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43 浏览:15416

摘 要:在人才市场上,一方面是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许多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技术人才.为了有效解决这对特殊的供需矛盾,需从分析高校毕业生专业结构出发,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关 键 词 :毕业生专业结构;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6)12―0061―02

据《南京晨报》今年8月17日报道:在南京交通技师学院8月16日举办的“预就业”双向选择会上,朗驰、跃进、依维柯、大件等7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了800多个岗位,学校这届学生却只有400多个,差不多两个岗位争抢一个学生,不少才上完二年级的学生提前找到了“婆家”.而此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在校大学生调查(共有8777人参加).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后悔上大学;51.5%的人认为学不到东西,学费高、工作难找;28%的受访者表示,如果重新选择,自己会“上个高职,学门手艺”.

就业市场的两重天,让人欢喜的同时也让人忧.欢喜的是:在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的时候,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已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受欢迎程度不断增强,就业率持续提高.忧的是:从总体上看,毕业生整体素质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高,技术型人才紧缺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更是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一方面是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则是许多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很大,近年来一直供不应求.如何解决供需矛盾,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等多方面努力,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一、转变思想观念,加大资金投入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普遍重视高等教育,鄙薄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据测算,职业教育成本是同级普通教育成本的2.5倍,但现实却是职业教育人均投入远远低于普通教育,资金短缺已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发展.国务院决定,“十一五”期间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应积极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与地方政府、企业加强联系,采取“产学合作”、“定单培养”等多种办学形式筹集资金,对学校办学特色、就业情况和就业前景等向学生家长加强宣传,增强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信心.

要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还要有一批高素质学生.家长和学生应改变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与其“念了四年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还不如面对现实“学门手艺”,做企业中的“高级蓝领”.将“专转本”招生从普通高校转入本科高职院校,鼓励优秀的专科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继续到本科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和深造,成为应用性本科人才.企业中的许多优秀工人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理论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发展空间,也影响了企业做强做大,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和企业合作,定期为工人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发展潜力.

二、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建构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体系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高专高职院校来完成.以前发展比较好的高专高职“升本”后不少已经向普通高等教育方向发展,现有的高专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学校升格上来的.在这种状况下,单靠现有的高职高专院校,难以胜任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艰巨任务.改变这种局面,建议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首先,在现有高职院校基础上择优重组,建设高职大校强校.只有实力强大的学校,才能产生内生机制,才能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优胜.充分利用现有高专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理念、课程设施体系、技术培训实践教学条件、师资具备理论与实践双重素质等资源优势,将同一地区各类学校择优进行整合,建成综合性高职院校.也可以把同一类型的学校合并成一所大学校.同时,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各个学校的优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节约学校的发展成本,把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薄弱领域.

其次,加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许多大学生不容易找到工作,是因为高等教育院校同一专业简单重复设置,人才培养模式雷同,造成了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极大地浪费了教育资源.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促进高等教育院校的分化:原来是职业教育“升本”上来的院校应立足于职业教育发展,一部分高等教育院校也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向职业教育方向转化.各高等院校要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最后,促进民办高等院校发展.民办高等院校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兴力量.民办院校多为投资性办学,受利益的驱使,他们具有很强的市场敏感性和灵活性,能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大力鼓励和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领域的活力.

现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高只有大专层次,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以后,应进一步建构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本科、本科以上学历层次的完整结构体系,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对发展比较好的院校加大投入和宣传,建立一批重点职业大学,打造职业教育领域的“清华”和“北大”.


三、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由于其培养目标的特点,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名师出高徒”,学校以地位和高薪吸引国内外职业教育领域的名师、大师来任教,加强对本校教师培养,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教师到大学、大企业学习和实践,到国外做访问学者;推行首席教师制和导师制,配以专门工作室和科研经费,组成技术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和创新;加强教师双重素质培养,建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考核体系和相应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定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就是因为企业和高校之间存在错位.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决策时,既要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和远瞻性,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企业需求确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又要切实将人才的应用型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中去.聘请企业界专家和各用人单位参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理论和办学形式,如德国的“双元制”办学形式,英国的“三明治”办学形式等,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四、树立终身职业教育观,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变化,社会职业岗位的构成和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社会、学校和个人理应树立终身职业教育观,把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结合起来,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高等职业教育在加强对学生职业岗位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这其中,既包括“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把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新型创业人才.

责任编辑: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