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与辨析

更新时间:2024-01-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910 浏览:46847

[摘 要]通过对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物化学课堂多种教学模式的对比与研究,提出目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模式.总结目标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目标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目标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与策略、目标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的联系.

[关 键 词]生物化学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48-02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教学活动程序[1].它源于教学实践,反过来又能指导教学实践.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内在的结构.教学模式的结构是由教学模式包括的诸因素有规律地构成的系统.完整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结构一般包括五个因素:主题、目标、条件(或称手段)、程序及评价.纵观国内教育教学现状,应该说教学模式的形式多种多样[2-6],各有特色,但没有一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模式.几年来,我们对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尝试,包括问题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模式等等,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采取目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模式,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目标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呢我们的做法是:将课程最终教学目标分解成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这样就把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到课堂上,使每一堂课都实行目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目标教学模式为主线,对几年来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的认识与体会作以总结.

一、目标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目标教学模式是一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及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机制,它的形成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目标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对知识认知、学科能力及情感教育等三个方面有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交织、互为手段的整体要求.更明确地说,在目标教学实践中,制定目标、展示目标、实施目标和检测目标必须从认知、能力培养、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诸方面进行整体性思考和设计,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达成,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导向性原则

实施目标教学中,要求对大纲的教学要求细化为学科单元及课时的教学目标,对这类教学目标要求是:教学内容明朗化,学习水平层次化,能力要求外显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强化目标意识,要求各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对应,要把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向标.

(三)教学结构优化原则

目标教学系统要求课堂教学各要素的组织结构必须优化.包括:1.知识结构优化: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知识是以“组块”的形式保存在人脑中,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对知识“组块”的梳理,加强知识“组块”之间的联系,加强知识“组块”与学科“组块”之间的联系.通过上述训练,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纵、横关系的整理,归纳总结、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时间及教学环境的优化:目标教学系统要求合理分配教学各个环节所需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并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节,尽力使教室环境优雅,教具实用,教学手段现代化.3.学生学习情感的优化:学习情感是指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情感范畴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目标教学体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交替发挥作用.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多种多样、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目标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在目标教学实践中,必须完成四个环节:制定目标、展示目标、实施目标、检测目标.

制定目标:包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目标制定很重要,它是依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制定的,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知识认知与掌握、学科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程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顺利完成后续教学环节的前提.

展示目标:即针对课时教学目标,从重点知识认知、学科能力掌握和情感教育三方面展示目标.展标是目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对教师来讲,展标可以约束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醒教师按规定的教学目标去教,克服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对学生来讲,作用更为显著,通过展标让他们知道一节课中,哪些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哪些知识是熟悉理解的、哪些知识是一般了解的,只有当学生做到了心中有数,他们才能把自己的思维情感集中到教学目标中去,由“被动去学”变成“主动去学”.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而教,学生依据教学目标而学,师生双方在强烈的目标意识作用下,为达成目标而共同努力,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

实施目标:即达成目标,这是目标教学的核心环节.要求教师根据知识认知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科能力掌握层次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根据情感教育深度层次确定渗透方式.这一环节能充分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体现教师在课堂外的教学功夫――备课,即课前是否真正做到明确教学目标、精通教材、熟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及了解学生动态等等.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很多,但是目的只有一个,优化教学过程,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检测目标:即反馈检测,教师可依据教学进程及时进行课堂检测.这一环节是优化课堂结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进行反馈检测的方式很多,如观察学生状态、师生互动、提问、课堂练习、小测验等等,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情而定.检测方式不定,但必须简便、快捷、准确,使教师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快速评估达标情况.通过反馈检测,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矫正补教,对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以期达成目标.

三、目标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与策略

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性强、内容具体、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教学模式,易于教师掌握使用.下面以“血浆脂蛋白代谢”一节课为例,谈谈我们实施目标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与策略.


(一)准确制定目标

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要求,教研室经集体备课讨论确定血浆脂蛋白代谢一堂课(2学时)的教学目标:掌握血脂组成与来源、血浆脂蛋白分类、组成特点、结构与功能、载脂蛋白的功能及HDL逆向转运胆固醇的作用及其生理意义,熟悉理解CM、VLDL、LDL、HDL的代谢过程与特点,了解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血脂及血浆脂蛋白的变化,分析脂类代谢异常给机体带来的损害以及用所学的生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唤起学生对病人的同情和愿为其解除痛苦的热情,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适时展示目标

教学目标的展示有许多种方法,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而定.我们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1.课前展标:如果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单一、且非常突出,可在导入新课一开始就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以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2.分步展标:如果教学目标比较复杂,多数情况下是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步骤由浅入深分步展示,一般重点展示“掌握”和“熟悉理解”的知识点,使学生能根据知识展开的逻辑关系,逐一消化理解和记忆,3.课后总结展标:如果教学目标大而抽象,较合理的方法是在完成授课内容之后,把整节课的内容做一归纳总结,进而展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准确而快速地梳理并记忆抽象的知识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三种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也可根据课堂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实际上如果时间允许,课后总结展标的方法可经常配合使用,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血浆脂蛋白代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复杂而抽象,重点内容较多,难点不易理解,我们采用在教学过程中分步展标与课后归纳总结展标相结合的办法.前一方法可在教学过程中按知识展开的逻辑关系逐渐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至下课前达到最高,学生特别渴望知道高脂血症的原因和诊疗办法,这时老师利用短暂的时间把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给学生完整展示一下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对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精心实施目标

目标教学如何实施,关键在于如何规划教学步骤、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所以这是目标教学的核心环节.血浆脂蛋白代谢这节课的设计方案如下:

血脂的概念、组成与来源(10分钟,板书,来源提问)→血浆脂蛋白的分类(10分钟,多媒体图示、比较启发)→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及特点(15分钟,板书,对比综合启发,师生互动,课堂练习)→血浆脂蛋白的结构(5分钟,多媒体动画,设问观察)→载脂蛋白的分类与功能(10分钟,板书,问题启发)→四种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过程(40分钟,板书与多媒体动画配合,联系临床,激疑启发,师生互动)→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5分钟,板书,个别提问)→归纳总结(5分钟,多媒体完整展标,课后作业).

(四)反馈检测目标

目标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及时进行课堂检测,是否达成目标.血浆脂蛋白代谢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多而复杂,我们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采用了观察、个别提问、师生互动、多媒体练习四种形式进行反馈检测,90%以上学生掌握或理解了当堂课所学的知识,达到了预期目标.个别较差的学生经过课后补习,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目标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的联系

目标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在实施目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地渗入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做到以目标教学模式为导向,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辅相成,使每堂课都达成目标,收到最佳效果.

(一)采用问题教学模式达成目标

在实施目标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自身的逻辑关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重新组织教材,把教学内容组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以“问题链”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并做出回答.通过对“问题链”的讨论,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学得更清楚,更有深度.其次,联系过去和现在所学的内容进行承上启下式提问,能起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样,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这种提问能自然过度,激发学习兴趣.第三,教学中的难点可使用分步教学法,层层设问,将知识由大化小,逐个突破,循序渐进,激发求知欲.几年的探索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上好一堂讨论课,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

2.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3.精心设计讨论点,

4.及时把握讨论时机,

5.合理调控讨论过程,

6.灵活运用讨论方式.

(二)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达成目标

比如在讲到氨中毒生化机理时,老师便把一个肝昏迷的“病人”摆到同学们面前,让大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生化检验指标分析昏迷的原因,然后再根据所学的生化知识为病人开出正确治疗和护理的处方.这样的教学形式再与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结合起来,课堂就变成了“病房”,从而达到了教学互动、增加技能实践、培养临床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教学效果非常好,深受学生欢迎.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达成目标

启发式教学不同于其它具体的教学法,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在实际应用中还没有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可寻,缺乏程序性和可操作性.因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总结了一套适合学科特点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包括比喻启发、比较启发、背景启发、激疑启发和综合启发,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将启发式教学贯穿整个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启发式教学蕴藏在各种教学模式中,关键是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意思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增智慧.这样,学生不仅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力求使一节课沿着“无疑→有疑→无疑”这样一条波浪式的思维路线前进,从而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以上是我们几年来对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一点体会,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目标教学模式中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认识和改进,我们仍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之更加完善适应新时期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