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本科经济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383 浏览:26421

摘 要: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的经济学本科专业来说,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培养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从培养复合型人才出发,经济学本科培养目标应是培养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课程,配套实务应用性课程,形成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关 键 词 :经济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065-02

一、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对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一方面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是高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就本科经济学专业而言,由于其专业特点,在人才培养方面,传统上往往偏重于理论,重点放在培养理论性、研究性的专门人才,为以后继续深造提供保障,而对于应用型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则相对薄弱.从现实来看,上述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受到挑战.据2010年的调查,全国经济学本科毕业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其中经济学专业的核心知识满足度为82%.出现这种情况重要原因之一毕业生缺乏应用型才能.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由此可见,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目前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的经济学本科专业来说,社会需要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怎么写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力资本相对短期,而且在基层这种问题更为突出.从现实来看,基层工作对于人才要求的综合性强,不仅需要较好的理论素养,同时也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担当重任.因此,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说,经济学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理论与应用能力并重的.从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来看,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许多家庭较为贫困,改善家庭状况,获得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是他们迫切的要求.从就业市场的需求来看,多数用人单位都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也十分看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培养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对于学生家庭状况的改善和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国内知名高校本科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趋势

从目前国外知名高校本科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基础经济理论和基本分析工具的教学(钱颖一,2003).比如在美国,经济学本科的课程并不多,但比较精炼,而且层次清晰.在经济理论方面,核心课程一年级是经济学原理;二年级是中级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三四年级主要是一些专业选修课,如国际经济学、金融学等.在基本分析工具,主要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优化方法等.二是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美国,教学中往往是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教师通过案例的引入和问题的设置,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且自行寻找答案,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而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很多学校甚至资助学生成立各种社团,从而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日本,经济学专业往往是“宽口径”设置,不仅需要学好专业课程,而且要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这不仅塑造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今后接受企业特殊技能等可塑性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而且也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丁刚、罗暖,2010).

从国内知名高校本科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目前正在从以往从偏重理论向理论与应用相结合转变.1998年,教育部在中国人民大学等13所大学建立“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些高校在经济学本科培养模式改革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例如,南开大学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有机结合,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并建立了“经管法”试点班,培养经济、管理和法律复合型人才.辽宁大学将经济学专业建设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吉林大学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开展重大攻关,在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上海财经大学以经济学基础理论为支撑,借助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科优势,培养复合型经济学基础人才.西北大学在专业建设中,充分发挥西部经济发展研究的强项,将教学科研与西部大开发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可见,目前国内知名高校在经济学专业建设中十分重视理论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践向结合,由此也带动了经济学本科培养目标逐渐向培养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本科经济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国高校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的能力仍然较弱,在社会机遇和挑战面前,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的人才紧缺.从实践来看,培养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的主要趋势.而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从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来看,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出发,经济学本科培养目标应是培养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注重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使学生不仅适应目前就业市场的需要,而且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根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将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基础理论课程.具有全面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是经济学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这个专业应该长于其他专业的优势,这一点不能丢掉.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不能放松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而且还要提升这方面的学习效果.主要措施就是要精选课程.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核心基础课,让学生学透学牢.而且有必要增加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课时量,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贯穿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对现实问题的讨论,一方面进一步夯实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能力.

第二,配套实务应用性课程.为了增加学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在选修课模块中设置更多的实务应用性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为了增强学习实务应用课程的系统性,可将该类课程划分为几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针对一个方向设置一系列课程.例如可设置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公共管理等子模块,每个子模型中设置该方向中3~5门核心性应用课程.并在教学管理中,引导学生有系统地选课,帮助学生在某个方面形成较强的应用能力.

第三,形成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除了理论和应用性课程的学习,还需要通过课内、课外多种渠道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建立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置“高峰体验”课程.高峰体验课程在美国大学已发展较为成熟,但中国高校目前开展还很少.该课程是在本科生最后一年,使他们集中在一个专门课题上,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课题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二是建立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讲座,以学生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鼓励学术组织学术社团、自办学术刊物等.三是完善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一方面要建立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长效机制,加强社会调查的组织和管理,把调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实习的针对性,建立不同类型的专业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不同需要.真正让学生在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中,了解社会、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