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干旱区特色的生态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035 浏览:134787

摘 要 :结合新疆大学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发展实践,对其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具有干旱区特色的科学合理的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旨在为干旱区生态学专业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关 键 词 :生态学;课程体系改革;干旱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1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学已从原生的、未被扰动的生态系统研究向以人类为关键组分、聚焦生态系统怎么写作和人工生态设计的生态系统研究“转型”,成为可持续生物圈的科学基础.经过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环境科学分委员会在十一五期间的努力,2011年生态学提升为一级学科.学科平台已经构建,国家需求十分强劲,生态学逐渐成为当今活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学科之一.近5年来,我国生态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呈稳中有升的态势,目前,全国有近60所高校设置生态学本科专业,本科学生年招生量1600人左右.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中远期对生态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除现有空间会增加外,新兴领域将具有更大的潜在需求,特别是对生态技术型、生态管理型人才需求数量将会明显增加.如何使现有专业课程体系适应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所在.中国西部干旱区具有世界上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及生态景观,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全球干旱区类型中也显具特色,是进行生态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随着我国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战略的实施和该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特点,使得该区域迫切需要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的生态学人才.新疆大学生态学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期间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曾经先后多次修改本科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本文结合新疆大学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发展实践,对其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和构建具有干旱区特色的科学合理的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旨在为地区生态学专业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对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生态学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新疆大学生态学学科现为“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自2000年以来相继建立了“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2002年)、“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成为自治区重点学科(2004年),获准生态学博士点(2005年).为了完善生态学本-硕-博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生态学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收生态学本科生,已连续招生9届,为干旱区的生态环境事业累计培养人才300余名,具有干旱区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同时,该专业已建设有包括《基础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三门精品课程.近年来新疆大学对本科教学不断重视,结合学校相关的改革举措,生态学专业参考国内外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围绕着生态学发展趋势、地方经济怎么写作、学生就业等主题于2004、2005、2008、2009年先后制定并修改本科生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设置上从原先的以宏观生态学为主转向宏观和微观生态学兼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成效显著,该专业近年来考研率近80%,上研率在50-60%.随着生态学学科的发展,该专业也逐渐突显出来一些问题,特别是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制约了该专业发展的良好前景,与目前生态学蓬勃发展的现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极不协调.

1.课程体系设置全而泛,部分内容重复冗余.课程体系涵盖了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全球生态学的所有内容,同时开设了宏观生态学中涉及的地理课程、微观生态学中涉及的生物课程,而应用生态学的课程均作为选修课程.以上课程开设的全面但是不够深入,缺乏对应用生态学课程的重视,而这一部分正是干旱区生态学应用的关键所在.部分课程衔接不够,内容有较多重复.且专业总课时接近学校规定的专业课时的上限,学生负担较重.

2.实践课程缺乏区域特色,创新性和探索性项目有待加强.由于总学时有限,因此专业课大多偏重于理论教学,而真正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实践课程设置缺乏地方性特色,多数实验课程均是基本理论、基本实验的验证.这些专业实践课缺乏一定程度的创新,针对性不强,基本的生态学实验技能,学生尚能掌握,但涉及综合性实践内容时就显现出不足.

3.教师队伍专业师资不足,使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随着课程体系的变革,生态学专业教师的师资队伍力量明显不足.虽然目前生态学专职教师基本为博士学历,但大部分学科背景主要以宏观生态学、地理学为主,缺乏配合生态学教学的分子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的专业人才.这就造成不能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授课过程中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进而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体系难以形成.

二、基于干旱区特色的生态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基于以上问题,当前急需构建具有干旱区特色的生态学本科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融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与学校环境为一体的生态文化大环境体系,使生态学专业成为我校特色鲜明,能够培养出符合新疆乃至全国干旱区生态环境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的专业.具体思考如下.

1.建立具有干旱区特色的生态学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体系.适度压缩总课时,合并内容有重复的课程;调整“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限选课-任选课”模块中课程的设置,其中包括改变课程的授课顺序,增强课程间的继承关系,精选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增强应用生态学课程的地位,授课内容突出干旱区特色.


2.建立具有干旱区特色的生态学本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规范实验课程的教学和考核,调整实验项目的开设,兼顾基础性和创新性;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将实习内容具体化,保证实习时间;引导二三年级本科生对本科生科研实训项目的申报,提高四年级本科生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科技含量.以上实践课程应围绕干旱区特色项目开展.

3.建设融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与学校环境为一体的生态文化大环境体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生态学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校园网络的大教育环境体系,开展生态学本科生科研实训项目、生态学讲座及各种相关的生态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立足于干旱区天然实验室,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的生态学学习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氛围,从而使课程体系的改革发挥实效.

4.建设专业方向均衡的师资队伍.对现有专业教师的专业方向细分,进一步确立各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构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授课团队;引入微观生态学方向的专业人才,使得生态学专业各方向均能兼顾,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通过以上改革,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构建具有干旱区特色的生态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以期建设四位一体的生态文化大环境体系,培养适应于当前生态学学科发展和国家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生态学专业人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