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对本土汽车企业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99 浏览:15575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也日益恶化,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伤害.近年来越来越严峻的道路交通状况,使得大多数消费者已经把“安全”作为购车的首要考虑因素,汽车安全在汽车市场中的地位开始变得举足轻重;此外,本土汽车企业在原材料和劳动力均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并未在国内汽车市场中占有理想份额,消费者长期以来对自主品牌存在偏见,除了本土汽车企业本身实力不足以外,我国的汽车安全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和健全也制约了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

本土汽车企业发展现状

汽车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作为资源和人口大国,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土汽车企业可以完全自主地控制成本,因此自主品牌汽车一直以其低价为最大竞争优势.尽管目前国内汽车销售的毛利率已经普遍下降,但各汽车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却一直保持较高水准.汽车产业有其特殊性,如果其产品本身有较高的公众认可度,企业就可以利用出售产品的经销权来吸引资金,用相对较少的投资快速地赢得较大的利润回报.

然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本土汽车企业并未利用好成本上的优势,自主品牌汽车集体处于低端,其在消费者眼中俨然是低质、廉价的代名词.据分析预测,未来的中国将是全世界汽车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国家,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利润越来越低的时候,自主品牌最终将面临出口.但产品本身技术落后,质量与安全性也均得不到认可,仅仅凭借低廉的,将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生存.

汽车安全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日益拥挤的道路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压力,近年来频发车毁人亡的惨痛交通事故,也使得人们把对汽车安全的重视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据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消费者已经把“安全”放到了众多购车因素的首位,人们对于汽车安全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高,消费者的购车境界也从最初的“感性化”跨越前几年的“理性化”,进而发展到现在的“知识化”,这促使了各汽车企业对其产品安全性能的高度重视.安全性

能存在隐患的汽车,即便外观和其它性能再出众,其连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证,也将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2006年1月18日,一辆迎亲车因撞击断为两截,造成三死两伤,成为南宁市2006年第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公众对于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一部才用几个月的新车竟然断成两截感到震惊,继而对该车的安全性能提出质疑.交通事故发生以后,该车型的生产企业虽然进行了及时的危机公关,但此后一段时间由于媒体的负面报道和消费者的质疑,其企业形象、汽车销售等方面还是受到了较恶劣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由此不难看出,汽车的安全与否已经直接主导了消费者的购车倾向,同时也间接地左右着企业的效益,继而影响其企业形象.

然而,尽管汽车安全对消费者和汽车企业的影响举足轻重,但他们对汽车安全的高度重视并未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道路安全现状,一些自主品牌更是由于在安全领域遇到瓶颈而迟迟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此瓶颈并非完全是安全技术层面的,更多的还应归咎于我国的汽车安全法规.

汽车安全法规制约本土汽车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相对欧、美、日、韩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众多外资品牌强势入侵国内汽车市场,使得本土汽车企业普遍只能依靠销售低端、廉价的车型维系生存;个别自主品牌在迈向出口的道路上,更是举步维艰.国内工业标准的相对低下使得自主品牌汽车难以被标准严苛的国际市场认可,如安全系数低、尾气排放不达标、油耗高等问题,都制约了自主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本土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诸多负面因素,其中最致命的还是对自主品牌汽车安全性存在缺陷的质疑;而导致自主品牌存在安全缺陷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我国汽车安全法规存在较大缺陷.

我国的汽车安全领域起步较晚,现阶段我国各个汽车安全碰撞法规,都是仿照欧洲ECE体系,再结合我国国情,在内容上稍做调整而制定.不可否认,这些法规要做到与国际接轨,进口、出口等内容就必须与国际标准统一起来,欧洲的碰撞法规已经执行多年,是值得借鉴的经验,但这并不能掩饰国内安全法规与世界的差距.


第59届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中国的新款低价位越野车“陆风”(基础15295欧元)完败于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的撞击测试.该车在ADAC的汽车测试中除了安全性能严重不达标,还有很多不符合技术标准的细节问题,如:车身明显的摆动,模糊的转向控制,没有电子稳定系统(ESP),较长的刹车距离,百公里11.6L的高油耗以及粗糙的加工.自主品牌汽车刚刚登陆欧洲还没开始卖,就已经上了黑名单.但实际上,江铃“陆风”在中国是通过了强制碰撞测试认证的;另一方面,该车进入欧洲市场前也通过了欧洲认证标准和法规准入门槛.但是,由于欧洲市场竞争激烈,其强制认证标准往往都是市场上的最低标准.因此,能通过认证只代表有销售的资格,并不代表在市场上就具有竞争力.

2006年以前,在汽车碰撞测试方面国家只出台了一个标准,即GB11551-2003标准.该标准基本上沿用了1999年机械部制订的CMVDR294的汽车设计规则,核心内容是汽车以50km/h、100%正面刚性碰撞.当时出台这个标准,是因为我国高等级公路飞快发展,轿车迅速普及,车速普遍提高.但此前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汽车速度都相对不太快,汽车安全并不受关注.目前,我国的汽车状况和1999年标准制订时有了质的飞跃,不仅国内汽车产业高速发展,而且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汽车安全法规应该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与时俱进.且不论“陆风”事件对江铃一家企业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对其它正谋求国际化发展的本土汽车厂商而言,也需要一个更严格的国家标准,这已经成了不容回避的问题.

2005年10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开始制定C-NCAP新车安全评价体系.2006年7月1日,国家《乘用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侧碰)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后碰)两个标准正式实施,以上举措标志着我国汽车安全标准逐步完善、与国际接轨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对汽车生产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汽车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安全法规的改革,国家应继续加快相关机构的发展速度,及时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安全法规.当国内的法规严格完善后,自主品牌才具备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基本条件.

安全技术给本土汽车企业带来机遇

四流企业卖苦力,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行业标准.

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已经供过于求,产品质量、技术竞争的重要性已经远超过竞争.随着行业进入者的不断增多,其产业本身的技术会越来越开放,更多的专利和技术会涌入汽车产业,如何识别并把握优秀的技术,关系到本土汽车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注重技术和安全性的关口,汽车安全性能滞后将成为制约本土汽车企业发展的致命因素.许多外资品牌有着近百年的文化沉淀和技术积累,本土汽车企业要在短时间内赶上竞争对手,就必须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结论

汽车安全与汽车市场互相关联、相互影响,汽车安全在制约本土汽车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给自主品牌带来机遇和挑战.本土汽车企业必须从多方切入,在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的同时,精耕细作地经营好一两款精品,摆脱自主品牌长期以来陷入的低端、廉价的旋涡;同时,本土汽车企业之间应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使产品差异化,避免内部无谓竞争,合力挑战强大的合资品牌,振兴本土汽车产业;最后,积极寻求国家政策支持.自主品牌发展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从个体、集体、政策多方施力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