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准备的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295 浏览:81793

摘 要为了提高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做好课前教学准备工作.授课前教师要明确区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定位,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充分了解学生,要有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关 键 词区域经济学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学者对区域经济学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和教材.很多高校也开设了区域经济学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少的教师对区域经济学的教学进行研究和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驰、舒劲松(2013)指出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姚春玲(2010)、杨清、姚永鹏(2012)、李琪(2014)指出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殷颂葵等(2013)探讨了GIS在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孙立霞、丁生喜(2013)讨论了实践教学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从教师的角度谈谈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课前准备问题.

1授课前教师要明确区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定位

首先,授课前要了解授课学生所在专业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目前各高校区域经济学课程的设置情况来看,不仅有经济学系开设该课,而且地理学系和公共管理学系也在开设.学习区域经济学的学生既有研究生层次的,也有本科生层次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同的,或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或研究型人才、或复合型人才等等.而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紧密相关.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必须怎么写作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怎么写作于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就会不同,因而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就会不同.

其次,明确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不同,教学任务就不同.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授课对象,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因而教学任务就不同.比如高校地理学系、经济学系、公共管理学系都开设区域经济学课程,但教学目标显然不一样,因而教学任务就不同,教学的出发点和授课角度以及侧重点就不同.所以区域经济学授课教师要清楚授课学生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明白课程教学目的,知道学生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综合素质结构的构成,提高教学的自觉性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授课前教师要精心准备授课内容

要上好区域经济学这门课,就要把每一堂课上好,但是一堂课不是孤立的,它是一门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一门课而言它是一个局部,所以要事先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要上好区域经济学这门课,教师应事先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既能把握粗枝大叶,也能在上每一堂课时随时添枝加叶进行润色,能融会贯通、信手拈来.所谓“整体上”就是对这门课的全部理论内容都要全面地、深入地、透彻地理解;对这门课所涉及的主要能力要求都能够全面、熟练、牢固地掌握;这样才能在具体讲授每一堂课时有一个全局的观点,恰当的把握,才能保证这门课的整体效果.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应做好如下几件事情.

(1)研读区域经济学教材和相关参考书.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学者如周起业、刘再兴(1989)、郝寿义、安虎森(1999)、张秀生(2007)、孙久文、叶裕民(2010)、安虎森等(2010)、魏后凯(2011)等等对区域经济学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和教材.在这些著作中,他们根据对区域经济学概念和研究目标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区域经济学教师在选定一本教材进行研读的同时,还应参阅相关参考书,以便扎实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贯穿全课程的基本线索是什么?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重要结论是什么?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本课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根据课时的约束,有选择地、有侧重点地向学生介绍有关内容和方法.

(2)亲自做过教材中全部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课后的习题不光是留给学生复习巩固用的,区域经济学老师通过做练习也能获得很多教学启发.通过做练习可以知道哪些是重要的知识点,哪些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做练习时要用到哪些方法,包括一些数理方法,可能是学生的薄弱点,要提醒学生事先去查找有关工具,也便于老师在教学中就这些问题做重点介绍.另外练习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老师通过做练习可以及时得以纠正,也便于学生在做练习碰到难题时,老师可以及时地答疑解惑.

(3)认真研读有关前修和后续课程的教材.区域经济学课程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经济学科,整个课程讲授有较高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与发展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课程联系也较为密切.区域经济学教师在授课前得知道本课程在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本课程与其前修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是怎么样?有的知识点在不同的课程中会有重复,出于课时的考虑或是不同课程性质的原因,这些重复的地方可以删减或是从特定课程的角度讲授.

(4)教学内容能突出时代背景.过去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现在要求教师得有一条河,是活水,是时时更新的知识.教学内容的吐故纳新是教学上永恒的要求.科学在发展,专业内容更新快,教师要教给学生不过时的东西,尽可能把新的进展和内容充实到课堂上.这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跟踪要及时,必须坚持学习,坚持研究.这些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各类报刊杂志网络上时有介绍区域经济建设方面的文章,这些实例可以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各级党和政府所作的方针政策和报告文件中经常出现如“区域”、“区域发展”、“主体功能区”、“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创新驱动”等词语,区域经济学教师通过仔细研读“党的十八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各地“十二五规划”等各级党和政府所作的报告文件,可以从中捕捉前沿的科研信息,把握科研方向,探索促进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有利于拓展教学深度和广度,促使教研相长.(5)教学内容能理论联系实际.区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抽象性比较强,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方式是个不错的选择.教学中如果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例应用区域经济学的学科知识,会令学生感觉到这些理论是有生命的,是鲜活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是学而有用的.因此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地方经济,以便于授课时作案例教学或作专题介绍.在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地方经济时会观察到一些新情况,得出一些新结论,因为一个县、一个地区、一个省的经济发展,固然取决于它的优势或长处,但更多的是受制于它的劣势或短处,就像“木桶原理”.如以江西省为例,可以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发展的阶段、产业结构、城市化发展水平、宏观经济大势等方面采用比较分析法将江西有关指标与中部及江西周边地区进行比较,从而把握江西的基本区情,进而分析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全局中的地位、区位因素、产业结构、发展战略、人文环境等.利用众多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研究这些经济指标,并通过各种图形和表格动态直观地呈现出来,将理论和实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更有说服力,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经过这样精心的理论联系实际式的教学准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3授课前教师要了解学生

我国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说的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区域经济学老师要了解学生的专业和以往先行课程的学习内容及整体成绩等信息,以便决定本课程在本届的讲法,如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及考虑如何与其专业相结合.区域经济学老师也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进度、广度、深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4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区域经济学教师,传授知识固然是基本的任务,但是也要认识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强制学生学习更重要;养成学生的科学精神比传播科学更重要.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一个针对社会需要认真研究教育规律和教学要求,有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能由灌输式向激发式转变;在培养模式上,能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既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转变.

总之,经过精心的教学准备,在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组织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时代背景介绍书本理论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以案例为基础开展互动教学,开展小组和小组之间的互动讨论或比赛,激起学生个人之间或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