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平台在新型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032 浏览:36931

摘 要为了探求最佳的农业科技推广的理论和策略,依据国内外农业科技推广的特点,提出了大学型推广模式,其包括专家信息平台、技术信息平台和学生信息平台三大高校信息平台,并对其在农业科技传播的成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大高校信息平台是农技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科技的传播有显著的作用,同时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未来提出了发展思路.

关健词高校信息平台;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思路

中图分类号F3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6-0304-03

EffectofCollegeInformationPlatformonPromotingtheNewAgriculturalTechniqueExtension

ZHANGWei1WANGChun-ping2

(1TheInspection&TestingCenterofAgriculturalProductsQuality&SecurityofLuoyangCity,LuoyangHenan471009;2CollegeofAgronomy,Hena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

AbstractInordertosearchforthebesttheoriesandstrategiesofagriculturaltechniqueextension,accordingtocharacteristicsofagriculturaltechniqueextensionandagriculturalconditionsathomeandabroad,thecollegeinformationplatforms,includingthespecialistinformationplatform,technologyinformationplatformandstudentsinformationplatformwereputforward.Effectsofthethreeplatforminformationsinagriculturaltechniquewerestudi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threeinformationplatformswereimportantponentpartinagriculturalextension,whichhadsignificantrolesinpromotingtheagriculturaltechniqueextension.Atthesametime,agriculturalextensiondevelopmentwaywereadvanced.

Keywordscollegeinformationplatform;agriculturaltechniqueextension;effect;thinking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为研究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导[1].许多学者在农业发展、科技传播、农村和谐建设等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2-6],其中赵惠燕等提出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性科技推广模式,这一模式开创了农业推广模式的先河,提出了新的理论、新的模式,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快速应用[7-9].创新是农技推广的动力,是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生命.探索新的农业科技推广方法,对大学而言,就是如何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如何把大学的资源有效地利用,探索大学科技推广的新理论新方法,使大学迅速由社会经济边沿跨入社会经济中心,为全面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积极贡献.

1国外几种典型的农业推广体系的特点

1.1美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特点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目前,美国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已达80%,农业科技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也高达75%以上,位居世界前列,这得益于其独具特色的农业推广体制.其主要特点如下:一是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美国国会通过摩尔里法案,规定在全美各州成立农学院,即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无偿拨给土地,成立以农业科技为主的州立农学院或大学,开展农业科学教育,为农民提供各种新技术和成果.二是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紧密结合,联邦、州和县3级结构层次分明.农业研究、教育与推广合作局主要是协调联邦农业部有关部门、全美106所州立大学和私人机构等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此外,联邦农业部还在各州设有120多个专业研究院、所.在州一级,有州立大学,其大学农学院内设有农业试验站和州的农业合作推广中心,农业试验站在本州范围内设有多个试验基地,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和示范.州农业合作推广中心除了负责指导和管理全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外,还承担其他职能,如青少年培训、家庭消费引导、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和社区经济发展等.在县一级,设有州立大学派出的农业合作技术推广办公室,全美国近3000个县设有其机构.三是联邦、州、县和其他机构共同承担农业推广经费.总体上,联邦政府承担经费占13%、州级政府占63%、县级占14%,其他如合约和捐赠占10%.这部分由美国国会专门委员会直接确定项目和拨款.如虫害综合防控项目、全球性变化生物影响评估项目等.四是人员配置合理,精干高效.农业合作推广中心的负责人由所在州的州立大学聘用任命;各县的农业合作推广办公室的负责人由州立大学和所在县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实行公开招聘,一次聘用期为2年,每年进行述职考评.专业技术人员由所在大学的教授和研究员兼任.主要工作方式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技术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组织专家开展网上和咨询活动.各县的农业合作推广办公室人员工资和推广经费由州农业合作推广中心直接下拨,办公场所由所在县政府免费提供.州以下的农技推广机构人员数根据实际工作任务进行聘用.如美国犹他州农业合作推广中心工作人员为11人,在县级设有31个农业合作推广办公室,县级工作人员人数不等,人口多的县如盐湖城办公室达20人,少的县如东南部一些县为2~3人.所聘任的工作人员均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和博士学位占有相当比例.有的还是农场主,如犹他州卡兹县的农业合作推广办公室的负责人是一位拥有农学硕士学位的农场主,平时兼营着自己的农场.1.2日本农业推广体系的特点

日本早期的农业推广工作始于19世纪70年代,但直到1948年日本国会才通过了《农业改良助长法》,并开始依法建立农业推广体系,开展农业推广工作.50年来,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其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国家为主,农协为辅,机构简单,队伍精干;二是科、教、推相互协作,紧密配合;三是人员录用,工作考核,研修培训制度化.结合其特点,日本农业推广的主要的推广方法按对象分为4种:单个推广法、小组推广法、大众传媒推广法和混合法.采用混合推广法的占50%,但大田采用小组推广法的较多.

1.3澳大利亚农业推广体系的特点

澳大利亚的农业推广工作是由庞大而有效的公共部门来开展的,具体到各州,推广工作的重点是生产技术转移,农业部一直是这种生产导向型农业推广怎么写作的主要提供者.然而,近年来推广机构与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使现阶段澳大利亚的农业推广政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强调人力资源开发;二是注重群体推广活动;三是重视运用电子媒介传递信息;四是推广怎么写作组织和经费来源趋向多元化.

现在参与农业推广的组织越来越多,除政府机构外,主要有农民组织、涉及企业、市场营销组织、咨询团体与个人、研发公司、合作研究中心、大学等.合作研究中心内部以及农业综合企业和公共部门之间普遍建立起了合作与合伙关系.私人部门在农业研究和推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通常结合政府的项目在推广项目时不断增加投入.由政府资助的研究和推广项目已越来越多地由私人咨询人员和农业综合企业来提供怎么写作.

1.4国外较成功的农业推广体系的共同特点

一是层次分明,结构完善.这些国家均有自上而下纵向的推广体系,实行垂直管理,每一级有明确的职能和相应的人员结构,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汇报制.同时,也注意经常性的横向合作和信息交流.二是经费来源以政府拨款为主,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协会组织承担费用的比例逐渐增大,但没有一个国家靠有偿怎么写作解决推广体系的主要经费.三是加强农业推广的立法以法保推广,以法促推广.四是农业教育、科研坚持为推广怎么写作.教师除了教学外,还承担部分的科研与推广任务,根据推广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并承担推广人员在职培训的主要任务.科研机构以推广部门反馈的信息为依据,确定研究方向,同时和教学人员一起解决一般推广人员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教学和科研单位还为推广机构在农民培训方面提供便利.五是重视提高推广人员素质.许多国家对推广人员都要进行职前培训,对在职培训的时限和内容都有详细的计划.

2中国大学型农业推广体系的创新

对中国农技推广体系的特点,其他学者都有较为详细的报道[10-13].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针对大学型推广体系提议建立高校信息平台,以促进农业科技的快速传播.

高校信息平台就是利用高校的人才、科技、学生传播优势,把教育、科研、推广紧密结合而构建的科技信息平台.该平台是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特点而形成的一个推广模式.把专家、技术和传播方式联合起来,能有效提高农业推广效率,同时通过农民反馈的各种疑问和需要,引导科技人员通过科学研究来解决,增加了该推广体系的综合效应,从而使农业技术推广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提高采用新技术的速度,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高校信息平台是农业科技传播的重要平台,为农业科技传播提供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建立高校信息平台主要任务是解决技术、成果的棚架和科研、生产脱节问题.高校信息平台在实践中应包括三大部分:专家平台、技术平台和学生平台.

2.1专家信息平台

专家信息平台是依据高校优势,集成农业各行业的专家及相应的成果,为农业技术传播提供辅助的专家和对接技术咨询怎么写作的一种信息平台.对涉农的资深专家建立专家数据库,并根据专业特长分成不同的怎么写作小组.每次根据不同的农业需要,临时抽取专家为农业怎么写作.主要运行模式是:可以通过到田间地头、发短信、打、上网、电视、海报、报纸、小册子、培训等形式,将专家的信息应用到农村,把专家直接怎么写作于农村,建立起互动的信息平台.

2.2技术信息平台

技术信息平台由科研或教学单位提供,科研或教学单位掌握着最新的农业科技,了解技术的最适方法和使用的最佳效果的信息平台.在多年实践中,其主要运行模式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的:一是建立新品种育、繁、推技术信息平台;二是建立良种良法相结合的栽培措施的技术信息平台;三是建立稳定的培训教育基地和实践教育基地的技术信息平台;四是和农业政府部门合作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技术信息平台.

2.3学生信息平台

学生信息平台是充分利用高校的信息平台,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专长的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科技传播小组,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农业技术传播中的一种信息平台.其运行模式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一是在学校注册的在校学生;二是往届已经毕业的本校的学生,并且现正工作在农业的各条战线上.

3高校信息平台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成效

3.1依托专家信息平台,进行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工作

依托专家信息平台,开展技术创新、技术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其主要经费来源为政府专项资金、企业研发资金等.主要表现形式为“专家+技术十企业”,或者“专家+技术+农户”2种.组成人员主要依据高校信息平台的专家信息平台为主,按照项目任务吸纳基层农技人员.该模式是大学科技推广的主要形式,不仅能够及时将最新的成果和方法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而且也能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快速反馈到科研、教学当中,促进了“教学、科研、产业”的有机结合.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推广工作,已经为洛阳市农民节约大致1.05亿元.

3.2利用技术信息平台,构建农作物生产的育、繁、推体系

3.2.1利用农作物4级种子生产程序,构建农作物4级种子的育、繁、推体系.农作物4级种子生产程序是在进行豫麦10号的繁育推广过程中形成的种子生产新技术.其程序是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把种子分为4个类别,利用高校的技术信息平台来进行4级种子的育、繁、推工作.育种家种子是新品系在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即将审定为品种时,由育种者种子圃繁殖的种子,是由育种者直接生产和掌握;原原种是由育种者种子繁殖的第1代,由育种单位或授权的原种场负责生产;原种是由原原种繁殖的第1代种子,可由原种场负责生产;良种是由原种繁殖的第1代种子,可由良种场或特约基地负责生产.各级种子的生产,既可以由育种者和各级种子生产单位分工合作去完成,也可以由育种者所在的种子企业独立承担.应用4级程序生产种子,每一轮经历3~4代,进行限代繁殖.应用4级程序生产种子的过程中,种子的繁殖系数可提高到148以上,河南省每年可节约资金2.03亿元根据各类作物的遗传特点和繁殖方式不同,“四级程序”又归纳为4种不同的应用模式,即自花和常异花作物的常规种模式、自交系杂交种模式、不育系杂交种模式和无性繁殖模式.

“四级程序”的提出和应用,体现了育、繁、推三方优势互补、利益分享、风险共担原则,使育种者、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合力,使体制改革沿着种、工、贸、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产业化道路健康发展,从而促进了良繁体系新框架的形成,因此,它给育、繁、推注入了活力,也必然推动整个种子工作的发展.其主要经费来源为项目组专项资金、政府资金等.主要表现形式有“专家+技术+企业”,或者“专家+技术+农户”2种.同时利用技术信息平台和学生信息平台快速的进行种子标准化的生产.

3.2.2利用种法结合,提高旱地的粮食丰收.以技术信息平台为依托,以建立高效抗逆优质群体、提高水分增产效益为中心,以筛选和利用耐旱丰产品种为突破口,以改造现行技术,建立旱地小麦高产稳产技术新体系为关键,采用专题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试验研究与高产示范相结合等方法,结束了旱地小麦长期无当家品种的历史,在种法结合提高旱地小麦水分增产效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其主要经费来源为政府专项资金、项目研发资金等.主要表现形式有“专家+技术+企业”,或者“专家+技术+农户”2种.每年在洛阳市示范推广6.67万~10.0万hm2,若采取积极措施在全省乃至黄淮旱作麦区推广作用,则社会、经济效益更为显著.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等部门开展协作攻关研究.


3.3综合利用三大信息平台,加强无公害基地的建设

综合利用三大信息平台,结合农业政府部门,加强无公害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专家、技术和学生的优势,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跟踪怎么写作,以保证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其主要经费来源为政府专项资金、企业研发资金等.主要表现形式有“专家+项目十企业+学生”,或者“专家+项目+学生+农户”2种.截至2007年底,洛阳市共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0个,洛宁县上戈镇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其中以苹果为主的无公害果品基地面积达到3万hm2,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33万hm2,无公害中药材面积达到3.33万hm2,占中药材生产总面积的90%以上.无公害水产品基地面积达到1.1万hm2,无公害粮油生产面积达到33.3万hm2以上.

洛阳市嵩县在推广农业科技的过程中,协调发展农民专业社,登记的合作社有18家,注册资金1000余万元,参股农民227人,申报涉农商标15件,新发展大粒樱桃种植面积达333.3hm2、中药材种植面积200.0hm2、朝天椒种植面积1000hm2、蔬菜种植面积达8466.7hm2.大粒樱桃、中药材、朝天椒、蔬菜种植四大特色农业使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

4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思路

利用三大信息平台,促进高校与农村的连接,使高校有限的和无限的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发挥高校为农民怎么写作的作用.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以整合资源与创新农技推广和怎么写作机制为突破口,专家和学生直接到户(学校)、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理清了高校怎么写作农业的思路,走出了高校和农村连接的一条新路.

4.1以高校信息平台为创新理论,进一步完善大学推广体系的理论研究

高校信息平台理论是多年推广实践的总结,涵盖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部分研究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十一五”规划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具体表现.既然是新的理论,就需要更多的应用去检验,更多的知识去补充和充实.只有不断地对推广理论进行研究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发展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4.2以农业政府部门为主导,以高校信息平台为纽带,建立三大平台的推广体系中心

在中国主要的农业推广体系:政府支撑推广体系、企业带动推广体系、大学型推广体系和协会组织推广体系.其中主要是以政府支撑推广体系为主,把高校信息平台吸纳进去,成立三大中心,发挥三大信息平台各自的作用,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思想、新观念快速地传递到农村,变成农民的智慧和收入,加快先进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4.3以高校信息平台为指导,多方筹措资金,构建多元化农村科技怎么写作组织

在高校信息平台的指导下,推进公益性农村科技怎么写作体系改革,政府通过项目方式给予适当资助,为农民提供低偿怎么写作.同时要做到农业科技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促进发展与规范运行相结合,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开展培训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以农业科技园区为主体的成果示范推广转化基地建设要加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科技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以点带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

4.4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拓宽高校信息平台怎么写作内容,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

在搭建高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引导出台农业院校怎么写作于“三农”的一系列导向性措施,以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等的信息平台为依托创办农村科技怎么写作相似度检测组织,参与农村科技怎么写作.改革现行的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相互分离的体制,成立各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创新教育投资体制,扩大教育的规模,集中社会资源,构筑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和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4.5以未来农业发展为落脚点,完善高校信息平台的建设,发展循环农业

以未来农业发展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高校信息平台的建设,发展循环农业.洛阳市制定的“十一五”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指出,依靠政策手段、市场机制和科技支撑,引导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农业生物质产业,开发可再生能源,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加快建设生态家园,推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到2010年,洛阳市循环农业发展主要指标将达到:农村户用沼气总量达到50万座,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牲畜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达到90%;建立循环农业示范村200个;完善乡村物业怎么写作站200个等.

5参考文献

[1]杜玉珍.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与思路[J].甘肃社会经济,2006(6):223-227.

[2]夏敬源.加快玉米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J].中国农技推广,2007(9):4-6.

[3]王一线,贾明清.淮安市科技入户工程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技推广,2007(11):8-9.

[4]伍建平,王业官.基层农技推广的公益性与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农技推广,2007(1):11-12.

[5]胡俊鹏,高翔,张显等.浅析大学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7):412-415.

[6]刘志民,王树进,倪浩.我国农村科技怎么写作体系建设: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J].农村现代化,2006(1):84-86.

[7]赵惠燕,李东鸿,尚桂荣.提高科技推广效率的新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99-102.

[8]李东鸿,赵惠燕,田芙哗.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式技术传播与科技扶贫探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会科学版,2006(5):25-28.

[9]李科,赵惠燕,李振东.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式科技推广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7):9740-9742.

[10]林英.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探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7(5):139-141.

[11]张耀钢.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的重大创新――“农业科技入户”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农村经济,2007(5):6-8.

[12]李宗开.农技推广体系新模式探析[J].农业与技术,2001(4):17-19.

[13]邵海义.农技推广体系新模式探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农业与技术,2001(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