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硕士培养中的“第二课堂”其完善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071 浏览:121991

我国的高层次法律研究生教育包括法学科学硕士和法律专业硕士.以全日制为例,法学科学硕士是从1979年恢复招生时开始发展起来的.法律专业硕士则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和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而出现的,一般为非法学法硕(本科为非法学专业)以及2009年起开始招收的法学法硕(本科为法学专业).二者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也存在交叉.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的各种活动,它是一种全新的沟通机制和工作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法学专业硕士“第二课堂”活动的基本类型

一方面,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与模式存在共性,第二课堂的很多内容是可以同时适用于这两种硕士的,总体而言,以下活动均可以同时适用于法学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

(1)专业辩论赛.对于法科学生而言,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迅速反应能力都是必需具备的基本要求,对于研究生来说更是如此.法学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均可在辩论赛中学习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的重要技能,对于两种类型的硕士培养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2)模拟法庭.在平时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实践的接触比较少,模拟法庭恰恰为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实践、培养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模拟庭审活动在对硕士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上起了重大的作用,对于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培养都是值得借鉴的.

(3)旁听庭审及参与律所开放日.国内很多法学院与法院及律师事务所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学生在课余闲暇时间到法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践第一线亲身感受法律实务的魅力,进而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4)法律志愿怎么写作.法律志愿活动包括法律怎么写作进社区以及定期的法律知识讲座等,旨在让法学院学生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不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使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文体活动.学生自己组织筹划以及参与的文体活动,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做到了教育性与娱乐性的有机结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另一方面,法学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在培养目标和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类型灵活调整内容.

(1)法制讲座.针对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的不同特点,讲座内容可以有所侧重.针对科学硕士的讲座应主要涉及法学学术领域的热点争议问题,引发学生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而面向专业硕士的讲座应主要涉及法律实践领域和实务经验.

(2)课外科技学术活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是法学院研究生重要的活动形式,对于法学科学硕士来说,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应该重点选择理论上的争议问题,而专业硕士则应该更加关注实践领域中的疑难问题.

(3)张扬个性、培养特色的学生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尽管这种差别的实际影响并不是非常明显,但倘若忽视这种差别,第二课堂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2完善法学专业硕士“第二课堂”活动的具体要点

2.1制度先行,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引导第二课堂的整体开展

无论目前的实际状况如何,第二课堂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首先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致力于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第二课堂属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一般都会安排专门的机构予以统筹和管理,由于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辅导员或分管领导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所以有很多活动是通过学校资助、学生社会组织的形式开展的.但是在实践中,大量的活动无人问津,学校的经费被白白浪费,广大的学生却有一种敷衍了事、草草收场的感觉,这给第二课堂的开展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必须从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上下功夫.

2.2结合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差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法学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差异决定了在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也应结合不同的培养模式进行第二课堂活动形式的相应变化.科学硕士的理论教育指向要求针对科学硕士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以理论教育为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而专业硕士注重的实务操作和运用的培养目标则要求在针对专业硕士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应该重视与实践的结合程度,同时注重团队合作和灵活应变能力的锻炼.

2.3强化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设计的自主性

第二课堂的效果来自于学生的热情,而持久、有效的热情只能来自于兴趣.这就要求第二课堂的活动流程、框架和具体内容的设计一定要,尽可能吸收学生参与、发挥学生自主性.

2.4大力突出第二课堂的研究性和创新性

拓展第二课堂的目的,在于通过课余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研究能力.为什么要强化学生的参与程度?因为没有学生参与,仅仅依靠辅导员或分管领导的策划,是不可能设计出贴近学生的课外活动的,也就谈不上引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研究能力.而且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本身就具有突出的研究性和创新性指向,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一定要尝试不同的活动方式,结合两种硕士培养目标的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组织、策划和参与.同时,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出改进的方法.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2.5大力突出第二课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作用

学术研究绝不是一个人的独舞,而需要众志成城的合作.即使是强调个人努力和付出的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合理的分工也是成功的条件.在组织讲座、辩论赛、参加模拟法庭的过程中,离开学生之间的合作,这些第二课堂活动的成功几乎没有可能.而在申报课题、开展社会调研、撰写研究报告等专业性很强的学术科研活动中,团队协作精神也是这些活动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这种团队协作精神毫无疑问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


2.6吸收更多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扩大第二课堂效果的影响力

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性格都有很大差别,对于组织一个大型、复杂和重要的第二课堂活动来说,组织者和参与者往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这就导致辅导员和分管领导往往会形成路径依赖,即只让那些有过成功参与经验的学生组织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其他学生只能“打酱油”.这是极其不好的导向,每一个项目,其实都需要各种各样的学生,每个人的能力加以综合,才能形成合力,促进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一定要吸收更多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学院的组织领导、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发掘对学生有益、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并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第二课堂做大做好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