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水产养殖技术探究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70 浏览:8074

摘 要: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控制、预防和治疗水产品病虫害,并改善水产品养殖水体的质量,常常会向水体中投放一些渔药,不但可以起到杀虫杀菌之目的,而且还能提高养殖的产量.目前来看,虽然我国水产品养殖数量和技术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文章对水产养殖中的问题及养殖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 键 词:水产品;养殖;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1-016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技术,只有实现技术的创新,才能保障该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虽然我国水产养殖的面积和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但渔民的专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乱用、滥用渔药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渔民的安全用药意识薄弱,因此各种不规范行为层出不穷.从实践来看,由于渔民对药品的用途和药性不太了解,进行不合理的相互搭配,因此过于依赖消毒或抗菌性药物.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渔民对药物剂量的大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以及用药种类等方面模糊不清,加之平时预防工作不到位,一旦发生鱼病问题,很难控制其局面.

1.2技术水平有限

从实践来看,我国渔药发展的时间不长,并且专门从事药物研究的工作人员较匮乏.从当前我国药物的生产种类来说,仍然以人用药物和兽用药为主,而鱼药多是顺带着生产.对于这些鱼药而言,不但缺乏对其基础的理论研究,而且很少对水产养殖中的生态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很多药物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毒副作用大、疗效不明显以及剂量使用不准和药物残留明显超标等.


2水产养殖技术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要提高水产养殖水平,最重要的是水产养殖技术.

2.1养殖池设计

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利用质量平衡原理进行设计.该原理是:“在某个单元中,某一物质的累积量,等于该物质的进流量减去出流量,再加上增生量.”利用该原理,可以准确地分析出被养殖水产品所需要的水质标准(比如氨氮、溶氧、亚硝酸氮、弧菌数、生菌数以及BOD等)下,可以放养的水产品数量,并以容许放养的最低量作为实际设计放养量,从而保证设计放养量有效地满足水质标准的要求.

2.2固体物沉降设计

将被养殖的水产品放养到养殖池并投入饲料以后,养殖池中的溶氧等微生物就会不断地消耗,而且水产品的排泄废物也会不断的增加,从而导致养殖水体环境渐渐地不适宜水产品的存活.一般而言,这些废物可分为可溶解性和固体废物两种,其中的固体废物要尽快地通过清理养殖池而排除,尽可能地不要使其在养殖池中因长期留置而分解.实践中,沉淀是最有效且最常用的固体物沉降法,它具有有效、节能等优点,但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当含有固体废物的池水流过沉淀设备时,固体废物就会在流出沉淀设备之前沉积在沉淀池中,从而实现固体物与养殖水体的有效分离.固体废物在水体中的沉降速率,如果大于沉淀池操作溢流率,那么该固体废物就可以完全被去除.由此可见,可对养殖水产品的排泄物进行测定,主要是其在养殖水体中的沉降速率,进而用以设计沉淀池溢流率以及沉淀池的尺寸.

2.3解性质去除设计

一般而言,养殖池中的多数溶解性物质都可以经微生物转换而被再次吸收利用,需要处理的主要成分是那些水产品有毒的氨氮和亚硝酸氮以及可能会造成水体富养化性的营养盐,同时还包括氮、磷以及微生物分解时会大量消耗氧气的各种碳水化合物.其中,氨氮物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3种途径:①在充分的光照条件下,养殖池中的藻类生物可以吸收大量的氨类物质,并合成藻细胞蛋白质供水产品食用;②在氧和低碳水化合物同时具备的条件下,硝化菌可将氨转换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③在氧和适当碳/氮比例具备的条件下,异养性生物菌可以吸收氨,并合成细菌细胞蛋白质供水产品食用.从形式上看,虽然养殖池中的一些藻类可以吸收一定数量的氨、氮,但却无法解决高密度养殖池中所产生的大量氨、氮.微细藻等浮游植物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藻类自身对养殖池水体的净化作用也会随之丧失,甚至藻细胞也会死亡,并释放出细胞质,导致水质恶化.目前来看,利用生物滤床来着生硝化菌以去除氨氮技术已相当成熟,在实践中也常常被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在利用生物滤床来处理氨氮时,由于滤床所需要的滤材体积较庞大,因此初设滤床的成本较高.虽然该种塑料滤材的实际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0年以上,但其初设费用仍令多数养殖者望而却步.实践证明,如果利用异养性生物菌来吸收氨氮,笔者建议可采用类似于活性污泥法来培养大量的异养菌来吸收氨,但需注意的是一般养殖池水体中的碳氮含量比相对太低,因此无法真正实现异养菌的利用.

3结束语

总之,水产养殖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只有加强理论指导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