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业教育“适用”于现代汽车维修

更新时间:2024-01-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04 浏览:13601

为了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各类中职院校就汽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编排、教学方法、实训设备安排及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作者从一名汽车维修专业的中职学生成长为教师,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与教学体验,谈了对职业教育一些问题的思考.

一、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合理安排

1,笔者从文化课和基础课中的受益

我1995年进入一所中专学校学习汽车维修,那时专业是四年学制,学校学习三年,企业实习一年.第一年是传统的文化课,第二年基本上是专业基础课,有电工学、电子学、机械制图、金属工艺、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设计、内燃机原理、液压传动和工程力学等.第三年是专业课.我去年参加汽车维修专科和本科自学考试,在学习指定的教材时,很深刻的体会是10年前的中专学习内容比现在的大专内容都要多.反观现在的中职教育一般为三年,在学校学习两年,企业实习一年.并且在课程设置上,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比例少了.

这是顺应形势的要求,是我们教学越来越“实用”的体现.首先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迫使学校注重专业及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现实应用的技能,以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增强企业对学校的认同,提升学校专业品牌.另一方面是现在中职生源质量差,学生文化课底子薄,在厌学情绪下,加重了文化和专业基础课“无用论”的思潮.在文化课和基础课教学上,导致学生不想学,老师也觉着不好教的问题.所以,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从课程设置上,都减少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比重,增加专业课和实践课比重.

反问一句:“我们的专业课和实践课,真得很实用吗”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发动机为例,从化油器到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从独立的控制喷油到发动机综合管理系统;从进气管喷射到缸内直喷;从柴油机到混合动力.专业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会发现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技能需要被不断的更新.同时,他们面对各种车型的各种结构、控制原理、故障要不断地学习.所以学校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重要的在于素质的提高、思维能力提升和再学习能力的提升,适应将来企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这要求我们去挖掘和发挥文化课和基础课的作用.


2,谈专业基础课的合理安排

如何合理地安排专业基础课呢“复古”是不可能的,也不能和大专“冲突”.我的建议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精细、组织型式要灵活,并要与专业课紧密贴合.

例如,针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需要加强电工电子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闪光器、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点火器等汽车电子部件,还可以制作一些驱动喷油器、怠速电机等工具.在书本上看似复杂的问题在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图1给出的发电机电压调节器原理图是从复杂的电路图中分离出来的,在制作和测试过程中,学生会理解串联分压、稳压管的应用、NPN型和PNP型三极管的原理和应用.而这些知识在汽车控制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再扩展一个问题:如果还需要用电压调节器控制充电指示灯,应该如何设计呢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当他们面对一些控制线路时,能分析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原理,为提高自身知识技能打下基础.

比如金属材料课程可以再精细一些,至少应该让学生知道钢的分类、力学性能和应用;知道热处理的概念、种类;知道有疲劳断裂和应力集中,理解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屈服的概念等,这些基础知识在维修过程都会经常接触到.

学校配备了剪式举升机,经常出现两边举升高度不同的情况,维修人员调试两个小时没有结果.我看了控制图,只用了几分钟就调整完成.为此专门开了一次课.课题是“剪式举升机的调整”.在课堂上问学生的第一个问题是“举升机左右两个液压缸同时动作,两个液压缸是并联还是串联”在此相信很多读者和学生的意见一致:并联.我画出液压控制图后.同学们意识到两个液压缸是串联,并能分析出如何调整,在实训后学生能独立地完成调整工作.试想,如果将这种课题放在液压传动课程里,我们的学生还厌学吗

希望学校、学生和学生家长都来重视并支持文化课和基础课的学习,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专业基础课体系.扭转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无用论”的思潮.

二、谈维修实训教学的目标和效果

国家巨资投入的实训设施、要求60%的时间用于实训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了吗

以发动机为例,我的实训教学目标是每台实训发动机都是能正常工作,要求每位学员装配后能恢复到正常工作,达到能够装车的要求.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每次拆装必换的部件,如全车垫、缸垫、气门油封、曲轴和凸轮轴油封等.除此之外,还要提供常用耗材,如密封胶、清洗用品等.如果学生操作中损坏部件了.是需要负赔偿责任的.

发动机装配过程中需要测量的间隙,如活塞与气缸间隙、轴与瓦间隙、活塞环间隙等,要规范操作并记录测量结果;需要按规定扭力拧紧的要严格要求.发动机装配完成后教师要考核效果,发动机的各项工作参数,如缸压、点火正时、机油压力、水温、运转声音等达到正常值了吗实训就需要真刀实的干,像在维修企业一样,从教师到学生都认真负责;而不能只是走走过场.

我曾在一所私人学校试行过这种实训,最后还是失败了.主要是因为缺乏学校、教师和制度的配合.从学校的角度讲,要提供实训发动机、相关配件及损耗用品.从制度角度讲,针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严格、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保障.从教师的角度讲,要做好学生和设备的管理维护、详细记录实训过程中的问题与细节、并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如果学校的实训设备和实训任务安排能够与维修企业接轨,每项实训过程都严肃认真地对待,我想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方面,将是一个实质的进步.

三、教学中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必需承认,汽车维修是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很多时候,维修工对学校的理论教学不屑一顾.学生参加工作后感觉理论用处不大,学生对理论的积极性远不如实践高.笔者认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必需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这里面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与实际相结合;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导入实际的维修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向学生灌输一种“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理念.

举几个例子,第一例子是认识发动机结构时,我会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缸体、缸盖和缸垫.为什么呢因为过去我的维修工作中经历了数次机油进水、气缸进水、不上机油顶气门的事故.讲出来目的是告诉学生一定要注意细节的问题.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化油器的,以前在我清洗安装完化油器后,着车怠速状态,师傅过来看一眼,直接说不行,经过很多次.当时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明白了,师傅看的是主喷口是否喷油.理论基础是“主喷口受控于主供油装置,怠速时主供油装置不工作,只有怠速装置工作”,所以怠速时主喷口喷油是不对的.师傅只学会了结果,而我们要从实践结果中分析理论.

第三个例子是关于启动机的,启动时启动机无反应,单就启动机方面原因来说,司机常说是吸力包(也就是电磁开关)坏了,直接就要求我们更换.维修工通常的做法是保养启动机并更换吸力包.事实上所有换下来的吸力包基本全是好的,为什么理论基础是“电磁开关的吸引线圈通过定子、转子、碳刷搭铁”.因为碳刷磨损接触不良.电磁开关的吸引线圈不能搭铁形成回路,自然会启动无反应.维修工在保养启动机时处理了碳刷后“顺理成章”地更换了电磁开关.学生听了我的解释后都说“够黑的”,我说“所以要好好学习理论.重视理论学习”!

第四个例子是关于如何消除电喷发动机溢油功能,即在启动时若将油门踩到底,电脑收到节气门全开信号,控制喷油器不喷油.为什么如此设计我的解释版本是“化油器时代,高温天气,因为浮子室汽油蒸发,启动时混合气过浓造成启动困难.司机的做法是越不着车越反复加油门,后果是每加一脚油门加速装置喷油一次,混合气更浓了.维修工过来如何处理启动时将油门踩到底保持不动,节气门全开,多进空气平衡气缸混合气,利于着车.所以今天电喷车设计消除溢油功能是对人们保留使用方法的考虑.”我不知道我的解释是否正确,但是我要给学生传达一种利用理论去分析问题的理念.

通过几个例子是想给教师、学生和维修工一种启示,即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升对理论的认识,达到理论和实际的完美统一,这是一种意识、能力和境界.

教师要达到理论联系实践,就需要积极参与企业维修实践.教师在企业维修实践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汇通,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更重要是对理论教学有了更高层的认识,形成自己的理论教学体系,这利于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具有针对性、前瞻性.教师将在企业经历的故障实例导入课堂,分析原因以及解决思路方法,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更加重视理论的学习,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将来实际工作中用好理论知识,更快速地夯实和提升专业技能打下基础.

汽车技术日新月异,使企业和维修工越来越注重培训和理论学习.各种维修业态的发展要求维修越来越规范.汽车维修培训,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和目标,紧跟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改善和创新教学,让每位学生不但掌握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而且成为具有很强的再学习能力和意识的专业应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