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性教学模式的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845 浏览:93994

摘 要农业生态学是面向农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而开设的学科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宏观管理农业的能力.本文将研究性教学理念引入农业生态学教学中,探索了研究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模式,阐述实践过程中取得的良好成效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 键 词农业生态学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Research-teachingModelofAgroecology

HUANGLifen,ZHUANGHengyang,SHENXinping,LIUShiping,LUJianfei

(CollegeofAgriculture,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225009)

Abstract"Agroecology"ioragriculture-relatedundergraduateandprofessionaldiscipline-basedcourses,offeredtodevelopstudentromtheperspectiveofmacroagro-ecosystemanagementofagriculturalcapability.Thisarticlewillintroducetheconceptofteaching"agroecology"teaching,toexploretheresearch-teachingpracticeintheteachingmodeltoexplaintheprocessofpracticetoachievegoodresultsandproblemsinthinking.

Keywordsagroecology,research-teaching,teachingmodel

1农业生态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时代背景

1.1农业生态学的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定位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引起全球生态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了解和掌握生态学知识有助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类对未来全球变化的预测能力,为全球范围的资源管理和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社会的“生态热”推动了生态学的发展,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发展中的一个应用性分支,它的出现从生态系统的层次弥补了传统农业学科的不足.目前,农业生态学是面向农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而开设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针对当今农业的发展所面临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从宏观的、系统的、整体的角度出发来组织和管理农业,为使农业的发展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这一基本状况而设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宏观管理农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基本关系及调控机制;(2)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分析方法;(3)国内外宏观农业的发展与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

1.2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推行的必要行与可行性

长期以来,高校教学方法偏死、偏旧,基本上采取教师传授的方式,很少师生互动,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为了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作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正被逐步推进.研究性教学的特点有: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学生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实践性、独立性和探索性.它强调科学原理的认知和探索过程,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动机,其关键是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调动学生自身参与知识构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的目的.

为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以往农业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十多年本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经历,以先进的研究性教学理念为引导,初步探索了农业生态学研究性教学模式.

2农业生态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

2.1教学内容前沿化

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现有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因此,教师本身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研究性教学方法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生态学知识领域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生态学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且学科最突出的科研成果都发表在外文期刊上.为了及时更新本课程的知识体系,作为主讲教师必须站在知识的前沿,用自身的发现和科研成果不断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为了紧跟学科的前沿,同时由于教学和科研的双重需要,笔者围绕教学大纲这个主线,不断更新教学体系,将教学内容前沿化,养成了随时关注农业生态学领域最新发展动向的习惯,将权威杂志中与本学科相关的新概念、新发现、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文献与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惯例.这些在农业生态学学科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教学内容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学习的良好习惯.

2.2教学方法多样化

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主动灌输地“教”,学生被动灌输地“学”,而本课程在推进研究性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教学录相观看、生态案例讲解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喜爱本门课程的学习.在农业生态学教学过程中,每堂课都会设立一些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问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师生互动频繁,学生逐步成为课堂的主体.


2.3考核方式多元化

在农业生态学课程考核中,我们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在考核方式上实行了多元化方式.第一种考核方式是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对课堂上分析问题、回答问题较好的学生进行加分奖励.第二种考核方式是增加课程论文考核方式.在2010年1月学期末,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递交生态农业调研报告,选择代表性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设设想.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很多同学写得非常精彩,对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充分调研,因地制宜地设计特色生态农业模式.第三种考核方式是在闭卷考试中加大论述题和综合运用题的比重,这两类试题重点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概念.

3农业生态学研究性教学的成效与思考

3.1农业生态学研究性教学的成效

在农业生态学课程中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后,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看,获得了良好的成效.首先是营造主动学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教学评分一直处于学校同类课程前列,教学督导老师也对课程教学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学生到课率一直保持在100%,即使在课间休息时间,仍有学生主动复习知识点,主动提出问题.其次是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农业生态学已成为本专业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另外,研究性教学模式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与教学素质.针对学生课堂的提问与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教师必须要更充分地紧跟学科的前沿,用实际的案例和充分的数据来佐证一些学术观点,才能够实现教学相长.

3.2农业生态学研究性教学的思考

在农业生态学研究性教学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在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应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在相应章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讲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章节时,应带学生到田间参观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在生态农业章节,可考虑带领学生参观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使学生对现代生态农业模式的理解不是停留在理论上,而是有一个实体轮廓的印象.农业生态学需要学生较为宽泛的知识背景,因此,必须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延伸至相关课程知识体系,如增强学生的土壤学、作物栽培学、气象学、地理学等知识背景,才能在相应章节的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教学改革课题基金;2008年度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