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证沟通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54 浏览:13756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在我国建立已有三十多年了,该专业本科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该专业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特点和优势还不明显,这些都影响了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及未来发展.本文将“基于双证沟通”的培养模式运用到高职高专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手段、师资建设、考核方法、实验室建设这几方面对提出了若干自己的看法.

关 键 词:双证沟通高职高专经济信息管理

1.引言

在我国,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本科层次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培养模式,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它的发展不过四五年的时间,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因此,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很不完善.目前的培养出来的人才存在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情况.从毕业生就业调查发现,市场大量需要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往往达不到企业岗位的要求.究其原因,学校传统的培养模式重视知识的原理性、系统性、全面性,但是职业岗位强调知识的够用、能用.基于双证沟通的培养模式正好能填平职业岗位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的鸿沟.如何提高对“双证沟通”的认识,并以之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是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建设需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2、基于双证沟通培养模式的意义

基于双证沟通的培养模式是指高等教育针对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施行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并重同时又考虑了工作岗位的现实性的培养方式,即通常所说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书+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这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种积极改革,它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基于双证沟通的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要想在未来的教育领域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积极改革.近年来,国内外高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总体趋势是采用这种模式.如韩国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全面互认政策,实现了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和培训内容一体化[1].目前,我国也有90%以上的高职院校已在部分专业或全部专业实行“双证书”教育[2].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同专业有其特殊性,需要根据其特点加以研究.由于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时间较短等各种原因,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建设效果不明显,目前只处于理论探索阶段,没有能得到真正的实施和大面积的应用.怎样抓住机会、完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面前一个共同的课题.

3、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双证沟通”的培养体系的构建

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够利用经济信息及相应信息系统进行辅助管理和决策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从该培养目标出发,构建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双证沟通”的培养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课程设置

以岗位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该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确定课程结构.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与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相关的课程教学大纲中,学完之后学生能轻松考证.因此,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课应为:经济学、信息技术、管理学.其主干课程应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经济学、项目管理、会计实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管理学原理、ERP原理与应用.所设置课程的知识点覆盖了“ERP上岗资格证”、“企业助理信息管理师”[3]、“会计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点范围,学生在修完这些课程之后可以顺利通过考试获得这些职业资格证书.

3.2教学内容和手段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采取理论和实验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针对职业资格鉴定的主要要求,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引导主要体现在实践观念的培育、实际操作技巧、实习鉴定与指导、职业资格鉴定的培训与指导等方面.对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立足于基本方法的掌握,采取理论教学和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完成一定的理论教学后或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困难时,就进入应用辅导环节,用具体的应用实例,采用提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训练,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应用性过程掌握理论,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立足于基本技能的掌握,采取案例教学模式或者直接安排在机房上.实验教学环节分3个层次:一是基础实验教学;二是课程设计;三是模拟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建立以基础实验教学为基础,课程设计、实习为补充,毕业设计为重点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一毕业就具有上岗能力[4].


3.3师资建设

师资建设一方面通过聘请企业或行业人员来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或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企业或行业人员的工作实践经历、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对学生来说都是最新鲜、最实用、最有价值的东西.另一方面强调校内教师的一专多能,倡导专业教师在具有教师资格的同时,还应获取计算机类或经济管理类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具有职业指导师素质的“双师”型或“三师”型教师.“一专多能”型教师是“双证沟通、岗位集群”教育的主要力量.学校可以通过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教育、引进人才两种方式来增加“一专多能”型教师的数量.在这种培养模式的思路下,高职教师会有危机感和紧迫感,通过积极地学习等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同时熟悉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的实践.

3.4考核方法

在考核方法上除笔试外,还应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为了避免重复考试,可以采用弹性学分制,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提高学生的考证兴趣.

3.5实验室建设

完善完备实验环境,围绕学生未来就业岗位设置与之相关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学的操作以后能直接用在工作岗位上,以提高学生对口就业率.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训或者校内仿真实训等实践性活动,加大实际演练和操作的比重,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生产和实际工作领域,从事具体岗位的工作.

4.结语

基于双证沟通是通过两类证书及其教育培训的相互对应、相互承认,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体系与职业培训体系的接轨.因此,这种培养模式必须有完善的职业资格制度、职业资格标准和规范的管理体制来保证.我国目前职业资格制度、标准及其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故本文研究中某些方面是立足在现有基础上的.随着职业资格制度及其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还将继续深入,不断提高和完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