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交通类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方向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268 浏览:146953

【摘 要 】现阶段我国交通类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核心问题是质量不高,建立一种以高校、学生、企业“三方”利益为核心,以绩效为考核方式的校企合作体系,是促进校企合作集约式发展模式的有效方法.政府牵头,政、校、企联合建立海外实习基地是我国交通类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 交通类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44-02

一、我国交通类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交通行业发展极为迅速,综合交通体系对人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大,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不同运输方式在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基础上,实现着海、陆、空横向与纵向的交叉和综合发展.如何整合优化以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形成高效运输网络,构建大路网体系、大港航体系、大物流体系、公共怎么写作体系,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是我国交通类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

培养符合我国交通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交通类本科院校的主要目标,首要任务和根本职能.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市场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特点,职业需求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社会对交通类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毕业生能力满足度略有下降.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难”与企业“难以找到合适人才”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其本质是人才素能结构失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两个不适应”的实质是人才培养不适应,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是其根源之一.现阶段高等院校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学术性,存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或错位的情况,专业适应性不强;课程缺乏科学性及内在的逻辑联系,缺乏实际操作性演练;实践教学硬件不足,软件短缺,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建立困难、案例教学难以有效实施.上述问题导致交通类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与交通行业用人单位实际需要之间存在差距.

国内教育界充分认识到学生实战性不强,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并作出一些改革尝试.周建庆(2009)[1]提出市场营销教学改革实验田模式,主张校企联合,开拓教学新模式,新思路――开垦实验田,培植,耕耘等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崔瑜琴(2012)[2]主张“实战教学”模式代替实验教学模式,认为学生应该走出实验室,走进企业,走向市场.有的研究认为专业实践课程应当进行多元化改革,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校内外的实践锻炼机会,更应当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宋志浩,2014[3]).

二、我国交通类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必要性

(一)解决交通行业专业人才供需的结构性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交通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呈现供需两旺局面的同时,也存在着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不对称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无法落实到实践中,最终使知识无法创造效益.主要问题在于培养人才的高校和使用人才的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不顺畅,造成毕业生从高校到企业,从高校到社会衔接不畅.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当代大学生完成由学生到社会人完美转身的“润滑剂”.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要求企业为学校的教学课程体系提出要求和意见,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来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给学生传授与行业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交通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而逐步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问题.

(二)实现交通类本科院校与企业双赢[4]

通过实施校企合作战略,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交通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现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根本职责,完成怎么写作社会的义务,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高校还可以从企业获得相应的效益.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得到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获取更多的人才资源信息,拥有充裕的时间进行人才选拔和储备.

(三)培养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的交通类专业人才

1.增强学生对课堂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高校中有部分学生认为大学课堂学习的知识对今后工作的帮助有限,所以课堂上不会集中精力,也不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专业知识,等到工作几年之后才发现在校园里有好多基础工作都没有做好.校企合作可以提前给学生提供零距离接触工作的机会,通过企业实习给学生一次寻找自己不足的机会,国外很多高校安排学生在二年级结束后进行社会实践,结束实践回到校园的学生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大学课堂学习中去.

2.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有部分学生寒窗苦读十几载,但是学习的理论知识始终没有运用的机会,等到真正踏上工作岗位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这些知识已经被遗忘.校企合作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及时的将书本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后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和转变,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为企业和自己提高成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角色转变问题,即如何由学生转变为职业人,社会人的问题.校企合作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去学会处理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各种关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更快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变.

三、我国交通类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发展方向

我国交通类本科院校现阶段校企合作表现出精细化程度不高的弱点,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完成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是限制我国交通类本科院校进一步发展,迅速追赶国际高等教育办学水准的瓶颈.所以,促使校企合作进入集约式发展轨道是我国交通类本科院校提高校企合作质量和效果的根本途径.

1.建立以高校、学生、企业三方利益为核心,以绩效为考核方式的校企合作体系.我国交通类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为我国交通行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上,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校企合作,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校企合作质量和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状况,高校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应以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原则,这就需要首先明确三方的利益各是什么,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考核制度. 高校层面上,主要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为学校正常运行的主要成本,以培养出优秀人才获取各种收益.学生层面上,通过社会实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要了解“是什么”、“为什么”,更要清楚“怎么做”,通过企业实习完成专业能力的提升,以便毕业后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企业层面上,用更低的成本完成部分基础性的业务工作,同时为企业获取人才、储备人才提供很好的“面试”机会.


在考核方面,企业可以对学校进行绩效考核,主要可以以“学生给企业带来了什么”为依据为学生实习质量进行量化打分,并给予学生和学校相应的报酬;学生通过实习中付出的劳动得到相应的物质报酬,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并得到实习学分;高校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素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率,达到怎么写作社会的目的,获得良好口碑及其他社会效益,同时,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从企业获取相应的物质报酬.

校企合作应逐步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应建立在DACUM①方法基础上,严格管理学生实习期间工作完成情况,让学生认识到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本文建议采取绩效考核的方式完成企业、学生、学校之间实习协议,根据考核结果为学生赋予相应实习学分和分数,提升校企合作效果,为培养优秀交通行业专业人才提供实践保证.

2.政府牵头开拓海外实习基地.国外实习经历既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又可以更全面的锻炼学生素能.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独立建造海外实习基地是有难度的,所以政府牵头为学生提供海外实习平台是现阶段提升校企合作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我国高铁产业在进行全球战略过程中可以考虑将部分交通类本科院校纳入到体系中,为交通类专业优秀学生提供海外实践机会.总之,以政府牵头,政、校、企三方联合建立海外实习基地是我国交通类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注释]

①教学计划开发,Developing A Curricu lum的缩写,它的本质是一种分析和确定某种职业所需能力的方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