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建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实模式构建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61 浏览:11556

摘 要:针对建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从高职教育创新研究、构建“三结合”人才培养及质量评价模式角度提出了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对接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 键 词:提升建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209-02

建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关系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及毕业生的全面、长远发展.创新教育理念、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与支持力度,将有助于建筑类高职生综合素质提高;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将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1建筑类高职教育创新研究

1.1在建筑类高职教育中普及新的教育观念

(1)正确理解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每个人的职业目标都是不同的.并不排除在建筑类高职院校,有部分学生入校伊始就憋足劲要升入高等学府深造,所以在每年举行的专升本考试中,都有一部分建筑类高职毕业生成功通过升本考试,开始本科学习生涯,将来可能还要考研.因此,建筑类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的同时,应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富有弹性的发展空间,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将专业技能培养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高职院校教师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组成,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质量就业,就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将专业技能的传授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融合在一起.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并不是上思想政治理论那几十节课所能实现的,它需要在高职三年的学习、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建筑类高职院校安排的思政理论课课时有限,只靠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专业课教师的队伍庞大,课时较多,因此,要提高建筑类高职生的综合素质,还要依靠专业课教师的渗透教育,以及建筑类高职院校整体的校园文化氛围.

1.2加大对建筑类高职教育的投入与支持力度

(1)政府应加大对建筑类高职教育的投入.

第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加大实训基地资金投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类高职院校要使学生高质量就业,就要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人才,因此,实训基地的设备仪器应有适度超前性,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②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加强建筑类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邀请建筑行业及施工企业专家到实训基地进行指导,为学生实训做现场指导和目标引导,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掌握切合岗位需要的技能,将大大提高实训基地的实用性.

第二,教育经费预算仍需向建筑类高职教育倾斜.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普通高职高专教育招生数为313.39万人,在校生达到964.81万人,创历史新高,占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44.99%.①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并形成了与普通本科教育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发达国家对教育成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成本的2.64倍”②,因此,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上,国家应该给予高等职业教育更多的倾斜,但是,在规模不断扩张的态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办学经费投入,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人均教育经费偏低.

(2)加大社会、家庭对建筑类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

社会、家庭应改变对建筑类高职教育的认识偏见.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更侧重于技术教育,导致家庭、社会、企业对高职生依然存在很多认识偏见.与建筑类专业本科生相比,建筑类高职生学历稍低一等,但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高职生的实践能力较本科生强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北京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甚至高过重本院校.而且,据青年时报2014年5月11日报道,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一半的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

2构建“三结合”人才培养及质量评价模式


2.1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人才培养紧贴企业需要

2.1.1建立“―信息反馈―调整培养”教育体系,培养企业需要人才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就业质量,建筑类高职院校可建立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调整培养”教育体系,了解社会需求,并据此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时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及企业发展的建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具体调查方法有:①利用班级群.学校可在学生入校时,要求各班建立群,由辅导员管理,利用这一网络平台,了解毕业生就业及工作情况.②开展网上论坛,利用BBS就某个就业问题展开讨论,既能让辅导员了解学生毕业后的情况,也能就一些问题给予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给予职业生涯发展指导.

第二,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毕业生在社会竞争中的优势和弱点,继而了解社会对建筑类专业高职毕业生质量方面的总体要求,并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调整培养.将调研结果反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扩大优势,弥补差距,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

2.1.2定期邀请知名校友来校交流,加深对职业世界的了解

往届校友们的就业信息、求职历程对在校生来说是宝贵的资源,将帮助在校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因此,知名校友对在校高职生来说是活生生的榜样,不仅能为在校生的健康发展灌输正能量,而且校友资源可为学校提供人、财、物、信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贡献,是学校的宝贵财富.2.2第一课堂与第二、三课堂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课堂是指按照教学计划在校内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部分;第二课堂指的是在校内开展的各种校园活动;第三课堂是指在校外检测期社会实践.

2.2.1第一课堂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交叉融合

一方面,理论教学引入实际知识.要求教师做到:第一,将建筑设计、施工、检测等实际知识引入第一课堂,让学生亲临其境,增强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视度和理解力;第二,开展学科及技能竞赛,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研究、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第三,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适应行业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以任务为中心,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2.2.2第二课堂中以校园活动为抓手,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建筑类高职院校的校园活动指的是在校园里,由学校或组织举办的面向全校师生涉及文化、娱乐、户外素质的拓展活动及其他相关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校园活动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整体上反映一所院校师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充实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高质量就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3第三课堂发挥检测期社会实践的作用,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鼓励在校学生进行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巩固专业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实践能力;第二,缩短岗位适应时间.毕业生在校期间从事的与专业相关的检测期社会实践活动,将帮助其提前了解行业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岗位要求具备的能力及个体发展空间,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促使毕业生更加理智、慎重地选择职业,将大大增强其职业满意度.

2.3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速城镇化进程”,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该行业需要大量具有较为全面的建筑施工、设计与管理知识及专业技能,同时具有较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建筑类高职教育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类专业人才.

3结语

因此,建筑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应坚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以素质为目标”.即在教会学生专业本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适应、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本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