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733 浏览:116410

摘 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高等教育不仅要解决教育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怎么写作于经济和社会建设.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促进高校教育改革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方式.

关 键 词: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了完成这一发展目标,政府和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期我们面临着更重要的任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使高等教育面向现实社会经济,更好的怎么写作于现代社会经济.


一、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1.关于提高教育质量

从《纲要》中可以看出,2020年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已不是重点,高等教育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大学生从高等教育中首先汲取的应当是专业技能的养分.很多大学生抱怨,四年大学生活结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依然没有拥有能让自己的双脚坚实地站立在这片大地上的本领.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高校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学生们自己也要增强紧迫感,主动融入社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

2.关于教育公平

目前各高校中存在明显的‘贫富分化’现象,一些高校师资力量雄厚,社会各界给予很帮助,考生几乎挤破门槛;而一些相对发展缓慢的高校,如刚刚升本的高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社会不予认可,招生困难,补录、降分录取都很难实现招生计划,加上学生就业率低,办学水平每况愈下.要拯救这些落后学校,让学校、大学生看到希望,应该鼓励学校之间的对口援助,让‘强大’帮助‘弱小’,不仅如《纲要》中所说的‘加大东部地区高校对西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力度’,还要加强西部各高校内部之间的对口支援力度,毕竟在西部高校中也存在不同层次的高校,这样更方便高校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达到共同提高.”

3.关于素质教育

当前,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体系远不及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体系成熟,加之随着我国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正趋于大众化,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大幅递增,综合素质出现下降的趋势,大学生违法乱纪的事件屡屡出现在报刊、网页上,使得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和根本方法.

4.关于创新教育

大学生缺少创新意识是一个普遍现象,高校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国学生在课业方面往往比别国学生更优秀,善于模仿他人,却很少有积极的创新意识,高等教育应该激起学生创新的,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坚持创新的毅力.

5.关于建立产学研结构高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期根本目的是增强科技竞争力量提高综合国力水平,但目前的高校建设往往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学生走出学校之后所学专业无用武之地.一个理论知识水平很强的优等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实际操作能力却低于理论水平很多.高等教育不仅要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充分发挥其前瞻功能,成为引导社会发展的力量之一.

二、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及发展的措施

1.以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2.德育为先,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3.教学改革,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怎么写作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4.产学研相结合,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科研、教学、生产一体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科学和经济综合发展的产物.从宏观上看,建立以高等教育为主导的、同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的联合体,将是世界各国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模式,它的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新技术革命和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反映了科学理论对新技术的指导作用以及科技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大学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最能产生新知识、开发新技术,与企业合作就可以把大学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新兴产业的建立、新技术的开发,都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怎么写作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怎么写作.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现实社会经济,并怎么写作于现代社会经济,这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