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才队伍现状调查建设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540 浏览:158069

摘 要通过对调研资料深入分析,指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才队伍存在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流失严重等现象及其原因,并从提高认识、改进方法、创新教育和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建设对策.

关 键 词农村人才;现状;调查;原因;建设对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9-0298-0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等38个市、县(区),面积占江西省总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总人口的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经济总量的60%.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被国务院正式批复,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率仅为42.2%,农村面积及人口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实现发展目标,必须重视农村地区的建设,而农村地区要实现建设目标,又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为此,本课题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地区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人才队伍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632份,回收率97.23%,有效问卷610份,有效率96.52%.调查对象涉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4个县(区)乡镇的农村群众,其中以临川区为主(381人,占被调研对象的62.46%),同时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东乡县(94人,占调研对象的15.41%)、进贤县(73人,占调研对象的11.97%)、鄱阳县(62人,占调研对象的10.16%)的农村群众进行随机问卷调研.调研对象涉及面较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调研数据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1.2调查方式

笔者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才的特点,编写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才状况调查问卷》,问卷分2部分,第1部分为个人自然信息,主要了解受访者的基本信息,第2部分为调研内容,主要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群众了解农村人才的基本现状.

2调研结果

2.1人才总量不足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中部地区21~40岁人口只占38.3%[1],江西省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到2015年,16~2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将持续下降到17.5%,25~44岁下降到51.4%[2],青壮年劳动人口比例下降,证明农村人才总量不足,间接导致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稀少,据调查显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农村人才比重的18.2%[3].南昌市农业局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2004年底为11645人,仅占全市农村人口数的0.45%[4].此次抽样调查数据也显示,有94.26%的人认为农村人才的总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民盟江西省委呼吁要加快培养农村卫生人才[5].

2.2人才分布不均

调查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才分布不均,较发达地区农村人才比例高于欠发达地区,如临川区农村实用人才有8475人[6],东乡县实用人才只有3000人左右.行政管理型人才(乡镇村管理人员)比例高于经营型人才(农业经营、农村经纪等),社会怎么写作型人才(教师、医务等)比例高于技能怎么写作型人才(农业技术怎么写作),农业生产型人才(种植、养殖等)比例高于技能带动型人才(制造等).

2.3人才素质不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缺乏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农村人才.调研发现,4个县(区)610名调研对象中有文盲48人,占7.87%;小学文化程度212人,占34.75%;初中文化程度298人,占48.85%;高中(中专)文化程度41人,占6.72%;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11人,占1.8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均是乡镇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且大部分是通过自学、函授、电大、职大等形式取得学历.农村劳动力缺乏必要的学习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数是靠实践积累、自然成长的“土专家”,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很少,调查显示,35岁以下的被调研对象接受培训学习的只占3.2%.

2.4人才流失严重

当地年轻人才留不住,主要体现在:一是高考将农村青年人才吸引到城市.由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属于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考大学是农村青年跳出农门的主要渠道,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如临川、进贤等县区每年高考升学率很高,如临川教育集团所属中学输送的少年大学生占全国总数的1/10,而其中农家子弟接近70%[7].二是农村青壮年离村外出打工.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有超过70%的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南城县徐家乡五帝村党支部书记说,该村有村民900人,现超过300人在城里打工.村里20岁以上的年轻人很少,留守农村的多是妇女、老人和小孩[7].三是由于条件艰苦、待遇较低,导致许多农技人员离开乡镇或改行.四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忽视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致使大批乡土人才流失.五是教育、医疗等人才,由于客观条件的原因远离乡村[7].

3原因分析

3.1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江西省政府重视农村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于2011年11月出台了《江西省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大对现代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扶持力度,全面提高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目标.但是一些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行政管理部门对此不够重视,一些人认为只有抓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才能快出政绩,而忽视农业的基础作用,认为农村当前的最主要任务是将农村经济搞上去,外出打工赚钱回来更实惠,有的人甚至持有“等、靠”思想,指望依靠国家扶持,对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才发展战略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查显示,有75.9%的人认为政府重视程度不够.3.2对人才管理不到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才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机构组织只设置到县(区、市)级,未在基层乡镇设立人才管理的工作机构.调研结果显示,有77.87%的人不知道该乡镇是否有专门的人才机构的组织.由于乡镇无专门的人才机构的组织,市(县)人才机构的触角无法到达乡镇村各个角落,导致人才有关的政策法规难以全面落实.

3.3自然环境较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部分农村经济欠发达,自然环境与发达地区或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人才的稳定和吸收.例如一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较差,交通不便,有些县区农村目前仍没有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已通的公路破损后也没有人过问,未进行后期维护.信息设施缺乏,大部分行政村没有开通宽带网络.卫生设施差,大部分行政村只设有医疗条件很差的私人诊所和水平较低的医生.饮水不安全,未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同时,农村的文化活动、培训学习与城市相差较大.

4建设对策

4.1提高认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级党政组织要深刻领会农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农村人才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组织特别是乡镇党政组织要为农村人才发展提供制度怎么写作保证,把开发农村劳动力作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一是加强组织建设.以县(市、区)级人才市场为依托,建立乡(镇)人才市场(工作站),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打造基地.二是健全信息怎么写作功能.及时准确了解掌握各类人才的供求信息,定期向乡村发布人才信息,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搞好信息怎么写作.三是不断提高怎么写作水平.坚持以怎么写作为本,及时为农民提供各种怎么写作,农村人才市场应根据农民需求及时举办各种交流会,组织有关农业专家、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举办讲座,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疑难问题.

4.2改进方法

必须创新工作方法,稳定、吸引和发掘各类人才.一是稳定农技、教卫人员和大学生村官.重视对农村现有农业技术、农业经营、教育与卫生等人才的稳定工作,关心其生活,逐步提高其经济待遇,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稳好做足工作.二是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在外创业和务工人员.要努力吸引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高职高专及农学专业的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可以把新思路、新观念带到农村,为迅速改变农村面貌发挥巨大作用.在外创业和务工人员经过在发达地区工作的磨练,有经商能力或一技之长,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应鼓励其带技术、资金回乡创业,使其尽快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三是发掘高考落榜生、农民企业家和农村致富能手.目前农村高考落榜生大部分是外出打工,但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应及时对其进行引导与培养,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后备人才.农民企业家和农村致富是新农村建设的能手,是农民致富的榜样,要稳定乡土人才,必须让田秀才、种植能手、养殖专才在适合的位置上发挥出特长,引领广大农民致富.

4.3创新教育

抓好农村各类人员的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对小学和初中教育的投资力度,增加幼儿园、小学教学点,确保农村儿童全部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二是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构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和专业结构,开展文化知识、农业技术、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教育,为农村培养“学得实、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质量好”的实用型人才.三是办好农业高等院校.加大对农业院校扶持力度,将农业院校作为农村人才主要培养基地来建设,重点抓好江西农业大学及其他大学涉农专业的建设,以农业专业为依托,建立起现代农业实训基地,承担培训农村适用人才的任务.

4.4优化环境

稳定和吸引人才需要特殊手段,否则其迟早会另觅他枝.一是优化环境.努力创新吸引人才的机制,制定稳定与吸引人才的制度,为农村人才创业发展创造宽松空间.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二是提高待遇.要采取切实措施,为人才提供较城市更优厚的经济


政治待遇,激励他们面向农村主战场.三是加强保障.加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医疗、养老等保险费用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为农村地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打下扎实基础.

5参考文献

[1]张新民.中国农村人才的现状与演变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12(1):64.

[2]陈钰,李峰,苏力华.江西农村人才需求结构与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19):34.

[3]王金洪.试析农村人才问题与教育培养途径[J].文教资料,2012(4):103.

[4]南昌市委农工部.南昌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EB/OL].(2005-04-20)[2005-06-30].http://.nw.gov./L/old/59281.L.

[5]张发杰.民盟江西省委呼吁:加快培养农村卫生人才[N].人民政协报,2010-05-06(2).

[6]杨华.临川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J].江西农业,2011(5):14.

[7]刘融斌.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析[J].农业考古,2007(6):351.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