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751 浏览:96796

[摘 要 ]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等层面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加强文科科研工作,规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构建大学人文环境系统;创新高校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 人文素质缺失 人文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孙晓东(1968- ),男,内蒙古赤峰人,长春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张红梅(1964-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吉林 长春 130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工程院校应用型人才与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B25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054-02

一、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才教育,忽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现状,高等教育界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关于素质教育的大讨论,人才培养理念从重视人才的专业知识教育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型.1998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基本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随后,教育部成立了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文化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全面展开.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我国陆续新增了300多所本科院校,其中很多是由高职高专“升格”而来的.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解决生产中具体技术问题的能力.在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教育者和管理者往往过分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修养的人文素质教育被日益边缘化.

二、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中国近代教育以应用型教育为主

中国古代教育是很重视人文教育的,这一点和西方古希腊教育很相似.在我国古代,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小学学的是文字训诂、算术、音乐,而大学是成人成己、治国平天下之学.“四书”中讲了大学的根本目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将个人的完善和天下完善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西方的古代教育,尤其是古希腊,基本上是以人文教育为主,西方一开始的大学,注重的是“七艺教育”,“七艺”包括文法、逻辑、修辞、算术、音乐、几何、天文.“七艺教育”没有功利性,没有一门是为职业而设的,学习不是为了谋生,而是培养心性.如“天文”不是用望远镜研究,而是探讨人与宇宙的关系,“音乐”能调节人的心情达到中正与平和.在中国,与西方的大学相对的学校尽管不叫“大学”,而叫太学、国子监,但太学所教科目“四书五经”其实也和“七艺”一样,不是为职业而设的,是注重心性之教育.近代以来(1840年战争以后),西方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先进分子开始觉醒,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船政学堂、电报学堂)以及戊戌变法中留下的京师大学堂,开启了近代中国教育,而近代教育是“经世致用”的教育,是应用型的教育.

(二)市场经济主导教育目标导致功利主义至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工业化、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准绳.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不能完全脱离其他制度,必然受制于社会主导制度.当下,发展经济成为社会至高无上的目标后,教育必然服从这个目标.社会对大学生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而言,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有不错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关注孩子人格的培养和修养的提高,导致部分学生不得不把学习的主要目的定位于努力学好专业技能和实用技能上.学校应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具体教育环节上,也更多地考虑市场因素.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变得越来越突出,教育的整体功能被严重割裂.

(三)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文化既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有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如家长制、官本位、贪污腐败等);既有资本主义先进的科技文化,也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既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四有新人”),也有不完善的制度.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极易受西方文化中的“个人本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意识影响.科技在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有了新的娱乐消遣方式,如网络的普及,让自制力差的学生沉溺于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在网上大家肆意欺骗、敲诈,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素质远远抛在脑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年人文素质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现象,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用型人才除了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之外,还应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独立的人格意志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具备高尚的生活趣味和道德情操,具备与人交往的能力,具备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信乐观、豁达合群的品质,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充满责任感.这些素质大都只能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来实现,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理念应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人才,这种人才能适应时怎么发表展和社会的需求,而这一切都要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实现.我们认为,加强工程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有以下四个具体途径: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育高素质的学生.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学校要多为从事人文素质教学的教师创造进修学习、参加研讨会的机会,开阔教师的视野.同时要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因为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渠道更多,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极大.他们要率先垂范,首先做好道德自律.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冠冕堂皇,而实际中存在不良行为会动摇学生刚刚树立起来的信念,因此,不论是从事思想理论教学的教师,还是专业教师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建设.

(二)加强文科科研工作,规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科研工作是提高文科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学校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在此基础上,围绕应用型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开设一系列人文系列讲座,如有关生态文化、心理素质、诚信守法、团结协作等方面的人文讲座,使大学生浸润其中,经常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

(三)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构建大学人文环境系统

校园文化分为人文环境文化和校园物态环境文化.人文环境文化建设要从校风、教风、学风抓起,形成应用型院校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校园物态环境文化建设,要从做好绿化工作、激发学生爱校热情、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等方面入手.

(四)创新高校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

“以人为本”是高校管理理念的核心,其落脚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管理中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充分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更要在教学活动和参加学生的社团活动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要建议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在管理中渗透人文素质关怀.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素质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思想一大硕果[J].新华文摘,2009(20).

[2]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

[3]胡雪峰.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