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36 浏览:13900

摘 要: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的出现,儿童中不良的行为的发生率也大大增高,而一些错误的育儿观往往是滋生不良行为的温床.那么如何让幼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成为一个诚待各位教育者和家长共同来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家庭教育的重要的方面给出:家庭教育应先严后松,惩罚教育,不要人为的建造防护墙这三种可供参考的途径,希望能够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关 键 词:家庭教育幼儿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的出现,儿童中不良的行为的发生率也大大增高,而一些错误的育儿观往往是滋生不良行为的温床.

一、教育应先严后松

成人们对有效的孩子总怀有一种怜爱的心理,认为婴幼儿弱小娇嫩,需要百般呵护,看到幼儿的不良行为成人们大都以“还小不懂事,长大自然会变好”来加以宽容和迁就,带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才开始用各种规范进行约束,然而常常已为时过晚,某些不良习惯已养成,于是家长便在说教失败之后施以打骂,这种先松后严的教育方法在家庭中极为普遍,不仅效果欠佳,还促使亲子关系趋于紧张,也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

去年我送走的毕业班里有一个小女孩,她从小就吃手,父母也曾管过几回,都被祖父母以“这么小就受罪多可怜”连连挡回,以致延误下去,吃手的毛病一直从婴儿期带到幼儿期,又进入学龄期,期间父母也做过多次努力,去均以失败而告终,不禁哀叹,管得太晚,故习已成.到如今,孩子的手指变了形,我想待孩子长大以后,在业已成型的坏习惯之间会体验到矛盾及痛苦,不可避免的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先严后松,“先严”就是要把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在婴儿期就帮助孩子将正确的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控制力;“后松”则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逐渐放松管教,让孩子学会运用自身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由于婴幼儿其实从无到有的学习阶段,没有固习存在,建立好习惯最容易,改掉坏毛病也最少痛苦,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婴幼儿期抓起.

二、惩罚教育是孩子社会化的需要

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年龄差别,那些打骂孩子的时间大都发生在学龄孩子的身上,对于学龄前的幼儿,特别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则还是以“娇生惯养”为主.在家长的柔声细语中,在极度软化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否就具有温和的性情及较小的攻击性呢?事实并非如此.

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里,几个大人围着一个3岁的男孩,家中所有的承认都是脾气和善者,对孩子不要说打骂责罚,就是万事申斥也未有过,不曾想孩子的攻击性却与日俱增.家中来了客人,只因要求他小点声说话,这孩子便高喊着“我打你”冲上来就打,弄得客人很尴尬.在幼儿园里,喜欢的玩具就一定要霸在手中,否则便哭闹不休,老师批评了一句,便又怒发冲冠的大叫“我打你”要说这孩子缺乏家教,实在是有些冤枉了家长,自孩子1岁起,来自家长的说教就源源不断.为什么效果不佳?原来,无论这孩子有了什么过失,家长都是以柔软的语调及温和的笑脸来进行长篇说教,却没有考虑到3岁以内的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力有限,他们主要是根据大人的脸色来行事.当孩子需要批评时,如果家长仍然和颜悦色,则用语再严厉对孩子也不会起任何作用.况且,当这个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往往是父母碍于祖父母而不敢说,祖父母又碍于父母而不便说,结果使孩子的惩罚教育成了一片空白,不良行为因没有收到来自承认的严厉禁止而得以任意发展.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惩罚与奖励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各自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惩罚的作用是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培养是非判断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建立其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不要人为的建造防护墙

在目前的家庭中,过度保护的环境比比皆是,家长们不仅对孩子的身体超量关心,而且对孩子的心理也是过度防护.

一位母亲不安的谈起她4岁的儿子最近在幼儿园里突然不肯吃饭,原因是老师曾说他吃饭太慢.这位母亲着急的是孩子不吃饭会影响身体健康,我却意识到这孩子的心理素质有问题,紫心怡盘问,果然如此.这位家长曾看了某本书说教育要以表扬为主,于是平时总是表扬,几乎没有批评过孩子,结果这孩子对大人的脸色非常在意,对别人的评论也特别敏感.问题很明显,这个孩子一直生长在表扬声中,对于批评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老师说了一句就感到受不了,绝食行为是孩子不良心理反映的结果.

家庭教育的环境还是以自然为宜,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不要人为地给孩子建造防护墙.孩子毕竟不能总是生活在家庭这一种环境中,他们要上幼儿园、进学校、最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父母的责任是帮助他们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以便他能够成为适应社会环境的正常人.对孩子精神方面的过度保护也如同对身体方面的过度保护一样,只会降低孩子的自身免疫力,就像缺乏室外活动,穿得过多的孩子一出门就易感冒生病一样,缺乏正常批评的环境和挫折经历的孩子一受到挫折就易产生心理障碍和不良心理反映.过度的精神防护由于精神防护由于降低了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使孩子极易患各种心理疾病.

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十分贫乏.由于多说家长对儿童的心理保健,心理卫生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即使孩子已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心理征兆,也不能及时发现,更谈不上给予重视.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若发现类似的家长应及时提醒,以免给孩子的将来带来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