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影响因素优化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729 浏览:46929

摘 要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不仅影响到大学生本身的政治素养,也影响到我国社会政治的稳定,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目前,“95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政治认知迷茫、政治感情冷漠、政治参与功利等问题,因此,高校应该通过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引导党团组织活动、加强网络监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圆满完成.

关 键 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ki.kjdks.2015.05.041

CurrentSituation,FactorsandOptimizationCountermeasures

ofCollegeStudents'PoliticalSocialization

XIAHuan,SUNYaosheng

(SchoolofEconomics,Politics&,Law,Hu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Hubei430068)

AbstractCollegestudents'politicalsocializationnotonlyaffectscollegestudents'ownpoliticalliteracy,butalsoaffectthestabilityofoursocialandpolitical,collegestudentsaresocialistbuildersandsuccessors,directlypromotingtheadvancementanddevelopmentofthesocialistpoliticalsystem.Currently,the"95s"collegestudents'politicalsocializationprocessofpoliticalcognitiveconfusion,feelingsofpoliticalapathy,politicalparticipationandotherissuesutilitarian,therefore,shouldbeadoptedtoimprovecollegeteachingpoliticaltheorytoguidethepartyanizations,andstrengthenworkmonitoring,in-depthsocialpractice,soastopromotecollegestudents'politicalsocializationsuccesullypleted.

Keywordscollegestudents'politicalsocialization,currentsituation,factors,countermeasures

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西方,1858年,美国就有学者发表了有关政治社会化研究论文,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政治社会化已在现代政治学领域占了一席之地.大学生治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于社会的政治互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的过程.

1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

通过阅读国内学者的研究著作,同时考虑到实际情况,本文从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参与三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就是大学生对生活的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政治情感是以政治认知为基础的,对政治生活中的各种政治活动的感受和体验,是各种心理反映的综合,政治参与就是公民通过参加政治生活,并对整个政治体系的运行产生一定影响的行为.

1.1大学生的政治认知

大学生作为一个受高等教育活跃的群体,他们大多数会关注国家和社会发生的大事,他们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国家和社会大事进行分析与思考.他们对政治认知具有坚定性与迷茫性并存的特征.我国从九年义务教育开始,教育部门会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开设思想品德、政治等课程,不断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同时,媒体也在广泛宣扬及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事实都让当代大学生认识到中国作为执政党的必然性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唯一性.他们对于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一些重大的会议也会主动地去学习.但是随着国家高校的不断扩招,当前应届高中生的录取率一直是居高不下的,一些高校采取各种方法扩大招生规模.这就决定了部分高校的学生素质并不是很高.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同时受社会转型期多元思想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不能理性思考国家的各种政策制度.虽然这部分大学生具备了正确的政治认知,却是感性化的,不深刻的,没有内化到深层次的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中.

1.2大学生的政治情感

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上具有忠诚性与冷漠性并存的特征.大学生作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客体,其政治社会化的成效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我国,各级学校承担了政治社会化的重要任务,在学校这个环境里,所有的学生都是接受同一种政治教化,传播相同的政治认知.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史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在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深入人心,使得绝大多数大学生产生了忠诚的政治情感.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改善民生、提高国民幸福感等一系列的举措获得了大多数大学生的肯定.国家领导人求真务实、坚决、亲民爱民,时刻关心百姓生活等给当代大学生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但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所积累的各种问题短时期内还无法得到解决,同时由于大学生处于政治社会化的特殊阶段,政治情感不稳定,缺乏连贯性,易于产生波动,这就引发了部分学生的政治冷漠.大学生的政治冷漠主要表现在不参加政治生活,对政治活动和事件不关心,是一种政治态度的折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机制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权力寻租出现,部分人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以权谋私,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损害了法律的权威,特别是日益严重的腐败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贫富差距扩大,既得利益集团产生,偏离共同富裕的方向,人治现象层出不穷,现实较为粗放,社会主义受到怀疑.日益发达的媒体所宣传的社会中负能量,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造成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怀疑,最终产生政治冷漠.1.3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着务实性与功利性并存的特点.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而在这个转型中,经济转型更是重中之重.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大学生教育也由原来的精英教育慢慢地转向大众教育.当代大学生为了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在政治参与上存在务实性与功利性无可厚非,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取向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及政治社会化是有不良影响的.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没有科学的政治参与态度,会妨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制约我国政治决策的化和科学化.政治参与的务实性和功利性也不利于打破现有的政治秩序和对权力的监督,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稳定.

2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2.1与高校相关

大学生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点,是旧有模式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实现的主要途径,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顺利进行起主要作用.学校职能的顺利开展影响大学生政治化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课程与营造大学政治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另外,大学生在接受本专业课程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会受到其专业课老师、辅导员的无意识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形成.

2.2与社会相关

构成社会环境的经济、政治体制以及文化都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经济为人们政治社会化提供有利的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高速的经济发展使人们对社会政治权利需求提高,对社会公众权利作用与效能也开始关心,必然推动政治社会化的发展.从文化上看,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着中国政治社会化的发生与发展,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域的学生对政治社会化的认识深度与速度也有不同.政治体制是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公民政治社会化的程度也不相同.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都不尽相同.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形成会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大学生对一定时期的社会的期望与要求.

2.3与家庭相关

目前,大学生都是住校生活与学习,他们告别了家长,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家庭很难对他们大学生活产生影响.但家庭是孩子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充分的时间可以使孩子与家长朝夕相处在一起,接触机会多,影响面也非常广泛,也将必然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家庭环境会对子女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参与以及实际政治生活中的政治行为有着长期的深刻影响.当代“95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社会的发展为我们的大学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家庭对其成长的影响更为重要.


2.4与大众媒体相关,特别是与网络相关

在现代社会,大众媒体已经成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宣传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大学生可以从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影和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获取各种信息,这些媒体通过传播主流政治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第四媒体”网络的出现,为公民的政治社会化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手段.当代大学生是中国主要网体,互联网对他们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作用是最大的.根据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越来越大.和任何别的科学技术一样,网络在给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网络通过传播政治知识和政治文化,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另一方面,互联网弱化了传统施教者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的控制力,打破了传统权威教育的垄断地位.

3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优化对策

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成功实现,不仅需要大学生的主观努力,也需要从外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在外部环境上,我们应努力做到:

3.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进而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情感与政治参与.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实效性”与“针对性”,导致我们的课程缺乏感染力与吸引力,发挥不了其应起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是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体现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在课程理论框架的条件下,多引入一些大学生感兴趣的政治热点与难点,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帮助,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就要深入研究学科理论、外部环境、教学对象三者之间的变化,在课堂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

3.2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高校基层党团组织是帮助大学生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组织.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在大学生中拥有良好的组织优势,在大学里每个班都有团支部,每个班级都配有一名入党联系人,这种“平易近人”的组织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外,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在学生中有较强的亲和力,高校团支部定期会组织团会活动,高校党支部会定期组织党会活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在娱乐活动中接受正确的政治观念.高校中“党课”和“团课”定期进行,是直接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的执政理念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形成.

3.3加强网络管理和建设,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下转第145页)(上接第86页)

当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网络信息繁杂,良莠不齐,大学生对这些信息缺乏分析力与辨别力,容易引起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混乱.这就需要运用各种社会力量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与建设,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核心价值观充实网络阵地,把互联网发展成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方法.另外,可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和适当屏蔽,避免有害信息扩散蔓延.

3.4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形成,将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形成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军事训练、勤工助学等,大学生对这些社会实践参与热情较高.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去,以实际行动赋予政治教育生动内容,提高其政治认识,形成主流政治态度,增强政治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