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适度多媒体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217 浏览:92629

【摘 要】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都具有双面性.就语文教学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的确带来了非常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尤其是在学校组织的普听课活动中,每位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力争将最优质,最理想的课堂教学呈现给大家.因此多媒体的运用便首当其中,有时丰富多彩的内容让人感到眼花缭乱.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可以绽放“灿烂”,但决不能制造“泛滥”.它的运用取决于“适”与“不适”,如何把握这个度,值的我们反复研究与思考.

【关 键 词】语文教学;多媒体;适度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我,对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变化感悟颇深:课堂教学日益丰富多彩,教学环境凸显宽松愉快.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有,其在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了日益巨大的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同时伴随着一些思考,是不是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越多越好,每课必用,才能体现我们教师的与时俱进、博学多知;才能使教师讲的清楚、学生听的明白;才能使我们的教与学完美的结合.通过几年的观察、分析、研究,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多媒体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

1.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更加美丽、生动

通过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学生已熟练掌握了电脑图片、动画等使用技巧,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与学生没有距离感,更多的是亲切感.例如在讲授《苏州园林》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欣赏苏州园林的“完美”特点,然后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检测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角落的“图画”美.这样一幅苏州园林的生动影像就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聆听的同时思考问题: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怎样的?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一特征的?如果你是设计者,你会有怎样的理念溶入其中?通过师生互动,分析、讲解,特别是分析文章总体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并且与教师培养出更深的默契,进而轻松、完整、深刻的掌握所学内容.

2.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更具空间感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已经对声、光、影像、图片等多种内容的结合非常熟悉,所以当把这些集中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时,就显的尤为自然,它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扩大和提高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能力.

(1)影像空间——扩展写作的想象空间

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了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我根据学校的实际用Powerepoint制作了幻灯片,将学校的几处具有特点的景物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由于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让学生模仿《苏州园林》的叙述方式,首先通过对图像的了解,进行口头陈述,然后再进行文字创作,最后完成一篇较为成功的说明文,即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多媒体展示中除了图像,没有一个文字说明,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体现自我,不拘一格的创作动力,为他们提供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动画情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想象思维过渡,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Flash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感性的掌握知识,并发展理性抽象思维.如《变色龙》,教学的重点是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那么教学时就可以通过Flash动画制作表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动作及表情的变化,如脱帽、穿大衣等,以加深对人物刻划的了解.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设置这样的扩展练习:检测设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迎面遇见将军的哥哥,他们会说些什么?要求用对话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的把将军的哥哥塑造成一个爱占便宜的小人,有的把他塑造成不讲理的蛮汉,也有的把他塑造成一个正人君子等总而言之,通过动画的这种直观的展示,即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非常熟悉的事物,亲切度会迅速提升,对于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素质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3)情景再现——让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职责,同时这也是义务教育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坚强的生活意志.如《斑羚飞渡》,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把文中所描述的自然风光、斑羚飞渡的姿态以及其中情感的触动,再配以音乐相伴,一幅虽有些凄凉,但却美妙绝伦的影像呈现给大家,感受其中的美、其中的情、其中的精神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认识到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会创作美、识别美.文学是美好的,画面是美好的,音乐是美好的,而生活更是美好的.这种穿越时空的画面,会震撼学生的灵魂深处,会培养他们拥有像斑羚一样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不再枯燥、泛味(探讨中)

语文教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我们背诵、记忆的内容,如唐诗宋词这些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但由于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理解,难免让学生产生枯燥感,那么,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知识与唐诗宋词欣赏结合起来,使这些诗词名篇在学生的脑海是挥之不去,印象深刻,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1)创设意境

利用Flash动画,创设诗情画意,古诗文的意境美不胜收,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作者的情深意切,所以逐字逐句进行情景再现,配以教师适当的朗诵速度,可以产生浑然一体的精美效果,让沉睡的古诗词动起来,活起来.

(2)图像背景利用图像背景,使文字、画面、音乐互为衬托.如《送元二使安西》的图像背景可以选择一幅国画,画中突出当时细雨的景色和依依惜别的气氛,画中两个表情愁苦的人在青山绿水中对饮,此情此景最能体现王维内心对元二的牵挂和担忧.这就为学生深层理解王维诗歌的艺术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声音效果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给唐诗宋词配置音乐,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还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我尝试大胆配以现代萨克斯名曲《送别》,虽然年代跨跃甚远,但由于曲中描绘的意境与《送元二使安西》恰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产生联想,情不自禁进入到诗情画意中,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时代,多媒体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不论是现代人自信、洒脱的文学作品,还是古代人优美、浓缩的古韵精华,都会让我们的语文课上的美丽、生动,教学效果具佳.尽管如此,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适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固然值得推崇,但多媒体教学若使用不当,从某种意义上讲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扼制学生发散思维的拓展,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从而失去创造力.

二、多媒体教学运用不当究竟会产生什么结果?

接下来就上述第三个大问题“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不再枯燥、泛味”所阐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多媒体的运用在这里就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我们讲授朱自清的《背影》、矛盾的《白杨札赞》,毫无疑问,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再适合不过了,不同的体裁,不同的生活背景,却都来源于我们现实的生活,反映了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不仅作者熟悉,甚至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火车站、白杨树等所以学生看了会马上接受:噢!就是这个样子的,很容易产生共鸣!但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古代的社会到底什么样,古代的环境,古代的人等对我们都是陌生的,所有的一切都只是通过历史的文字记载而获取.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用多媒体呈现,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去拓展思维,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们把这个空间留给学生,那么100个学生脑海中可能就会有产生100种不同的画面:古代的社会、古代环境和古代人物、古代的服饰等学生思想马上就会活跃起来,呈现百花齐放的别样场景.


那么我们一味坚持用问题三所陈述的方法进行教学,想象一下,学生会变成什么:笼中之鸟,井底之蛙,会变得人云亦云.看似合情合理的教学模式,却暗藏了非常大的教育问题.孩子们都喜欢美国的“猫和老鼠”,日本的“圣斗士星矢”,这是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的结果.但是我们许多教师为让学生快速的接受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甚至有的教师为了“省事”,只要学生接受的快就OK.“死读书、读死书”.在课堂上,学生就在是拷贝教学内容,就会认为教师讲的就是唯一答案.这与我国的教育思想“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完全相悖的.

总之,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一把双刃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只看表而不究其本.对教育负责是我们的责任,积极思考,努力实践,让信息技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其最恰到好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