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趣味性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287 浏览:54828

趣味性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尝试,它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乐学好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探索实践,在愉快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术趣味性教学

趣味性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尝试,它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乐学好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探索实践,在愉快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那么,如何进行小学美术的趣味性教学呢?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趣味缺失的原因

1.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

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2.学校内部因素.

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不少地方仍旧是以抽查学生的绘画水平来考核美术教师,这就可能会出现教师强制学生按教师的绘画意图或是设计意图去做,这就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也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二、小学美术趣味性教学的策略

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


教师可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发挥示范作用,提高趣味性

示范作用,可以来自老师,也可以来自学生.老师的一幅优美的画,一手漂亮的字,一个迅速简捷的速写,除了会赢得学生的惊奇、赞叹和由衷的佩服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开眼界,让他们由佩服转为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可以让他们从老师的范画中领悟其中的方法,方向性和目的性更强.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也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路,产生激励的作用.

在出示范画或优秀作品的时候,要注意所选的画作要内容丰富,色彩搭配和谐,构图饱满.因为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往往在绘画时容易简单化、概念化,主题简单,背景单调,所以在欣赏范画时注意引导、启发.在巡视辅导时,让学生根据主题采取加一加,添一添的手段,往往能创作出非常完美的画来.

3.教学语言美,增加趣味性

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媒介,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精心组织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教学语言,能唤起儿童对美术的兴趣.老师的话不一定多,但要给学生启发和引导,要准确、生动、和谐、要充满情感与节奏,老师就像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或是充当各种角色的演员,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和表演才华,言辞中透露着思辩与智慧,话语中体现着幽默风趣,语调中包含着抑扬顿挫.老师用语言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展示自我.那么,学生对教师的喜欢迁移为对美术学科的热爱.

4、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直观教学,趣味呈现

直观性强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如充分利用展示挂图、照片、美术作品技法示范及放幻灯片、影片,录相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精心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充分达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感受,创设情感教学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穿插进行动手性强的内容,增强趣味性

穿插进行一些手工制作课,手工制作能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用身边简单易得的材料甚至是废旧材料制作精美的作品,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富有游戏意味,更能满足学生的游戏心理.如折纸,蛋壳粘贴画,布贴画等等,这些手工制作富有生活实用性.在尝试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造型,色彩等主要表现手法.通过亲自动手制作,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寓教于乐.

3)、开展绘画比赛,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可在班级开展一些绘画比赛,师生共同参与,目的在于丰富课堂形式,活跃课堂气氛.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竞赛等活动最适合儿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比赛,挖掘学生的学习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思维的灵敏性.学生在紧张欢乐的气氛中既获得知识,又不易产生心理疲劳,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课堂上的“走神”现象.全班同学以组为单位,每组派出一位代表上黑板上来进行比赛,完成之后同组的同学可以提出建议并进行修改,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小结,选出获胜方.不同的学生站在不同视角表现出的场景是一种绘画上的交流,亦是师生之间进行广泛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这场小型的绘画比赛既能让学生用画笔自由表达对美的事物的看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