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合创建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638 浏览:47251

【摘 要】本文在对中俄高等教育合作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中俄联合创建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后简称为“联合实训基地”)的策略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联合实训基地的创建原则与创建模式,对联合实训基地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建设及实训体系建设提出具体、针对性的建设意见.

【关 键 词】中俄联合,实训基地,策略

实训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实践教学最基本的依托和物质保障,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是保证计算机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加强校企合作,切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打造名师队伍,为教学提供人才支撑,搭建交流平台,提升区域整体办学水平,保障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

1.中俄高等教育合作背景

作为中国最大邻国的俄罗斯,其教育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教育规模、水平和质量在世界均名列前茅.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历史渊源、地缘优势、政治经济合作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战略意义与价值.

1.1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从1995年中俄两国签订“关于互相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至今,中俄两国奠定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合作基础,创建了优良的高等教育合作环境.伴随着“俄罗斯年”、“中国年”等交流活动的举办,中俄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逐步深入.但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两国教育交流合作仍然面临合作办学层次低、缺少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缺乏必要的相互认知等问题.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在如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健全评估体系、发挥各自学科优势、促进高校间科研合作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1.2中俄联合创建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的意义

通过联合实训基地的创建,充分借鉴俄罗斯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其成熟的、优秀的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资源,结合国内对实训基地建设与研究的先进理论,在最短时间内使学生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与国际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另外,2014年,面对全国85%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等教育革命性变革,联合实训基地的研究将为新转型的院校提供完整、成熟的实习实训教育国际交流体系,为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的创建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中依据的原则有创新性、适用性、技术性和效益性原则等,结合联合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和功能,确定建设原则有以下几点.

2.1利益相关者互利合作原则

联合实训基地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是与实训技能的存在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最终影响实训人才培养目标或受其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群体,主要包括受训对象、实训组织与实施者、企业组织、政府机构等.联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理清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坚持密切联系的利益相关者互利合作的原则,尤其要坚持两国家不同层面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平等合作,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不断提高实训水平和质量,完成实训基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2.2共享性原则

联合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共享与怎么写作共享,做到辐射周边、辐射国内、辐射两国所有相关领域.在共享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实训基地的怎么写作功能,要能够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怎么写作,成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窗口和基地,为劳动力转移、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技术转型与技术输出等搭建共享平台.

2.3仿真性原则

联合实训基地建设要求能够体现仿真生产现场这一特点,为实训参加者创设真实、综合的职业实践环境,使他们充分体验技术开发、项目实施、生产实践的全部运作过程.通过联合实训基地的培训,帮助受训者逐步具备与未来专业岗位要求一致的技术、技能和技巧,重点培养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缩短或消除他们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2.4先进性原则与研发性原则

先进性原则是强调联合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应紧跟科技前沿,要能够满足未来企业的用人需求,要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研发性原则是指联合实训基地应当具备新产品、新技术的设计与研发能力.

3.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模式

3.1国内实训基地典型模式

在公共实训基地走入大众视野之前,国内实训基地的基本模式主要以在校内建立与产业运作相对应的仿真实训基地或真实岗位实训平台、在校外建立校企联合或股份制集团化的顶岗实训基地为主.随着公共实训基地模式的逐步形成,目前国内实训基地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依托于这三种模式,又逐渐形成了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和形式.

3.2国外实训基地典型模式

当今许多教育发达国家在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设中已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以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和澳大利亚的TAFE等实训基地模式为世人称道.目前国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模式与趋势主要体现在加大校企合作方面,关于校企合作组织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和组织模式类型研究.

3.3联合实训基地模式

针对IT领域项目外包类多、国际间交流协作频繁这一行业现状,借鉴国内外经典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联合实训基地采取国内并行、国际间交叉-协作模式.学生实训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两国低年级学生分别在本国校内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并进行基础技能训练,第二,两国中年级学生依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在国内实训基地进行中级模拟技能训练,第三,两国高年级学生到联合实训基地进行国际协作、项目研发等高级仿真技能训练,第四,依托联合实训基地进行实际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操作.第一、二为国内并行阶段,第三、四为国际间交叉-协作阶段.4.其他策略研究

4.1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

针对两国共同建设的实际特点,联合实训基地在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环节成立了“基地管理联合体”.基地管理联合体由中俄两国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共同组成,同时希望得到两国相关政府机构的加盟与支持.联合体在完成对联合实训基地组织管理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所有成员的优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多种资源共享,探索院校、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的共生化、协约化、规模化的实训道路.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顺利完成联合实训基地各项工作的保障.联合实训基地应在两国相关方针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结合基地的建设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契合实际的管理制度.

4.2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外对实训基地的研究成果中,较成熟、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才培养模式等.通过对以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融会贯通,最终确定了一种“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联合实训基地为平台,通过专项测试,将基地中学员按专业实践能力分类,最高为A类,依次为B类、C类.A类学员侧重订单式培训,B类学员侧重顶岗实习式培训,C类学员侧重工学交替式培训,高一级学员对低级学员可进行配对式指导示范.学员可有学员、员工、指导教师等多重身份,通过不同角色扮演与角色转换,进行多方位的学习实践,从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训练.

4.3师资建设

联合实训基地要建立多元化用人机制,对中方教师侧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俄方教师侧重“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师资建设过程中坚持“培养骨干、引聘名师、多方结合、专兼结合”的建设理念,注重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兼顾实训基地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研究与创新.

4.4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高校课程体系应以实训基地为平台,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形成一个学校、企业、实训基地合作建设的开放型体系.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应与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相结合,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在实训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汇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智慧,在全面调研学生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高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步修订完善课程教学目标,从而进一步达成实训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借鉴国内外较成熟实训教育研究成果为基础,随着联合实训基地建设的逐步深入,在准确界定联合实训基地理论内涵、实训项目与实训内容、实训评估体系形成等方面还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