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于民六十载谱写生物制品华章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75 浏览:20763

我国的生物制品事业通过60年的发展,规模从小到大,组织从分散到集中,制品品种从仿制到自主创新,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60年来,著名病毒学家李河民见证了中国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历程.

李河民,祖籍台湾省高雄县.1944年,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到祖国,并于1946年奔赴解放区,先后在解放区医疗卫生部门、北平军管会和防疫工作.1951年,李河民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往前苏联深造,获得了医学副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后,他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下称中检所)工作,历任病毒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在此期间,他还兼任了卫生部生物制品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卫生部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科委药械生物制品组副组长,《微生物学报》副总编,《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主编和名誉主编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初期,流行性乙型脑炎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从1956年开始,李河民带领几名青年助手,在设备简陋的实验室里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研制乙型脑炎活疫苗的工作.1966年,他们培育出稳定性和免疫性都良好的乙脑活疫苗弱毒株SA5-3株.此后,他们采用乳小白鼠皮下连续传代的方法,使获得的疫苗减毒株免疫性显著提高,再经蚀斑技术,终于成功筛选到一株高度减毒,稳定性好、不易返祖而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株SA14-14-1株.经卫生部批准在大范围内进行安全性和流行病学效果观察后,发现其保护效果为80%~90%.这项属于国际首创的科研成果被列为1989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并于199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乙型脑炎为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是乙脑病毒的主要扩散宿主,的母猪感染乙脑病毒后易造成流产和死亡.为此,李河民等人将上述乙脑减毒活疫苗在上海市郊等地用于母猪的免疫,结果仔猪存活率由50%提高到90%以上.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乙肝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使人民群众免受乙肝的危害,李河民参加了组织和指导乙肝疫苗的研制工作.第一个疫苗在较短时间内研制成功并顺利通过刚成立的新药审评委员会审查.虽然血源疫苗由于原料来自乙肝病人的血浆,只能是过渡性制品,但其研究成果为发展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打下了重要基础.李河民先后在肝炎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究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此外,他对我国麻疹活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兽用狂犬病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等疫苗的研究也作出了突出贡献.李河民深刻体会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当今生物技术日新月异,作为疫苗生产大国,我国只有建立有效的机制提升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品种,才能与时俱进.

李河民知识渊博,工作兢兢业业,对事业的追求从不停息.他从事卫生防疫、疾病预防与控制,生物制品科学研究工作至今已有60年之久,在病原学,分子生物学、诊断试剂、疫苗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他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为国家培养了20多名博士和硕士.

历经了新中国60年的风雨沧桑,已经80多岁的李河民依然一再强调,他愿意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我国的传染病防治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生命不息,报效祖国不止,这正是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