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解困之路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64 浏览:15629

新能源汽车是随着各国以至于全球能源逐渐短缺而成为各汽车制造商研究的重点.汽车是在国外被普及之先,因此,国外的汽车厂商最早开始研究新能源汽车.然而,至今还没有一家国外汽车制造商公开宣称自己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技术并批量生产.因为,是否为新能源汽车,关键并不在于汽车,而是使用何种新能源.

在我国,随着工业化速度的加快,能源短缺问题也被提上日程.随着各项法律、政策的出台,政府的引导,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也在不断提速.然而,“车与人争口粮”、技术不成熟、新能源不能持续等问题也不断地困扰着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斯发燕尾服规划》,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铺上了快速路,希望在此《发展规划》指引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名副其实”.

9月4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获得通过的前提下,国家发改委正式向社会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下称《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0%,2020年达到15%,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装备能力.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德铭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实现《发展规划》提出的任务,国家在2020年前将投资2万亿元.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提出,对国内正处在黄金发展期的汽车产业来说,意义重大,但在企业看来,《发展规划》只是指明了方向,而更关键的还是要如何让《发展规划》落到实处.有汽车制造商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展规划》的方向是对的,但具体到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力来说,目前还很难说,毕竟那只是一个目标,关键还是看市场、企业怎么执行.”在企业看来,提高社会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最关键是政府拿出实实在在的优惠让给企业和消费者,“比如对写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免除他们的购置税,在各方面的税收方面优惠一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燃料乙醇被紧急叫停

掺入10%燃料乙醇的乙醇汽油成为我国能源替代战略的着力点之一.作为一种生物质能源的燃料乙醇,原料来自玉米、薯类等作物.用这种可再生能源部分替代成品油,不仅有助于缓解日益增长的成品油需求,还可以使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0%以上,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下降10%以上.随着它的推广,可以大量节省大中城市治理空气污染的费用.

然而,随着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为加工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纷纷上马、燃料乙醇对粮食原料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车与人开始“争口粮”.据国内有关研究机构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玉米缺口在350万吨左右,将由玉米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此外,加工企业抢购粮源,使玉米将扶摇直上.受玉米供应缺口及大幅上涨影响,中国在生物燃料、混合动力、电池车等几种汽车新能源方案中,会选择哪种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又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税务总局、林业局印发《关于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财政扶持政策》,将“坚持不与粮争地,促进能源与粮食‘双赢’”放在三原则的首位.同时,国家发改委12月18日下发的《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明确提出,我国将“坚持非粮为主,积极稳妥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并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通知要求,“十五”期间建设的4家以消化陈化粮为主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未经国家核准不得增加产能.

相关部委鉴于目前危及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对国内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能力的态势实施紧急刹车,令生产企业猝不及防、东倒西歪.

国内一家大粮食集团的老总说:“人不应该那么愚蠢,用宝贵的粮食去填机器.”他显然不赞成将大量的玉米转换成供汽车使用的燃料乙醇.这位老总说出了一个道理,即燃料乙醇存在的前提是拥有大量的富余粮食,因为生产1吨乙醇需要3吨以上的粮食,美国人均耕地1.64公顷尚且如此,如果在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3亩的中国,不加节制地推行燃料乙醇,可能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目前很多企业盲目上马新项目,已经涉及到粮食安全问题,从大方向来看,不能再用粮食做燃料乙醇.用非粮物质替代石油将是长远的方向.

据了解,相关部委紧急叫停玉米加工乙醇后,政府仍会继续“适度”发展燃料乙醇行业,坚持能源与粮食双赢,“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国家会采取一些财税扶持政策,支持燃料乙醇的生产和使用.

技术和人才面临诸多瓶颈

面对各种政策和专家的预测,国内汽车厂商和科研机构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热情高涨,但真正获准上市的车型寥寥无几,目前仍基本停留在样品和展品阶段,距离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运作仍有很大差距.对此,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技术、人才等困惑,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在技术方面,目前,虽然全球汽车界在液化石油气汽车和压缩天然气汽车两个领域,已经成功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混合动力汽车成为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但在醇类汽车、二甲醚汽车、气动汽车、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技术仍然是众多汽车企业必须突破的瓶颈.因为,很多新能源汽车仍然停留在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实验室阶段,真正要拿入规模化生产和制造,还需要一定时间,还需要等待应用技术的再次创新和突破.

中国汽车一直面临人才缺失的困惑.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在人才问题上喜欢吸收“海归”,而“海归”习惯于系统化、组织化和细分化的管理模式和开发流程,而国内企业并不一定能适应这种管理方式,所以很多“海归”回国后纷纷出现“水土不服”,最终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汽车的生存问题.并且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的汽车相比,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这对于人才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国汽车来说,压力和挑战也更大.

配套系统需更快完善

一款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市场可行性调查、新能源安全使用标准以及市场配套怎么写作等都需要有完整的系统支持,否则不具有操作性,而这一点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短腿”.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地方在推广乙醇汽油时,连相应的加油站都很难找到;电动汽车都快上路了,却找不到一座充电站.因此,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工业配套系统,新能源汽车的前途是渺茫的.

多年来的汽车消费习惯导致人们对汽车新事物――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存在诸多偏见,例如太贵、性能不稳定、使用不方便和维修太贵等等.很多人甚至把新能源汽车当成“怪物”看待.据说某合资品牌混合动力车曾经一个月在全国只卖了5辆,面对惨淡的经营,人们不得不反思,是什么阻碍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呢?当然肯定有等一系列因素,但传统的消费观念也是重要因素.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汽车厂家都应该从各个方面去正确引导消费者,让他们对新能源汽车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让汽车消费更加理性和科学.

过高难以推广

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做客中国网,解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推动力时表示,新能源汽车在生活当中推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新能源汽车虽然非常清洁,但是目前的还比较高,现在我们研究开发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是降低成本.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应该说在全球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主流的方向.现在提到节约能源,其中交通领域,特别是汽车占了很大的比重.为了应对全球交通领域能源的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清洁能源汽车.然而,对于“这些新能源汽车在生活当中推广起来难度大吗?”这一问题,尚勇表示,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它非常清洁,但是目前的还比较高.现在我们研究开发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是降低成本.在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我们普通百姓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大家总觉得这是新技术,它的可靠性如何?

尚勇说,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推广使用清洁汽车,政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政府首购和政府来推广这些技术.特别是这些清洁汽车不单是商业化的行为,它也是工业化的行为,对整个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比如说武汉市政府,他们通过政府采购写了一百辆公共汽车.还有明年的奥运会,我们大家就会看到奥运会上要大量使用这种清洁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这也是展示我们中国在推广清洁技术、清洁交通方面的决心,大家将看到我们这方面的成果.

《发展规划》点燃新希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德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将采取五大措施力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包括采取强制性市场份额、优惠电价和费用分摊、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建立产业怎么写作体系等政策和措施,积极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开发利用,努力实现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总能源消费量15%的目标.

在汽车企业看来,国家《发展规划》对可再生能源研发和应用的鼓励,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从电池行业切入汽车行业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显然是他们中间的代表,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表示:“节能环保是大势所趋.近两年,我国的一系列政策说明,政府是实实在在地鼓励利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必然都会有所动作.如今面对政府的新政策我们不仅不会手忙脚乱,反而如鱼得水更有信心,这说明我们选择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在比亚迪看来,未来汽车将是电动汽车的天下,而国家对新能源的鼓励和提倡,显然有助于他们去完成对传统内燃机的挑战.

对《发展规划》感到兴趣的绝不只有比亚迪一家,在采访中,包括通用、福特、长城汽车这样的国内外汽车企业均表示了对发改委这个《发展规划》的重视.为期一个月的通用汽车“领先科技,和谐动力”先进技术全国巡展活动9月4日在沈阳揭幕.活动现场展示了氢动三号燃料电池车、“申新能”混合动力客车和别克君越轿车三款产品,分别代表通用汽车在新能源发展上的远景目标、过渡解决方案和近期成果.通用汽车中国公司首席信息官戴安娜女士强调: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需要立即着手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挑战.氢是目前还未充分利用地球上储量最大的能源之一,且制取的途径多种多样,是全球公认的解决方案之一.中国最有潜力最早实现氢经济,前瞻性地使用大量可再生能源符合长远利益.最引人注目的氢动三号燃料电池车,它代表了通用汽车新能源战略的终极目标.作为一款实现真正“零排放”汽车,氢动三号已经在全球不同气候条件下完成132次不同距离的行驶试验,行程总计达到18.5万公里,其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成熟水平.


长城汽车公关部部长商玉贵就表示:“我现在还没看到这个《规划》,不过听起来应该是不错的,在新能源方面,长城汽车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我们年产40万台柴油发动机的工厂已经在建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也已经提上了日程.”

链接:新能源在国外的现状

在汽车工业相对发达的欧洲等国家,新能源汽车在政府和消费者支持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以下是对法国、美国、日本以及英国等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保护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以对我们发展新能源汽车有所帮助和借鉴.

法国:为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法国政府对汽车经销有这样的政策:经销商每卖出5辆常规动力汽车,就必须卖出一辆清洁燃料汽车.与此同时,政府制定了清洁汽车减免税额的政策.无论是生产厂商,还是经销商,从经销环节和研发环节所产生的巨额成本,大部分被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所消化了,故而不会过多地转嫁给消费者.

美国:同一车型的混合动力车比装配传统发动机的车贵3000多美元,但政府对每辆车实行2000美元到4000美元的税收优惠政策,高出的被政府的优惠政策冲抵,这意味着有些混合动力车的售价比普通轿车还便宜.

英国:驾车进入英国首都伦敦是要收费的,但是如果你驾驶一辆混合动力车进入伦敦市区,将免收5英镑进入市区的费用.可见,英国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是非常大的.

日本:日本政府对大学、研究所从事燃料电池开发给予了较多的补贴.同时,对开发燃料电池也投入了大量资源.1997年丰田公司开始销售混合动力汽车,每台汽车60万日元,写一台车政府给予消费者20万日元补贴.油价上涨到70美元后,混合动力汽车的优势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