOC在课程设计上能体现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构建思想.MOOC的课程呈现不局限于教室场景,更多的采用面对面交谈的形式,这种方式能够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感,从而减少传统网络课程的不亲切感,体现开放教育人性化的思想.授课内容设计一般控制在50分钟以内,并且根据主题划分成多个长达6-10分钟的相关的“微”视频,符合新一代学习者的注意力特征,便于学习者按照主题学习的同时,也适应文化“快餐式”的碎片化学习,当然,也可以根据学习者自身需求或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征有选择地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工具或者平台参与学习,体现开放教育的个性化思想,更加注重提供一种适切的学习者需求的怎么写作.

第四,MOOC提供课程认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目前在MOOC上开课的学校都是名校,授课教师都是名师,“名校+名师+名课”效应更加能吸引学习者.当在MOOC上注册课程的学习者完成某门课程并通过考试后,即可获得相应的课程证书,它作为对学习者努力和付出的认可,作为一种荣誉“代码”可以激励和督促学习者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增加MOOC本身的教育价值.由于MOOC的运作模式呈现出高等教育和企业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者获得的课程证书不是由该校方颁发,而是由MOOC专门机构颁发.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获得职业帮助,不同MOOC课程提供商采取了一系列的项目.如Coursera在美国已经启动了一个旨在与公司合作,提供职场对接机会的项目.edX的阿南特阿加瓦尔教授也表示,无论是企业界还是教育界,对edX的评价都是非常正面的.由此看来,依靠MOOC证书在职场谋求发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第五,相对较高的课程质量和教师素质.不同于开放课件和网络公开课的顺带而为之,MOOC课程中教师和助教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些认真负责的教师和助教专注于自己所负责的课程,考虑网络学习的实际情形、网络学习者的心理和能力.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精心安排课程内容、制作课程说明,生动形象地讲解知识点,在各个论坛中详细解答学习者提出的疑问.由于MOOC课程本身的性质――非面对面、重视讲授、学生数量庞大不便于监督等,在MOOC的世界里课程必须带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性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像传统课堂中的那样,可以通过教师的强制手段去弥补学生学习兴趣的不足.这一要求的提出使得对MOOC的课程设置、教师素质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授课较为优秀的、能够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就会脱颖而出,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有效地提升了参与MOOC课程的教师的整体水平,这对于利用MOOC进行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第六.MOOC具有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并提供学习怎么写作.MOOC的这一特点符合成人学习特点,对帮助成人学习具有积极作用.统计显示,成人学习者占在线学习人员的绝大多数,如图5所示.对于在线教育来说,目前能最先接触到在线教育产品的不是中小学生,而是大学生、在职群体.首先,成人更有自主性,有更多的时间使用互联网,大学生在学校的课业负担没有高中那么繁重,并且大学的教育模式也大多以自主学习为主.所以大学生进行网上进行学习的可能性会更大;其次,大学生对教学环节中,在线辅导人员的全方位看护等怎么写作不是特别敏感,而互联网在这一方面的缺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略.虽然在线没有实时互动、没有一对一的辅导,但是性价比较高.灵活的学习时间和随时随地的资源提供正好符合了成人学习者的基本特点,为终身学习进一步奠定了资源基础.MOOC的开课机构根据教学安排在固定时间进行在线讲座,并规定参加测试和提交作业的时间.完成测试和作业的时间为两周之久,可以防止学习者因特殊情况错过测试而影响学习成绩.这些措施为学习者提供了自由安排学习任务的时间和空间.MOOC的学习怎么写作体现在学习者一旦注册课程后,系统会通过邮件的形式提前向学习者发送开课通知、讨论主题及时问通知,使得学习者能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避免错过学习和讨论的细节.在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课程设置的辅导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关于学习进度和学习过程的具体指导意见.完全是一种“推送”式的怎么写作理念.

第七,MOOC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在线教育的弊端.在线学习者从网络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但学习坚持率低、学习质量不高一直是在线教育面对的问题.诚然,让大量学习者连续几周独自坐在计算机前、专注于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确实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但相较于之前名校公开课学习者大多只是跟风观看一两节课程的状况.MOOC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考虑到即使是传统学校教育课程通过率也是不尽如人意.MOOC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突破了在线教育学习者难以持续参与的难关,大量的MOOC学习者完整地学完了数门课程并活跃于相关的网络社区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学习共同体发挥了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作用.

第八,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精雕细琢,并提供适用的学习指导和内容导航.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网页清晰的组织形式能够帮助学习者对课程内容整体把握、明确自己所处位置、跟随学习材料逐步完成课程内容,并允许学习者依据自身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在学习资源方面,课程开始后,课程教师一般会定期地发布精心设计制作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一般都会被划分为许多短小的片段以方便学习者的学习.由于这些片段来源于完成且成体系的知识.并采用一定的规范、通过精心的导航组合为一体,因此不用担心“散”、“碎”的问题.学习资源的形式主要是文字、视频、小测试、论坛、Wiki以及模拟实验等一些创新的小工具,资源的内容和形式都经过精心的匹配、设计和优化.视频一直是在线教育最广泛使用的形式,MOOC中很多课程的视频资源按照知识点切割成了“碎片式”视频片段.视频中教师将屏幕作为黑板的替代品,讲授的同时辅以“板书”讲解;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视频画质、播放速度、是否显示字幕等;视频中嵌入的测试习题允许学习者有多次答题机会,经过提交――反馈――修改完善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第九,“教师――学习者”、“学习者――学习者”、“教师――学习者――平台”之间形成了无处不在的交互.平台、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是MOOC最为重要的几个元素,元素通过互动相互联系起来.其一,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包括教师对整个课程做出安排、授课讲解知识,学生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学生对教师的测试、作业等要求做出回应,教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与传统课堂不一样的是,MOOC的平台大大提升了师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如教师可参与课后讨论,从论坛中充分了解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从而在后续的课程中做出反应.其二,MOOC中学习者之间形成了交互群体,如平台会为每门课程开设一个专门的课程论坛,学习者在此相互交流、讨论与本课程相关的问题、共同学习.值得强调的是.当学习者之间出现深度交流和对话时,会产生出新的知识,体现了“开放教育”的终极理念.其三,教师――学习者――平台之间发生了交互,如授课教师将课程内容嵌入课程平台,通过平台查看学生反馈,学习者在平台上完成小测试、作业、查看帮助、进行模拟实验以及撰写课程Wiki.MOOC以写作的平台技术为基础、严格的课程制度为保障,以教师、学习者、平台三要素之间无处不在的交互为“经络”,以交互产生的各种课程材料为“骨肉”,由此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第十.MOOC表现出持续增大的影响力.MOOC对教育的影响逐渐增大,一项最新的全球调查数据显示,使用MOOC课程的人数、学校、机构在不断地增多.对MOOC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也在逐渐增加,例如,在接下来的3年中将会有90%的学校参与或计划参与MOOC,与现在的74%增加了16%;2013年仅有13%的学校发布了自己的课程,但是到2016年发布课程的高校将会达到43%;83%的学校将会考虑加入在线教育组织,如edX,Coursera和Udacity.

MOOC的迅速发展使得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这种在线教育模式单位时间、单位教师、单位课程产生的影响范围远远大于传统教育.面对MOOC的蓬勃发展,无论是课程开发人员、MOOC运动的推进者以及使用MOOC的学习者都需要注意MOOC当前存在的一些根本问题,在辩证冷静地思考和推进中发挥MOOC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在反思中探寻MOOC的本土化诉求.而不会成为国内在盲目的引进Blackboard、Sakai等网络教学平台之后,大部分均成为了一种网络摆设,或成为教师与学生不得不用的一种“负担”.

首先,严格考评和认证结业机制,提高MOOC学分和证书的社会认可度.目前MOOC的课程学分还未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通过MOOC获得的学分不能与传统学校的学分进行互换和与传统学校的学历相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MOOC课程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课程学习的维持力.目前,MOOC平台颁发的证书有两类:一类是免费的,只完成作业并通过考核,就会得到电子版证书以证明学习者完成了本门课程的学习:另一类需要支付一定的金额,得到的证书会附上照片显得更加真实.如果学习者全程认真参与,学习所有课程内容、参与课程活动、完成课后作业、独立通过课程测评,那他就能拿到课程颁发的证书.证书机制是MOOC的一大特色,尝试解决人们对开放教育的质疑――既然学习者花费了精力学习,那就应该对他们的学习结果给予认可.认证不仅仅是对学习者努力和付出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激励和鞭策作用,考核和认证机制能够一定程度上刺激学习者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降低传统网络公开课中参与率不稳定且较低的情况.其次.需要降低参与MOOC课程学生的辍学率.“高辍学率”是当前MOOC广为诟病的缺点之一,也是与传统教育相比显现出的明显劣势.在推进MOOC的过程中需要从“学习者”和“学习支持怎么写作”两个方面考虑.提升MOOC的教育质量.从学习支持怎么写作来看,需要为学习共同体中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的支持.从学习者方面来看,在线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内驱力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助意识,相比于网络公开课,MOOC的学习者不但有学习的热情,更有实际的行动,表现为喜欢跟随课程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认真学习、愿意花时间与参与同一门课程学习的其他学习者探讨课程问题,这使得学习者之间形成了紧密互助的良好氛围,因此,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要重视课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开发符合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课程,以此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辍学率.

其三.得到来自教授课程的讲授者本身的支持较少.来自《教育纪事报》(The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的最新调查报告采访了184名教过MOOC网络课程的知名教授,结果显示,教授们对于他们自己教授的网络课程几乎没有任何信心,相反,教育界以外的人士倒是很有信心.自从全世界最大的教育机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宣布试行低成本的网络课程以来,全美各地的学校纷纷效仿,竞相用网络课程来取代实体的大学教学,仅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威斯康辛州大学就开始全面为网络课程学员提供合法的大学学位,而不需要他们亲自到课堂上来学习.很多学校宣称,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会效仿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做法,推行网络课程教育.但这主要是由行政力量推动的,高校里许多教授感到惊恐不安.当加利福尼亚州立法者提议批准网络课程时,教师议会立即给立法者们发去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师们绝对不可能逃避对学生们的责任,将课程的管理权让渡给任何外部机构.”㈣其四,相比于传统的教育形式,MOOC的课程制作成本较高.随着MOOC的兴起,教育中的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增加.Chronicle一项最近的研究显示.授课教授通常需要花费100多个小时去准备自己的课程,然后每周还需要花8-10个小时上课,这无形地增加了教师在正常校园教学之外的责任和负担.这些已知的花费加上无法确定具体数目的各种花费使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且这些资金的投入并不能够保证一定能够收回成本.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校和研究机构参与MOOC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因此,在目前来看MOOC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面对面的班级授课.

但不管未来的MOOC发展如何.如今已给开放教育带来了诸多的发展空间和契机.弥补了以往开放教育的“形式化”,本质上的做到了真正意义的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学习支持怎么写作,让知识成为人类的共同财产,加速推进学习的全球化,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开放教育基本特征的一次令人兴奋和值得期待的变迁.

五、结束语

随着开放教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开放教育基本特征经历了四次变迁后.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人性化,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各种学习支持为学习者提供怎么写作.开放教育是未来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它的出现并不是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育为主,而更是一种社会的“顺势”而行.因为在数字化社会的今天,与传统的学习者相比,新一代的学习者更加乐于接受新的事物,能保持的注意力时间较短,倾向于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更加喜欢简洁、清晰、准确和精炼的信息,不喜欢传统课堂中的长篇大论式的灌输教育模式,并且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已经不大可能摆脱“屏幕”,彻彻底底的成为了“读屏一代”,始终在线.这些典型性的学习者特征都非常符合MOOC给开放教育注入的新的“血液”.

然而,在面对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新的转变与契机的同时,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省思.MOOC是一种新的开放教育潮流,更是一种新的网络学习形式,但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传统的也未必就是过时的,把教育的决定权交给除学校以外的第三方,会不会把教育变成一种真正的“商业交易”,MOOC的免费也仅仅是一个幌子而已,因为想获得证书之类的认可是需要向第三方支付费用的,可以说,一旦把教育变成了用商业的运转模式去运营,“无商不奸”式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必然是第三方运作的核心.另一方面,过度的追求网络学习的便利性也确实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这很可能大大增加了学习者罹患网络“精神病”的可能,网络的好玩程度已经大大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以至于我们都不自觉的成为了网络和手持式移动设备的奴隶.我们已越来越习惯自己“宅”在家里,活在一个角落里,用“指尖”去触摸着互联网这个充满“花花绿绿”的大世界;即便大家一起出去喝咖啡、聚餐、谈心,甚至于在运动场上加油、和女友出去玩,等等,最后都成了每个人用手指去探索着属于自己的“世界”.最值得惊讶的是,大学生课堂休息的安静程度远超过上课时的聚精会神,因为那时大家都各自“摆弄”着电子设备.正如网友恶搞的一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不过是我在你的眼前,你却在玩着手机”,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封闭,没有了交流,没有了对话,完全和一个虚拟的世界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们应清醒和理性的认识网络,从而合理的面对MOOC这只来势汹涌之“狼”.归根结底.教育教学最为重要的是人,而不应该过分的关注工具,应积极的探索MOOC作为一种的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方法,这才是根本.

MOOC作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是或然,按照冯友兰先生的观点,或然是不可测的,之所以不可测也是因为作为未来的新事物,则可如此,亦可如比,到底将会如此还是如比,没有理论或证据能证明其必然地是如此亦或如比.所以,面对MOOC这一新生事物,既不能拒绝,也不能崇拜,更不能为了引进而引进,真正的教育不需要“噱头”,切记可能会成为未来“爱迪生”之预言,或“机心”者谋取利益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