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看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860 浏览:158526

【摘 要】本文针对我校服装学院开展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从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实习模式、师资建设、企业实习和校企联合等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举措,以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纺织服装工程人才.【关 键 词】卓越工程师;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服装工艺设计课程一、引言为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现代服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服装行业发展中对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开展了应用型纺织服装工程人才在本科教育阶段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程.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作为服装专业承前启后的专业主干课程,它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配合我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出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两门课程的改良建议.二、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1.专业知识的掌握(1)了解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了解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3)掌握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知识和工程实践知识.2.能力素质要求(1)能够及时了解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先进技术,提出改善服装结构与工艺方面的方案;(2)能够用科学方法和观点,使用现有的技术、工具或新兴技术,解决服装产品生产和试制过程中的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工程实际问题;(3)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4)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及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三、教改的实施措施1.教学内容的改革课堂的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服装结构设计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制定相对动态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育教学方法等[1].定期支持相关教师到服装企业挂职锻炼,以便及时把服装行业中的新动态、新规范、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机制等纳入教学内容中,使教学与生产实际更相符合.教学中,还可实行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的体制,努力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专业实体“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使培养应用型纺织服装工程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2.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引导学生课堂实践,全面理解基础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动脑筋,在实际训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服装与人体的关系;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思考学习[2].打破以前那种枯燥的公式记忆、被动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由此得到训练培养.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由设计款式,并说明款式特点和结构原理,然后由师生共同提问并开展讨论,最后由老师作出评价和总结.这种方法不仅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审视效果图、款式图并把它们变成结构图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最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服装结构教学与工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设计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两门课程,结构设计是工艺设计的前提,同时又需要在工艺设计中体现和理解.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讲解的基本款式应在工艺设计中进行实施和制作,使学生对服装的平面结构有进一步的理解.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服装的结构具有两维和三维双重性的特点,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它是两维的,平面的,但制作成成衣后,穿着于人体上,它又呈现出三维的、立体的特征.以往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仅仅采用在黑板上进行平面制图的方式,学生要从平面的结构想象其立体形态,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由于工艺课程的课时有限,不可能结构课程上讲解的所有不同款式的服装都能进行制作,因此学生对其制作方法也不能直观的理解.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中动态的展示相关款式的三维形态和工艺制作过程,可以增强结构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3.改革课堂实习模式,抓好实习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实习教学模式中,一般是在理论讲解、操作示范结束后,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性要求进行练习.这种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应变能力的培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因此,老师在实习过程中必须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从而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开放性实习教学模式,这种实习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自练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4.积极推进课堂之外的企业实习:通过企业实习,学生可以了解服装企业的工作环境,掌握服装生产基本技能[4].学生以一个样板助理设计师的身份参与企业的样板设计开发工作,既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最好实践,也是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最佳途径,同时经过实习,由企业和校方共同组成的工作组对学生实习结果作出具体评价,并提出建议,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改善,为就业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5.加强校企联合:学校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要充分反映杜会及企业的需求,要积极发挥社会及企业在教学中的作用,由单一型办学转变到多元型办学,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采取多种途径,与企业联合办学,形成“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商业运作,实现“零距离上岗”[1].在建立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自己的产业基地,即以学院服装公司为依托,建立服装开发中心,利用自己的设计科研力量创立服装品牌,形成策划、设计、制作、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基地,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的同时,又把企业、市场及科研课题引入学校和课堂,使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学与设计、教学与市场结合起来,形成产、教、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参考文献:[1]宋艳辉.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江科技,2006,(2):93.[2]罗琴.《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惠州学院学报,2006,26(2):115-117.[3]陆洋.提高服装实习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文教资料,2006,(5):171.[4]赵锦.关于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企业实习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7,(2):21.作者简介:夏蕾:(1976.11—),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现任教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研究方向:服装结构与工艺,人体工效学.基金项目:上海市重大教学改革项目(编号:B-8602-12-0304)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K201209006)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