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料在中国文化概教学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174 浏览:70120

摘 要 影视资料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可以得到良好的运用,在完成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学生参与等不同环节中,应该注重影视资料采用的规范性、针对性、开放性,从而使影视资料更好地怎么写作于该课程教学.

关 键 词 影视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在不少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中,都把这门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事实证明,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对于丰富新闻传播类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扩大知识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影视资料在中国文化概论教学中成为课堂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课程内容本身的丰富性,为采用可视可听的影视资料提供了可能;而影视资料的采用,又为增强课程的直观感、生动感,增添文化气息,起到了有效作用.在课程的各部分教学中,影视资料运用都能产生积极效果.

1 “规定动作”注重规范性

综观国内主要的中国文化概论教材,其主要构成部分都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中国文化的发生条件,包括中国文化赖以生发的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二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主要包括从远古直到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三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成就,包括在文史哲、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这三个方面的教学中,影视资料都可以直观、生动地帮助教材和教案,来展现教学内容.如在介绍中国文化赖以生发的历史地理环境时,纪录片《中国佛教名山》、《再说长江》、《新丝绸之路》、《美丽中国》都成为教学的辅助材料,这些纪录片生动展现了中国名山大川的真实风貌,将中国的山水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对于这些景致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些曾经到过这些地方游览的学生更是结合纪录片,和自己的游览经历,讲述这些景观给自己带来的“文化冲击”.而在讲授中国古代的戏剧时,青春版《牡丹亭》、电影《梅兰芳》片断,或者让学生原汁原味地体会到戏剧艺术的精粹,或者让学生感受到戏剧艺术表演大师的不凡魅力.真实的艺术感受配合条理化的课堂教学,常常使学生产生共鸣.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与教材相观照,可以找到很多的影视资源与之配合.正是中国文化概论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可以在教学中发掘大量的影视资源.这些资源能够较好地诠释教材的内容,同时又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这种资源与教材的匹配度,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较难做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这类资源作为教学补充时,应当紧扣教材内容,讲究所选取资源与教材的高度匹配.注重规范性,是选取这类资源的前提条件,只有与教材高度匹配,才能合理展现教学内容.应当始终注意影视资料所起的辅助作用,而不是冲淡系统的常规教学.

2 实践教学注重针对性

很多开设中国文化概论的学校,都赋予了这门课程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而这样的教学内容大多能受到学生欢迎.一般来讲,中国文化概论的实践教学,通常是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一般是同一个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等地点,在这些地方开展实地讲课,使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以北京联合大学的精品课中国文化概论为例,实地讲课的课堂,就延伸到颐和园、美术馆、博物馆等地,并将这样的教学称为“多感官教学”.而笔者教学所在的岳阳地区,岳阳楼、君山、岳阳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点,也成为实践教学的依托.

影视资料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开展教学的地点,本身就有大量介绍与该地历史文化知识有关的影像资料,通常,对于较大规模的访问群体,这些场所都愿意播出这些资料.另一方面,是在现有的影视作品中,本身就有大量与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有关的内容.如纪录片《颐和园》、《故宫》、《千古名楼——岳阳楼》等,而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或过程中,向学生播放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对历史遗迹的文化诠释,使学生在“实景”之中更能感受到景观所代表的文化纵深.

实践教学材料的选取有很强的针对性.就这门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高校而言,通常的做法就是“就地取材”.即到一个方便到达、而且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代表意义的地点.实质上,很多城市都具有这样的地点,而这样的地点也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并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影响.影视资料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要弱于实际场景所起到的教学作用,但影视资料在展现历史文化纵深感方面却不可或缺,它是使“可触摸”的文化,变得“可追溯”、“可思考”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影视资料的运用,是在针对性基础之上的深度拓展.

3 “自选动作”注重开放性

除了教师讲授之外,少量的学生作业和学生参与成为课堂的有益补充.让学生选取中国文化当中一个感兴趣的小单元,来进行适时的讲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在学生讲授过程中,最能吸引注意力的,往往也是其精心选取的影视资料.

在某班学生以“鼓”为题材,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鼓”所扮演的角色时,分别向其他学生展示了安塞腰鼓、凤阳花鼓、京韵大鼓的表演片断,这些片断都来自网络视频,或者是电视片.而在展示与“鼓”有关的舞蹈环节,采用了电影《十面埋伏》中,盲舞女闻声击鼓的片断.之后,主讲学生还展示了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刘海哥下山打柴遇到胡秀英的片断.而“鼓”都在这些影视片断当中,或者扮演突出的视觉形象,或者成为伴奏的主要背景声音.

学生参与是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自选动作”.在完成这一“自选动作”时,影视资料的选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样的开放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话题的开放性决定选材的开放性.因为学生参与的主旨是希望其能自己动手,成为中国文化某领域中知识较为丰富的“小专家”,所以对于话题没有较多设定.二是文化的包容性决定选材的开放性,正是中国文化的浩如烟海,使得选定的主题多种多样,每届每班的学生都不相同.三是影视的表现力决定选材的开放性.影视作品较文字、图片更有生动的表现力,而在一个希望较好的表现自我的场域,对于影视作品的重视就自然会更加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生的选题,其灵感都最早来自于影视作品.如有学生观看《叶问》后,决定讲述中华武术的发展,之后又在其他影视片断中找寻到叶问咏春拳的真实表演.有学生在观看BTV生活频道的MV《南锣鼓巷》后,把北京胡同文化作为讲授题材.而之后,这些作品又都成为讲授的组成部分.对影视作品的接触在帮助学生确立关注点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影视资料的运用是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的工作.对于这一工作的探索,能够使课堂更生动,学生记忆更深刻,教学更有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