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软件工程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631 浏览:60513

摘 要: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难度大,实践要求高,管理不能缺、教学难度大的综合叉学科.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开设了该门课程.该文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特色,从培养目标和教学现状出发,探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软件工程教学改革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和推行项目教学方法.

关 键 词: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0-2420-03

“软件工程”既是一个专业,也是一门课程,目前国内开设软件工程专业的学校已超过50所,讲授软件工程课程的专业主要有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等.该文所探讨的是信管专业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核心专业课程,它借鉴工程学思想来规范和指导软件开发过程,是集计算机技术、数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其培养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以及开发方法和技术,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本科生在学习软件工程之前,需要学习和掌握高级程序语言设计、数据库技术、接口技术、建模语言、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课程内容,才能更好的将软件工程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习.

由于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不同,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实践参与程度也有所不同.该文结合信管专业的培养方案和专业特色,探讨目前该专业软件工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方案和建议.

1教学现状

1.1专业定位模糊,学生不知所措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高校信管专业的定位都是培养具有计算机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开设课程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和管理学相关课程.然而由于各学院的优势和历史原因,也出现了与信管专业相关并延伸的专业,如“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等,它们分别从属于商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或信息学院等,其专业偏向的差别也比较大,有的偏理工科、有的偏管理、甚至有的偏文科,莫衷一是.此外,由于该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也不统一,使得目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1].

与计算机专业、会计学、金融学专业不同,信管专业涵盖内容多,专业特色不突出,定位不清楚,导致学生认识模糊.据了解,大多数学生反映,信管专业学习课程多而杂,涉及计算机、管理、经济、法律、会计、电子商务等等,但是每门课都学得不深入.虽然笔者一致认为大学课程的学习仅仅是对本专业知识的大科普,但是从就业角度来看,学生就业面宽,竞争力不强,选择留在本专业领域的学生非常少.很多学生一度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学什么有利于将来就业,也不知道学了这么多,将来会有什么用处.长期以来,学生们面临“什么都学过,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局面,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社会实践、就业需求严重脱节.

从信管专业本科生就业方向来看,就业领域分散在计算机、管理咨询、银行、通信等诸多领域,有很多学生甚至转行.可见,学生对信管专业的认识也不乐观.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专业特色适当引导,发挥专业优势,体现专业特色,使学生尽早地对该专业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

1.2师资队伍薄弱,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高校教师年轻化,理论教学经验欠缺,实际项目开发经验不足.而对于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常年讲授一本教材,不及时更新授课内容,不讲授新技术和新方法,导致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课程教学仅仅限于理论,不能更好的开展实践,也跟不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并最终导致学生就业时发现所学知识无用.

1.3教学方法单一,理论实践脱节

传统的教学形式不外乎于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乏深入、广泛的探讨和交流,学生主动性差,不参与、不实践、不开发,从而导致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授课与实践指导相脱节.同时学生也反映课程内容抽象,不容易理解.课堂只讲授理论,缺乏实际案例.即使引入案例,也会出现案例来源匮乏、数量少、质量不高、案例陈旧等种种问题.

1.4实践环节薄弱,团队协作欠缺

实践薄弱的原因在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掌握不够硬.甚至学生在学软件工程课程之前,还未学过相关基础课程.学习软件工程之前,需要掌握的课程知识有:高级程序语言设计(C语言、Delphi或Ja等)、数据库、建模语言、接口技术等.

大部分同学相当重视系统开发,有些同学也积极担任项目负责人,不乏有些同学仅仅是挂名,没有实际参与,根本原因在于技术薄弱.这与信管专业的定位也有很大关系.与计算机专业相比,信管专业更重视管理方法和工程思想,忽略了编程这个基本功,导致很多学生拿到项目后无从下手.


2课程教学探讨

2.1结合专业特色,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信管专业的定位至关重要.目前将其定位在计算机和管理的交叉学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该专业开设课程多而杂,至少对每门课程学到什么程度应该有个清楚地认识.软件工程的要求是至少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数据库和管理学知识,编程语言可以是VB、C、Delphi、Ja等,数据库可以是Access、SQL等,这些课程至少有一门要在前期讲授.另外掌握UML、桌面开发技术、面向对象技术、接口技术等计算机相关知识会更有利于软件工程实践的开展.

信管专业的具体目标应该是:培养在企事业或政府的技术部门、经济部门或管理部门中,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利用和维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或从事IT的专业人员管理、IT项目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工作所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软件工程的教学一定要与该目标结合起来.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对软件工程的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选取软件工程任课教师时,应优先选择拥有计算机专业背景、教学经验丰富,有过项目开发经验、对信管专业有一定认识的教师来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如果这些条件达不到,建议教师到软件开发公司实习和锻炼.

在这里,笔者认为“校企合作”(这里的企业主要是指软件开发或系统开发的公司或企业中的信息系统开发部门等)方法非常有效.定期将教师送到企业参与项目的开发,积累项目开发经验.同时企业的高管也可以到学校讲学,介绍目前的新方法、新技术以及软件开发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推荐学生到企业去实习,真正接触到项目的分析、涉及、开发、测试等工作.实习过程中学生可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2.3引入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推广,后来诸多学科领域采纳并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软件工程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所谓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个能够覆盖课程全部内容的问题,通过利用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阅读、理解、调查、分析、讨论,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亲验性、启发性、参与性、实践性等特点.由于软件工程思想较抽象,理解难度较大,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个完整的案例,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来讲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思想,会更形象、更具体、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吸收,而不会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2].

案例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案例的选择不能具有任意性.一般来说,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最好选择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可供学生讨论的例子,如本科生学籍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学生选课系统等;对于学生不了解或了解不多的最好不选,如科研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则不适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2)可讨论性.案例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进来思考和讨论,案例最好选择教师参与过的项目,结合理论知识可以将案例讲解的更透彻,同时也可以将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与学生分享,使得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思路更清晰,避免绕弯路.3)先进性.目前,在课程教学和教材选择方面都会遇到内容陈旧和知识更新慢等问题,所以在选择新版教材和在案例教学中要适当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与现实接轨.如面向对象性技术、UML、敏捷开发方法等.4)综合性.案例教学过程中既要将计算机技术、管理方法、工程学思想、经济学和数学的知识合理地结合起来,又要将软件开发过程的每一步都涉及到,体现出软件工程的综合性这一特点.

2.3推行项目教学方法

在上机实验课上,通过分组完成项目,即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步骤、方法和技术来完成一个完整的小型系统开发对于学生理解、深化和应用理论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3].教师为学生创造条件,将他们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解决项目开发中遇到的一个有一个问题,期间教师通过对学生指导、讨论的方式协助他们解决问题来完成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终极教学目标.项目教学法的步骤有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的选择和团队的组成

上机实验课前,应提前为学生讲授上机的形式、内容和目标,即分组形成5-6人的开发团队,选取合适的题目,用自己最熟悉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等计算机相关知识完成系统的开发,最后提交、演示并考核.

题目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需提前准备一些相关题目供学生选择,此外,学生也可以自选题目.选题一定要将学生兴趣、熟悉度、有一定业务流程、满足学生将来发展四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便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择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关的、熟悉度高的题目便于学生开展需求分析;项目有一定的业务流程便于学生更好的认识软件开发的过程、撰写整个过程的技术文档、画数据流图.同时题目不能过于复杂,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并看到实际的运行结果.

团队成员限制在5-6人,不宜过多或过少,为每位同学定好角色,分别担任项目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测试人员,明确任务分工和职责,协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协调管理等能力.通过分组,使学生能胜任研究、分析、开发、设计、生产、测试、管理、咨询、培训等多种角色,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软件工程知识与技能,具备作为软件工程师从事软件开发和维护管理所需的专业技能.

2)项目开发与过程管理

在上机实验过程中,教师结合课程进度和案例讲解,布置具体内容让学生在上机课上以团队形式完成.内容包括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具体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进展的过程中技术文档的撰写必不可少.团队负责人要发挥带领作用,制定开发计划、分工、协调和管理.教师应主动参与到各小组的管理中去,帮助负责人开展项目管理,讲解软件开发技术文档内容的写作,指导相关工具的使用和程序的实现.

3)项目的验收和期末考核

上机结束前,组织开展项目的验收和考核.每组选出一位学生代表对系统进行演示和讲解,包括系统开发的背景、采用的技术、主要功能的实现、系统的创新和与不足、以及团队的分工与协作这五个方面,其他同学结合自己的分工进行补充.最后教师提问和总结,学生即兴回答.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口头表达以及即兴答题的能力.

从期末成绩来看,平时成绩占10%,上机实验占20%,卷面考试占70%.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课堂提问和平时作业的提交;上机实验主要考察学生系统主要功能的完成情况和技术文档的撰写情况;由于理论知识抽象,理解难度较大,建议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要求学生具备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论

通过以上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在教改中是两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个拥有丰富教学和开发经验的老师,一群积极主动好学、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再加上一本好的教材,一个具体的案例,一个具体的项目,将会把软件工程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并最终拥有一门有理论指导、有实际运用并寓教于乐的教学课堂.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