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转型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148 浏览:153955

中国大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将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134年的变迁历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大学不断适应着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既注重知识传承,也立足技术革新和能力培养.

时至世纪之交的1998年,遵照 “共建、调整、合并、合作”的新时期高校管理体制改革8字方针,襄樊学院和淄博学院分别合并升格为本科层次高校,由此拉开我国应用本科院校蓬勃兴起的序幕.

自1999年起,国家战略性地开始将本科院校的设置较多地向地市级城市倾斜,一大批专科学校以多种方式进入本科高校序列,“应用本科”“新建本科”“技术本科”等成为这类院校的代名词.

在中国传统的大学生态圈中,由于建校时间短,积淀不足,应用本科显然处于弱势群体地位.发展定位是什么,改革方向在何处?历史注定了它们要走一条不寻常的路.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强调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提出,“扩大应用型普通本科学校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规模”,“地方高等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科专业建设”.

2013年,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定调:“鼓励一些地方院校向高等职业院校转型,因为国家现在需要技术技能人才.”


本期,我们以这类学校的代表上海电机学院为样本,并辅以理论探讨、国外借鉴和会议报道等篇章,集中展示、剖析应用本科在新形势下转型的被动与主动,困境与收获,迷离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