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

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4 浏览:11391

【摘 要】就业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它标志着一个人正式进入社会,承担起完全的责任和义务来,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让我们的学生很好地完成这个角色的转型,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关 键 词】就业;心理探讨;解决措施

1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加剧,市场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发生明显变化,直接导致人才市场出现“纺锤形”结构性失衡.即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蓝领技工和怎么写作人员供不应求;但大学生和普通白领出现“过剩”检测象.另外,即使找到了工作,很多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会发现: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理想落差很大.“跳槽”更是成了这一代人的家常便饭,直接或者间接造成了大学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结构的不稳定.

2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就高职学生就业时的心理取向问题,我们对学校机电一体化等七个专业近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了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和态度;对就业区域、就业单位的要求等等.从中分析出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有以下几方面:

2.1就业去向: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的影响,中国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学生们心中理想的就业去向是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占到了73%,其次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占到了13%,而愿意到乡村、边远地区就业发展的只各占2.3%.人力资本理论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丰厚的报酬,但这就造成了我国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才过剩而边远地区人才缺乏的现象.

在对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就业单位的选项中,有30.8%的学生选择了国有企业;选择民营企业只有13%;而我们在大学生招聘会上随机进行的企业调查中,78%是民营企业,只有1%的为国有企业,这说明,当今大学生的择业观念需要进一步调整,才能跟上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

2.2择业取向:在对学生向往的行业调查中,机械加工业占到26%;其它所占比率较大的是电力、石化等能源业,所占比率为18.6%;想从事商贸业的占到18%;其次是IT与通讯业;金融、证与保险业,两大类各占10%的比率;想进入政府机关工作的学生占到8%;旅游交通民航业占到5.8%;房地产业比率为4.7%;医药食品业为1.2%;择业观念:就关于学生择业观念的调查,想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的只占5.8%;想先就业,后择业的占到85%;另外,学生们在择业前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个人发展机会,比率占到了70%.就我们调查和了解知道,学生们大多是考虑的如何从企业多学点东西,并且94%认为有选择第二专业的必要.一旦时机成熟,就离开原单位自己干或者跳槽另谋高就.想着认真踏实工作,为企业、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的几乎没有,这导致了企业用工流动性大和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长此以往,工业产品和人才都很难出精品.

2.3困惑因素:就求职中学生感到困扰的问题调查来看,42%的学生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是他们在求职中难题的学生占13.4%;认为自己能力不足的占13%;认为来自社会的信息量少的学生占11%;觉得自己求职方法技巧欠缺的占8%;觉着自己的优势在求职时难以发挥的学生占6.3%;认为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的占4.7%;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的学生只占1.7%.

3确立新的择业观念,引入新的就业理念

“就业”是人生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一个人正式进入社会,承担起完全的责任和义务来,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让我们的学生很好地完成这个角色的转型,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3.1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

我们调查了解到,尽管企业职工流动性很大,但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和核心管理人员还是相对固定的,因为企业老板想要留住这一部分人,给他们支付的工资也很可观.所以学校应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重,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我们的学生想要进入企业并且有好的长远发展,就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技能,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


3.2校企合作,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自身的实训条件、实训设备毕竟有限,而且设备更新也不及时,要想让培养的学生能与时共进,技术全面,学校应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或校外的实训基地,这样既可解决企业的招工难问题,也可解决学生的实训与社会脱节问题,真正地做到校企双赢.

3.3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

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导致大学生在择业时把握不准尺度,自我定位不准,因此就很难找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职业.为转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学生一入校开始,就从专业设置入手,所开课程多数进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再结合平日的思想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

我们的教育,就是应该让学生走出误区,端正认识,摆正位置,脚踏实地的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让我们的学生看到,我们的生活其实每天都在享受着别人的劳动,我们又能为别人做点什么呢?要知道感恩,要懂得回报于社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种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才能应对今后复杂的工作和多变的环境.一种优良品质的培养,一个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我们以往教育过程中为了激励学生学习而传播的一些奋斗+成功的例子,可能已不适应现代就业市场,因此各高校应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们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更能培养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和企业招工人员交谈中发现,其实企业更重视的就是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他们认为毕业生适应岗位的工作能力是很容易培养的,而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是他们最看重的.

3.4加大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市场建设

在调查中发现,让学生在求职中感到困扰的问题有71.1%是来自外界的信息量少,这里面包括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和对企业招聘流程、基本要求的缺乏了解,因此,学校应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怎么写作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怎么写作体系,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另外,为了保障就业,我国已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各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明确规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学校及有关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形成比较全面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供需双方利益的配套政策,使毕业生就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责任编辑:谢庆云]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