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56 浏览:56246

摘 要: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建筑工程施工中几个具体的技术控制要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 键 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建筑物在高度上不断取得突破,空间结构方面的创新从出不穷,设计理念领域也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建筑工程施工的难度和强度都不断增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2.加强整体设计并全程指导建筑工程施工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量极大、施工工艺复杂,在施工前对工程进行系统、客观、实用的整体设计必不可少.建筑工程的设计图不仅要对工程的技术要求、施工质量要求、施工细节特点等作出详尽充实的反应,还应该对工程各个具体环节的施工要求、可操作性、实用性等进行严谨的专业论证.

建筑工程的施工规划应该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标准和建筑图纸设计标准的要求,从基础部分、主体部分和装饰部分组织编制3个设计相互独立的施工规划,对工程施工进行全程的技术指导、切实的监控管理,并且科学设置施工工程各个程序的衔接部分,进行预案的演练和实验,合格后才可以组织施工.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整体设计时,还需要对工程的资金进行全面合理的预算,以实现施工过程中有效的资金控制.

3.控制好建筑工程强度

建筑工程的强度主要就是指混凝土的强度,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的使用量很大,工程的施工周期、施工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也对混凝土的使用产生很大的影响.

(1)进行正确的配比,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在工程施工前,专业人员按照工程的设计要求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进行配制,并且进行严格的实验配试获得级配报告,实施施工时严格按照级配报告进行.有统计资料显示,混凝土的强度与砂的含水量、水泥含量、砂石含量、石灰含量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混凝土一定要按实验室配给报告并结合实际的环境进行配制.

(2)实行严格的养护,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泵送混凝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不仅能节约施工周期,还可以使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得到改善,但是如果一味地为了缩短工期而减少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很有可能出现强度不足.根据专业人员的权威测试数据可知,混凝土强度养护一定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养护方案,尤其对浇筑量大体积大的混凝土更应该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养护,并且从水源、昼夜时间、表面覆盖等多个细节进行全面的考虑.与此同时,在养护期的督查也是必要的,养护期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养护现场的具体情况部需要进行及时的跟踪并记录在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加强混凝土的强度评定.混凝土强度控制的难度不仅因为在施工中的不规范操作,也因为强度试块制作的不甚规范.根据我国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对混凝土的强度检验评定要分批进行,强度等级一定、龄期相同、生产工艺条件类似、配比基本一致的混凝土组成一个验收批进行检评.建筑施工在较长的施工周期内,混凝土建筑存在一定的差异,环境气候也相差较大,同一个项目工程中的实验值也具有较大的离散性,标准差较大,因此,一定要按不同批次进行强度评定.


4、控制好建筑工程的“三线”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建筑物的垂直度、过程线和标高等“经络”可以有效地避免建筑工程因操作面太广而发生位移现象.

(1)控制好垂直度.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中,垂直线的控制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要精准地控制建筑工程的垂直度,就要先根据大楼内部柱网的布置情况确定大楼的边角柱位置,再运用吊线法对立柱的垂直度进行测定,进而通过模块的外边线进行对准并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也可以运用激光仪加重锤对垂直度进行双重校验,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

(2)控制好过程线,确保建筑墙体的平整.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在剪力墙的外平面腰部和顶部挂双线,始终确保线和模板的一致性,实现实时的线性控制.剪力墙的浇筑,可用优质的胶合夹板,用外墙组合来规定大模,内墙则散装散拆并进行组合模的编号,控制剪力墙四角的垂直度偏差.

(3)控制好标高线,确保建筑平面的水平.标高的基准作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控制好标高线,可以在每一层预控轴线的4个或者4个以上洞口对标高进行定位,同时对多层标高进行辅助性的复核,应用水准仪进行抄平作业,以复核定位的标高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值得注意的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洞口标高可能会因为模板不稳、浇筑施工、负荷加载等原因产生偏差,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可以加强洞口部位的模板支撑,再辅以较大直径的钢筋控制楼面厚度,确保引测点标高的准确无误.在大楼外部具备设立条件的地方也应该设立层高和累计层高的复核点,确保每层洞口标高和外层复核点处于同一水平面,防止出现较大的累计误差.

5.控制好建筑工程的裂缝

对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控制也是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裂缝进行控制一方面可以在结构处于自由变形没有约束的状态时,采取措施,使其自然填合裂缝,另一方面要在结构处于约束状态下,无变形余地时对其采取措施.只有在这两种状态时都采取合理的措施,才可以对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

事后补救裂开的缝隙不但影响美观还有一定的质量风险,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将裂缝控制在萌芽状态.要做到这一点,设置永久性的伸缩缝、在恰当的位置预留分隔缝、配置合理的构造钢筋、采用轻质墙体、合理设置屋面的保温层与隔气层等施工前的设计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工程环境的不同以及建筑物各个部分混凝土结构的差异,混凝土裂缝宽度的控制标准也各不相同.在混凝土强度较高、量较大的建筑结构内,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要根据各个部分不同的特色科学合理地设计这些措施.

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采取裂缝控制措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很多细节措施对裂缝进行有效控制.在砌筑填充墙时,可以在接近梁底时预留一定的高度,待砌筑结束间隔一周到两周后补砌挤紧;分层对柱、梁以及墙板等变截面进行浇筑:选择合理粒径的砂石,减少因水泥使用过多而产生的泌水、收缩、水热化等现象;在裂缝的预防控制中,应该重视养护新浇的混凝土,要对构件进行足够的湿润养护,防止表面水分的过快蒸发,产生极大的内部收缩约束而出现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