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为牵引,导师团队为保障”的生能力培养模式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946 浏览:111550

摘 要本文提出和实践了一种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导师团队为保障”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坚持“以重大项目激发科研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方法”,坚持“以导师团队保障创新训练,培育团队协作意识”,坚持“以广泛合作拓展研究视野,紧盯学术前沿动态”,使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关 键 词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导师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作为研究生培养理念、目标、过程和方式的综合体现,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何发挥大学与科研院所组织特性和资源优势,利用科研项目的资源和导师团队的协作配合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提升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结合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提出了重大项目为牵引,导师团队为保障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坚持“以重大项目激发科研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方法”,坚持“以导师团队保障创新训练,培育团队协作意识”,坚持“以广泛合作拓展研究视野,紧盯学术前沿动态”,使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1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重点在于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

知识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研究生教育为知识创新提供了直接动力,而知识创新又是技术创新之本源,所以研究生教育还为技术创新提供了间接的原动力.所以,无论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还是从研究生教育的实现过程来看,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重要体现和检验标准,创新能力培养始终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

顾名思义,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在于有所突破、有其独到见解,其具体形式表现为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由创新、创新实践和创新素养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其本质在于创新思维.而每个基本构成要素又可以细分为三个构成元素:创新包括观察力、质疑力和想象力;创新实践包括关注力、动手力和拓展力;创新素养包括领导力、沟通力和协同力.笔者所在的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和优势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培养更注重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创造性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点在于建立创新思维方法,基础在于训练实践动手能力,方法在于激发科研兴趣和创新,途径在于团队协作中彰显个人天赋.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重大项目为牵引,导师团队为保障”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2以重大项目激发科研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方法

近年来笔者及其科研团队牵头承担了“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的网络协议研发及验证(2012ZX03005002)”、“面向工业无线网络协议WIA-PA的网络设备研发及应用――专用芯片研发(2013ZX03005005)”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共承担35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任务.为此,团队根据项目内容和教师兴趣特长构建5个科研小组,每个小组由2~3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每周组织1~2次例会讨论研究方案、协调研究进度、开展学术研讨.为了通过重大项目激发科研兴趣、培育新,每个研究小组根据科研内容和各组特长优势制定重大项目的研究计划,打破导师界限,对研究生实行招聘制,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研究小组,定期考核研究小组,并对人员实施动态管理.

实验室定期组织专题研究生讲座和研讨会,由研究生根据自己承担的科研工作和兴趣确定题目进行交流研讨.讲座或研讨会内容要求做成PTT格式,事先将演讲稿用电子邮件发给所有与会人员,以便让大家有准备地进行探讨,交流心得体会.同时,专题讲座和研讨会要求研究生提出科研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集中集体智慧攻克难关.通过专题讲座和交流讨论,开阔研究生的学术眼界,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启迪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和创造,提高了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培养了研究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如实验室协议栈研究小组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的网络协议研发及验证”激发学生科研兴趣,6位研究生迸发出强烈的研究,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仅用一年时间就开发出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软件――6LoWSN,并通过了IPv6国际金牌认证.在研究过程中,小组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并鼓励研究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思考与提炼科学问题、发现新思路,逐步培养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开拓性和创造性,从而培育创新思维方法,锻炼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深化其创新能力.

3以导师团队保障创新训练,培育团队协作意识

重要的创新活动已经很少靠个人单打独斗,更多的是跨“集群”式的创新,没有团队精神,协同攻关,集思广益,就很难产生很大的创新成果.有团队协作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个人只有融入到集体之中,才会有个人的全面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团队协作绝非是消灭个性,而是要在团队协作中彰显个人天赋,使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潜能能够充分发挥.为此,在实验室科研团队内由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牵头构建了由教授4人(博导1人)、副教授10人、讲师(博士)2人组成的导师团队.各位老师专业特长各有侧重,有的理论研究功底深,有的实践经验丰富,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特长优势互补、专业知识强强联合的研究生指导团体,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面向工业无线网络协议WIA-PA的网络设备研发及应用――专用芯片研发”需要5个科研小组协同工作,每个小组根据项目内容和各组特长优势制定重大项目的研究计划,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研究小组.使研究生在团队协作的基础上,每个人的独特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近年来,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2项、发明专利授权16项.其中学生科研成果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赛区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4以广泛合作拓展研究视野,紧盯学术前沿动态


只有把握世界学术动态,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才能掌握世界学术前沿.交流合作对于科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闭门造车很快就会落后于世界水平.为此,实验室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紧盯国际学术前沿,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实行开放式培养,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和导师团队的集体指导作用,注重研究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笔者及其科研团队以学校董事会为纽带,与国内外一流的单位开展广泛合作,极大地拓展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使研究团队紧盯学术前沿、催生创新思维、提升科研能力.如:国际上与CISCO(思科)合作,共建“重邮――思科绿色科技联合研发中心”和“工业物联网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发基于WSN、3G/4G与IPv6三种技术的高可适性多用途“物联网”技术标准与产品架构,共同推进IETF标准的制定.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公司等单位共建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工业物联网协同创新平台和科研团队.

实验室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合作,笔者及其科研团队在物联网标准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核心技术获得美国专利,初步形成了专利保护群.目前实验室研究生每年有十余人次赴国外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或联合科研,极大地开阔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拓宽研究生的思维方式.如:研究生参与制定了工业无线领域三大国际标准之一的“工业无线网络WIA规范”和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EPA标准”,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研发了全球首款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渝芯一号”;研究生赴韩国釜山参加2012年举行的中韩科技创新成果与产品展,赴德国参加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及ISA100会议,多次赴韩国汉阳大学、建国大学等高校进行联合科研和交流访问;参与制定国际标准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6项、公开发明专利30项.通过与CISCO合作,研究生作品“多功能IPv6物联网边界路由设备研发及应用”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

5结束语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笔者及其科研团队形成的“重大项目为牵引,导师团队为保障”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实验室不仅成为国内外工业物联网学领域最具实力的研究机构,被科技部批准为“工业物联网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而且中心培养的研究生由于具备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面深受同行的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同时,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改进的工作.我们将对“重大项目为牵引,导师团队为保障”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细化、量化、标准化,而是形成一套更便于操作实施的具体方案,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