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运用网校模式,***城乡教育失衡难题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583 浏览:120261

【摘 要】在长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我国城乡差距明显,农村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师、学生择校问题突出,政府调控力不从心,导致城乡教育严重失衡.城镇中小学大班、超大班现象突出,农村学校生源不断流失,城镇教师严重超编,农村教师不断流失、专业和知识结构失衡.网校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资源,雄厚的师资队伍,生动趣味、系统高效的课堂,相对较低的教育成本等诸多优势,是城乡教育失衡问题的一种可供借鉴途径.广大农村落后地区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网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加强优秀教育资源整合,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关 键 词】城乡;教育失衡;网校模式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少还是农村地区,政府在教育上舍得花钱,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城乡之间的教育失衡问题依然突出,有些地区还在呈逐渐拉大趋势,教育公平已成为当前公众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本文试图从网校模式为突破口,找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一、城乡教育失衡的两点突出表现

1、城镇中小学大班、超大班现象突出,农村学校生源不断流失

在《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这篇最具影响力的文章中.调查的完成者王雄得出了三点结论:第一,小学农村的小班额较多,农村学校学生流失严重,流失率甚至达到60%以上;第二,大班额、超大班额主要集中在县镇与城市,以县镇最多,且超过50%,有的班级人数甚至超过100人;第三,从小学到高中,大班额、超大班额逐步增多.

2、城镇教师严重超编,农村教师不断流失、专业和知识结构失衡.调研显示,尽管各地采取了诸如城镇教师支教、教师校际轮岗交流等措施,积极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但目前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薄弱学校教师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一边是农村教师数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另一边是城镇教师总数富裕,优秀教师集中.二是农村教师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失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不多,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少;基础学科教师多,音体美和实习实训专业教师少;掌握传统教材教法的教师多,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手段的教师少.


二、导致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的主要因素

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公平的根源.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社会结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同样存在这种结构现象.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使得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向城市倾斜,它是一种农业哺育工业和农村支援城市的发展方略.这一战略也强化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在城乡二元结构日益强化的背景下,已衍生出二元教育结构,造成了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显著的差异,形成了城乡两极分化的格局.受到这种结构的影响,教育资源在很多方面向城市倾斜,这势必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目前,农村落后的教育是他们为国家工业化进程做出巨大牺牲的结果.

2、城乡经济差距逐渐扩大,农村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是导致城乡教育失衡的直接原因.

笔者认为投入失衡仍然是制约城乡教育均衡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我省经济欠发达,人口基数尤其是农村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靠后,教育投入总量和教育需求落差很大;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农村教育投入历史欠账较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导致教育设施、教育管理,特别是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城乡差距明显.农村教育经费、公用经费、校舍面积、仪器装备等教育条件仍然滞后,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仍然突出,教育基础薄弱的现状仍然未能得到根本改变.调研中,我们发现,受投入和土地政策等影响,部分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学校建设等进展缓慢.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优秀教育资源加快向城镇集中.这是导致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的客观原因.

3.受利益驱动,政府调控乏力.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硬件配置是前提,加大投入是保障,政府主导是关键.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驱动,政府往往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向经济领域,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更多还是停留在口头上.为追求较高的收入和优秀教育资源,教师、学生的流动呈现出极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虽然地方政府为此也出台了一些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政策,但终因未能触及到根本而收效甚微.

4、教师、学生择校助推教育失衡.

一是农村教师待遇偏低,住房条件、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加上未能形成长期、稳定的培训、奖评、流动等工作制度,影响和挫伤了部分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客观上导致农村教师想方设法向城镇流动,造成城镇教师超编现象突出.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村居民对优质教育和教育公平的渴求与日俱增.于是,有一定条件的农村家庭纷纷不惜成本入城择校,让孩子挤进“名校”,这不仅增加了农民家庭教育负担,也干扰了正常教育管理,形成“名校”的“良性循环”和“差校”的“恶性循环”并存,城乡教育差距不降反升,严重制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努力和效果.

三、网校教学模式的优势.

1、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资源.

网校依托名校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最新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信息技术与教学更加紧密的结合,解决了很多平时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通过远程教学平台,教师培训的范围更广,频次更多;通过资源平台的建设,更多优秀的课件资源、名校试题,有了一个集中交流的平台,供各学科老师备课使用.学生通过卫星班实现与名校现场同步听课,共享名校资源.

2、雄厚的师资队伍.师资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办学的主要成本.网校卫星班将采用双师教学模式,由名校名师担任主讲,每个合作学校再配备相关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并且两地教师可在电子备课室通过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这种模式下,师资队伍的优势明显,将会使学生和合作学校教学成绩和升学率明显提高,也使合作学校节省了大量的师资成本.

3、生动趣味、系统高效的课堂

本班的课程由资深专家设计,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相对于普通教学模式而言,因为采用了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明显增强.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课堂容量明显增大,课后练习更加充分,以知识点为单元,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全面系统辅导,教知识,更教方法,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4、相对较低的教育成本.

虽然网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但对于学生来说是在用最低的接受着最优质的教育,与直接到名校接受教育的高成本相比优势明显.这将对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的孩子及家长有较强吸引力.

笔者认为,如果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在农村落后地区推广实施,以上分析到的这些优势必将得到极大发挥,一方面向农村落后地区输入了优秀教育资源,引进了名师课堂,解决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另一方面,也就近为学生创造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有效解决农村学校生源流失问题.实在是教育之幸、人民之幸.

四、在农村落后地区建立网校面临的困难

当前,网校教育模式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取得了一些成绩,存在着资金、技术、师资、观念等诸多困难,具体表现为:

1、思想认识不到位.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城乡教育的差距不断扩大,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不少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校长对农村开展网校教育还很陌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从战略高度看待这一问题.因而缺少对这一新事物的有效支持.

2、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网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经济条件差的地方,无法购入先进设备,很难真正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国家级贫困县的河南省汝阳县为例,近两年来虽然在政府扶持下,基层教师们总算拥有了自己心爱的电脑,但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缺少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难以发挥出来.

3、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时下农村中小学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专业人才凤毛麟角,多数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高,对现代教育意识与现代教育观念缺乏了解,难以发挥其引导作用.

4、教育资源不能共享.

当前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尚局限于添置教学设备,上的设备只是一些独立的个体,电脑和网络未实现完美结合,不能交互,难以满足网校建设的需要.

五、加快网校建设的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农村中小学网校建设关系到信息技术教育能否全面普及,从目前的实际来看,亟待解决以下问题.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探索适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新路.

通过组织领导及相关人员学习、参观,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建设网校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是国家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对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农村中小学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具体措施.

2.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网校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物质保证.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专项经济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另一方面,必须调动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社会各界等多方面的力量,从本地实际出发,利用多种形式筹措资金,保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所需经费.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造就一大批素质较高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在采取激励政策,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的同时,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发挥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资的优势,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并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4.加强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实现信息共享.

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县域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为县域范围内各学校提供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建设.还要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学校积极走出去与省市级名校合作,探讨卫星班教学模式,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作为一名国家级重点扶贫县的一名中学教师,笔者深切体会到我们的教育还很落后,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要走很长一段路,我们还要做长期而艰辛的探索.而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而崇高的重大历史责任.本人从我校与郑州一中网校的成功合作中受到启发,试图找到一条解决这一难题的正确途径,特以此抛砖引玉,撰此文供各位同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