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叙事散文的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69 浏览:18889

今年县里的“教研活动月”的主题是围绕“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校本教研.我校组织了分组论坛、校级论坛和研究课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语文组展示了两节研究课,其中《散步》一课的教学很值得探讨.

执教中,教师设计了“听文入境”“读文生情”“品文入理”三个教学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读文生情”,其教学片断如下:

“读文生情”环节

师:(范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生:和谐、美好、温馨.

师:作者在文中写了那些人?

生:(回答)师板书人称于“和谐”旁,

师:夏舟雨先生评价本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既然是这样的一篇凝练的文章,那么文章在交代散步地址和人物时,为何更简洁地说:“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呢?”

生:课文交代清楚是那几个人,并点明人物关系.

师:开始的时候,这四个人谁不愿意散步的?

生(齐):母亲.


师(追问)为什么母亲不愿意散步呢?

生:因为“她老了身体不好,走一点就觉得累.”

师:课文的原话.“是走远一点就觉得累”.

师:为什么会累,文中哪个字最能说明母亲的身体状况?

生:“熬”字.

师:“熬”字怎么理解?

生:忍受.

师:(补充)熬还有艰难忍受的含义,这表明了母亲很坚韧.母亲这样为什么还是同意散步呢?

生:儿子请他去的,想让母亲运动一下.

师:这说明什么?

生:有孝心.

师:(板书“孝子”)原文是怎么说的呢?

生: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师:很好!这个句子很有意思,“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有她,有我,两个小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也就是甲中有乙,乙中有甲的感觉,就形成了一种两两对称的特点.文中这样的句式还有,请同学们自己再找一找.

生:(寻找并发言)

师:文中有了这样的句子还很多,我们读起来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和谐

接着师生共同分析了这一家人解决“分歧”的方法,作者“把小事写大”等写法以及母亲选择走小路,说明母亲是“慈母”等.归纳出“课文表现出了这一家人之间真诚的理解,和绝对的信任.”

“品文入理”环节

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屏幕显示):1.在整个散步中你觉得谁做的最好?2.在这个家庭中谁的权利最大?”(此时下课铃声响)教师指生回答:“儿子做的最好,因为是儿子说走小路,才让家庭的和谐展现出来的.”另一生答道“母亲做的最好,因为母亲顺从了孙儿,体现了爱幼.”师表示认可.再交流第二题:学生有说儿子权利大,也有说母亲的权利大的.最后将此问题留待学生课后讨论.

从上边的课例看,在“读文生情”环节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看似有针对性,但是认真琢磨就会发现,不少对话都是浅层对话、检测对话、失掉语文特色的对话.比如:在讲解“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句为何不说成“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这一段对话,师肯定学生“说清楚了人物的关系”的回答后,立即转入对“熬”字的品读.表面看来老师在实施“读文生情”,引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

由此来看,叙事散文教学可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呢?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作者某种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根据记叙性散文的这种基本特征,笔者认为: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以分析其生活片断(情节)、场景及人物为着眼点,在对语言的品读中,探究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把握人物最突出的特征,着力感受作者所寄寓予在人物和生活片断描写中的主观感受和情思.这就是说,对叙事散文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人物特征及其生活片断和场景描写的表层上,而应从情节、场景或者人物中的某一个方面入手,在语言的品读和揣摩中揭示作者所隐藏在人物刻画和生活片断描写背后的特定感受,因为“散文的魅力和价值,更在于情感体验之中对社会、人生的一种领悟和思索”.应当把人物特征和生活片断及场景描写的分析,作为揭示作者主观感受和情思的手段,让学生最终领会作品的意蕴美.

《散步》是一篇文质皆美的叙事散文,文中可圈可点、用心用情的笔墨很多.

我们如何教出语文味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首先要分析文体的特点,紧扣叙事散文“故事情节性较强”的特点,以“情节”为抓手:抓情节,感受人物,体味人情美;读情节,品语言,感受文字美;同时还要兼顾散文文体的“贵在有我,重视“思想”、“理性”、“理趣”的特点,悟情节,说体会,感受作品意蕴美.

教师可以仍以上边的第一个问题为引子,衍生出“这些人物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抓情节”:让学生读出文中“正在散步”、“出门动员”、“欣赏初春美景”、“儿子的发现”、“择路插曲”、“背母背子走小路”这一系列的情节.再引导学生读情节中的语言,安排“品读经典字词”和“典型句式”的环节,在“出门动员”或“择路插曲”两个环节的处理中,将“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一句中“本”字故意漏读,让学生感受、体会表达效果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感受“家人的信任”.或让学生揣摩“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等”一句中的“早、还、总”三个词语的表达效果,体会其中的情味.学生经过揣摩会很快理解“责任重大”的深层内涵.按照此类方式,放手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通过朗读、交流,感受、体会、揣摩语言文字传递出的风景美、情趣美、音韵美、人情美.然后再回顾整个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1.文中那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你觉得这篇文章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散文教学讲究“披文入情”,叙事散文教学也概莫能外,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最好的接近文本语言的入口,比如说情节.让学生能够从情节出发,从语言入手,由文悟情.只有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尽情的阅读,学生方才能中体会其中有真味,也只有教师为学生寻找到最恰当的路径,用曲径通幽的方式,方才能真正引领学生到达语文素养的彼岸,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才真正的找回自我,教出“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