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598 浏览:85044

摘 要: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充分发挥教学对象的内在积极性与潜能,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多媒体教学;学习自适应性;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1-0175-02

0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内容涉及知识体系和实验体系4个领域的“概念与基础”层次和“操作性基础”层次,以及“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领域的多数内容.该课程应该类似于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基础课程,内容较为稳定、规范和系统.《大学计算机基础》侧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的讲解,而课程中一些工具软件的使用与操作技能性的教学内容可通过实验课完成.该课程是跨入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随着在中学推广开展信息技术的素质教育,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但由于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使得体的计算机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学生听不懂而另一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再之,由于社会择业压力对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所产生的巨大动力,促使教师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1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目前还是各高校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都面临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局面.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向更多的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因此,只有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才能适应这一局面.

改革不仅是对教学模式、课程和教材等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对教师长期以来已经习惯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挑战.如何在传统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学会并掌握基于网络环境学习的方法、途径、技术和技巧,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打好基础,是改革的主要目的.为此,在2010级新生中抽取了6个班分别在一学期内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

1.1调整讲授和自主学习时间

为让学生充分地利用给定课时满足自主性学习,现对课时分配做了调整,如表1所示.

表1改革前、后课时分配对比

12改革前12改革后讲授学时/

机时分配1234/341210/58+自主学习课堂讲授

内容及学

时分配12电子

课件

(学时)12计算机基础知识124键盘操作及汉字

输入法123Windows操作系统124Word文字编辑127Excel电子表格126PowerPoint演示124网络基础知识124教师

讲授12课程总结答疑12212教师讲解内容

1、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及注意事项

2.电子课件及辅助教学网站的使用方法

3.推荐相关参考资料

4.介绍无纸化考试系统的使用方法

5、讲解课程重点、难点内容从表1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讲授学时大大减少,在教师10学时的讲授中,主要介绍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及要求,讲授课程的重、难点内容,重点向学生讲解电子课件及辅助教学网站的使用,这样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利用电子课件和辅助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学生可利用这些学习条件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解决了学生入学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

1.2自主学习方式的选择

为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该课程教研室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可供学生选择.

(1)多媒体电子课件.成熟的教学课件是教师多年来授课的结晶,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全部在其中展现,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大量的练习题、思考题可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让学生更深刻掌握课程.

(2)辅助教学网站.以网站形式提供,可以让学生跳跃式浏览和学习.利用人机对话,促进师生互动(讨论、答疑、测试等).网络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相辅相成,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教学资源.例如,一些精品课程网络课件的、其它兄弟院校的学习资源等.

不同的学习方式为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可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可以多用些时间从头系统地学习,并且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这样可很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

1.3提交电子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应知的概念,还要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选编作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做作业、讲评作业、展示有创意、体现鲜明个性的作业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自己和不断超越的平台.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所有作业都以电子形式提交,而且根据知识点划分知识单元并进行综合设计.例如,Word文字编辑软件的综合设计就是让学生制作一张兼有文字、图形、表格等主要知识点的小型报纸.通过这样的综合设计,学生就掌握了Wor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文档的编辑技巧,更重要的是学生还掌握了格式、版面编排的创意,而且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作业提交,学生还掌握了一些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知识.

1.4教师职能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改革后教和学双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变得主动了,因此,教师的职能不再单纯的是教课,还充当着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教师负责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以及性格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以便于学生之间能够真正开展互帮互助的协作化学习,从而教学过程变成以学生之间互动为主.教师除了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以外,还兼有提醒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掌握学习进度,减轻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感等责任.

2教学模式的改革效果

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一学期的改革尝试,教师有如下的体会:①学生基本上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表现出明显的自主学习倾向;②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互动学习增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构思、创意设计等);③学生初步掌握了基于网路环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文件的上传与下载、检索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④学生对其它课程也有明显的自主学习性.


改革之后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学生的反映才能真实地体现出来.为此,学期末各任课教师对实行改革尝试的6个班级进行了相关的抽样问卷调查.被调查学生人数90人,收回有效问卷83份.

通过调查发现,在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以后,参加改革的学生中69.9%的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80.7%的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感到满意,77.1%的学生能适应自主学习方法,89.2%的学生对现在教师的工作方式感到满意.

另一方面,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26.5%的学生认为新的学习环境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还有16.9%的学生认为提供的教学资源太少,不能满足需要.这些都是今后教学过程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此外,为更好地检验教学效果,分别对经管系(每班45人)未参加教学模式改革的班级(01班)和参加教学模式改革的班级(02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做了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对照

从图1可以看到,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后,高分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低分和不及格的学生人数明显减少,这更加有力地说明本次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成功的.

3仍需加以改进的方面

从上述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①改善现有的教学网络和硬件环境;②课件的制作应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而不能停留在原来的仅满足课堂讲授的层面上;③尽快让所有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④加大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力度;⑤解决大量的作业批改和辅导答疑与师资有限的矛盾;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