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师范生应用能力构成体系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62 浏览:11590

[摘 要]生物师范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在调查的基础上,从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构成体系.


[关 键 词 ]生物师范 应用能力 构成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021-0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专业将在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对生物科学师范学生应用构成体系的研究,将更好地为地方教育系统输送优秀的生物教师,更好地怎么写作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区位优势.因此,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等调查研究方式,我们对盐城及其周边乡镇地区的中学进行调研,在对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各个方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认为应该从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入手,着力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构成体系.

一、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现状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形式,深入探访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在校学生以及部分由师范院校毕业的中学教师,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一)薄弱的生物科学知识

在调查问卷中,为了降低难度,涉及有关基础知识的内容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调查数据显示,师范生对生物学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大家普遍反映:现在的学习模式都属于“临时抱佛脚”类型,为了确保考试能顺利通过,很多人都是在考试前两周才疯狂学习.这就容易导致书本上的知识一考完就忘完了,根本谈不上将知识熟记于心、融会贯通.加之高校扩招、学生层次良莠不齐,这也对大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教育的质量.

(二)弱化的教师职业素质

在已工作的师范院校毕业的中学教师中,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过程的有效组织和管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教师职业素质方面,新入职的教师总是不能及时掌握.他们更多的选择墨守成规,将书本上的主观知识以客观的教学方式输送给学生,根本谈不上在已有的教师职业素质上加入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人格魅力.

(三)匮乏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应试教育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应试教育不仅仅残害了普通学生,也对中学教师的科学探究能力造成了伤害.在如今的中小学,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如何提高升学率,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科学研究,或者根本就无暇顾及.

(四)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现有的教学模式和以考试为主的测评模式使得学生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忽略课外的拓展与实践.生物探索实践的成本大、范围广,许多微观实践设备投资大、成本高,使得学生无法亲自实践.这也使得教师在培训时,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而不重视学生实践体系的建设;评估也只是注重一些精品课的讲习,而忽略一些课题实践的研究,使得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二、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应用能力构成体系

(一)教育教学能力

扎实的基本能力是应用能力的前提与保证.对于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扎实的知识储存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获取的能力等.

扎实的知识储存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包括包括化学知识、生物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其中化学知识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知识涉及细胞结构与功能、代谢途径与代谢调节、生长动力学等;教育学知识更是囊括了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学导论等各种综合性知识.

摄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也是大学教育过程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在当今社会的教育体制改革中,要改变过去应试教育的模式,必须在加强知识体系教育的同时,更注重如何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查询和文献检索,以获取信息;了解学科内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家的发展战略;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制定和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工作效率等.摄取知识的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对于生物科目而言,生物学语言以及理论知识都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这就意味着许多新的观点的提出需要学生去阅读和掌握.

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用人单位和科研机构对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应用能力要求中的重要内容.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所想、所思、所得以合理、合适的方式阐述出来,而且符合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生物师范生培训时,要不断给学生走上讲台的机会,要组织各种形式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近二三十年来,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结合产生了生物信息学.生物科学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学科,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研究发现产生,作为优秀的中学教师,我们应该紧跟时怎么发表展的步伐,及时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并与自己的实际教学相融合,带领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

(二)教学管理能力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作为教师,在给学生宽松的成才环境的同时,又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管理.我们可以因材施教尝试在班级内部建立德育综合考评规范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等,积极探索学生个人培养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客观现实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同时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着手搭建与家长的沟通平台,及时交流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制定个性成长方案,形成学校与家庭共同育人的氛围.

用人单位和科研机构认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他们最期待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能具备的能力,也是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所追求的,而扎实的教学管理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前提. (三)科研创新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科研素质是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创新人才专业能力素质基本要求的核心,在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学生科研素质主要包括:对研究问题的兴趣;观察生命现象并提出有关问题;阅读有关专业文献,综合分析文献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等.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一定的科研和项目开发能力,较强的钻研精神和接受新理论、 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这也是用人单位和科研机构对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应用能力要求的重要内容.

由于生物科学是一门交叉型学科,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具有创新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水平随着新设备、新发明的出现而不断提高,在生物学领域的认识也逐步加快.因此,作为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学生,就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生物科学的发展.创新能力是技术改革的推动力,也是推动生物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教师在培训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扩展思维能力,要让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以生物科学为切入点,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对于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来说,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它的实现,涉及教育环节的各个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无论是改革研究还是实践,都要顺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适应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趋势.只要我们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面对挑战,认真对待问题,坚持不懈,一定可以培养出为企业和社会所广泛接受的应用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鲁先文.加强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63-264.

[2] 汪忠.走进高中新课改 ———生物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董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师范生的探究教学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17.

[4] 毛加宁.高师 “生物教学论实验 ”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15-136.

[5] 黄孙庆.论学科专业质量管理模式[J].大学教育,2012(7):123.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