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计分卡在医学生本科教育绩效评价中运用的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854 浏览:85262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423-01

【摘 要 】目前,对医学生本科教育绩效的评价较为传统,普遍以考试分数作为医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主要指标,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将医学教育的目标和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医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引入平衡计分卡思维将有利于改善这一状况,本文从平衡计分卡的原理、适用条件等的基础上探讨其在医学生本科教育绩效评价的应用性.

【关 键 词 】平衡计分卡;医学教育;评价;探讨

1992年卡普兰和诺顿在《 哈佛商业评述》 上发表了题为“平衡计分卡:一种战略业绩测评体系”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 的概念,本文试图引入BSC思维对医学生本科教育的绩效评价进行一些探讨.

1.目前医学生本科教育绩效评价的现状

1.1 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生需要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体现在要教育医学生既要牢固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又要了解医学人文知识,因此,对医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评价,就不能局限于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的内容.


1.2评价的方式方法单一:传统上,以考试的方式为主,以分数为结果,集中表现为过分强调量化的考核,而对定性的考核则表现为关注不够,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对医学生教育评价的片面,无法真实正确反映其学习成果.

1.3 评价主体和客体缺乏互动交流:评价的主体基本上是教师,客体是医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师年复一年地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医学生始终只是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

2.引入BSC思维对医学生本科教育绩效评价的启迪

BSC是比较全面的、综合性的业绩评价体系,借鉴这一做法,进行横向参照比对,在对医学生本科教育绩效评价中,先设立基础理论学习、实践和操作能力,医学生认同评价维度,医学人文素质修养,以及自我学习和创新思维四个维度,再根据不同维度内容设立不同评价指标,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 综合的评价体系.

3医学生本科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引入BSC思维后,医学生本科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按照以下的过程进行:设立基础理论学习、实践和操作能力,医学生认同评价维度,医学人文素质修养以及自我学习和创新思维四个维度―在各个维度下设立具体的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提出以下几点以供讨论:

3.1 基础理论学习、实践和操作能力维度及其具体指标设立:基础理论学习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其具体的指标设立,可以根据课程的设置设立每门课程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课堂提出问题能力、课程间联系思考能力、运用基本理论解释疾病现象能力指标.

除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之外,医学生对基本技能和操作规程的掌握和了解状况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可以设立操作流程掌握度,实验(或手术)器械正确使用率,实验操作团队合作能力,对实践和操作技能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实验(或手术)记录准确书写能力,实验数据分析能力指标.

3.2 医学生认同评价维度及其具体指标设立:在医学生认同评价维度下,设立的具体指标有:对笔试试卷命题质量满意度,对师德师风意见度,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满意度,意见箱使用率.笔试试卷命题质量满意度,师德师风意见度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满意度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意见箱使用率则可以根据每天有否意见进行统计.

3.3自我学习和创新思维维度及其具体指标设立:本维度设置了自学能力,自学方法,期刊论文的发表数,参加学术讲座的次数指标;对于自学能力指标,还可以设立能否主动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能否每周看一篇医学论文以及是否撰写了读后感的等,细分的子指标能使评价更有可操作性.

4医学生本科教育绩效评价需注意的问题

4.1上述的评价指标中,既有定量测试指标,也有定性测试指标,只有通过更多的实践研究,找出合适的方法或手段,或找出更好的指标,才能更好地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4.2对医学生本科教育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要注意权重分配问题,在确定指标权重时,考虑用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采用专家咨询法或德尔菲法等方式[2,3].

4.3 调查问卷内容的设置以及收集的相关资料,要能恰当地反映对应的指标内容,这点是对教师和专家提出的较高的要求[4,5].

引入BSC思维进行医学生本科教育绩效的评价,是一种尝试,需要在教育实践中继续探索并完善,争取形成以基础理论学习、实践和操作能力为核心,医学生认同评价为基础,医学人文素质修养为导向,自我学习和创新思维为关键的有利于医学生职业生涯和提高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