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办三本院校的会计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663 浏览:107273

[提要]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的产物,民办三本院校对普及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对三本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本文结合河南省民办三本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提出几点在会计教学方面的改进建议.

关 键 词 :民办三本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民办三本院校的会计教学改革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1月21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显得尤为紧张.为充分利用和进一步发掘社会教育资源,民办三本院校作为一种新型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应运而生了.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民办教育已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及我国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截至2013年6月,全国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24所,其中近60%的民办高等学校都开设有会计学专业.会计学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传统专业,如何在民办高等教育这一新的办学形式下,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得到社会的认可,是值得我们思索的.


一、民办三本院校特点

民办三本院校是高等教育进行改革的产物,是介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他属于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有着比较独特的一面.

(一)学校特点.民办三本院校是介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学院的建设、发展及各项支出等经费均由学院举办方通过各种方式筹措,学生的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实行新的办学模式,有着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招生,独立颁发书,独立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学生特点.根据笔者对所在三本院校学生的长期观察,发现民办三本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有如下特点:

1、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本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是高考分数介于本科二批和高职高专之间的考生,这部分学生总体来说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一些,知识体系的构建也不够完善.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堂上对于知识的接收基本都很被动;还有学生尚未形成记笔记的习惯,或做笔记时抓不住关 键 词 ;整体上,理解能力不强,稍增加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学起来就吃力.

2、家庭条件优越,承受挫折能力较弱.三本院校的学费一般要高于普通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被称为“贵族学校”,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性要宽裕些,成长的过程中遭受的挫折比较少,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较弱,缺乏艰苦奋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学习和钻研,首先想到的就是放弃.

3、思想比较开阔,但对未来没有明确定位.三本院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富裕一些,从小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在学校的各项社团活动中都能崭露头角,并且表现优异.但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和职业规划意识,甚至有些同学学习只为了应付考试获取学位,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定位,做事情随大流的情况非常普遍.

二、民办三本院校会计教学现状

(一)会计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高等院校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会直接影响到其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笔者对河南省民办三本院校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三本院校的会计教学目标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沿用普通高校的会计教学目标——培养研究型人才,重理论轻实践,偏向追求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套用高职高专的会计教学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重实践轻理论,偏向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和基本操作技能.当前许多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已经对其教学目标有所调整,但是据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来看,不少毕业生理论知识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动手操作能力低于高职高专院校,基本上处于理论和实践的中间游离状态.

(二)会计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有偏差.课程设置包括开设课程种类及先后顺序.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过于模仿普通高校,大一公共基础课,大二才开始开设专业课;实训课时安排较少,三四周上一次,不利于学生及时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据了解,河南省大部分三本院校会计专业还没有专门开设这方面的课程,相关的讲座也很少,虽然个别课程中涉及有会计职业道德,但也只是介绍了少量会计法规.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当前,很多三本院校在会计相关教材的选择上:内容上过于理论和滞后,跟不上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变化,同时也偏离了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训教材中案例的选择比较陈旧和单一,不能反映现实中在会计核算时可能遇到的复杂问题;教材难度和深度脱离学生水平,很多三本院校选用的都是211、985院校编制的教材,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时还会产生厌学情绪.

(三)教学方式和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方式和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民办三本院校近些年教学设备上基本上已经普及了多媒体,会计专业的授课方式也以多媒体为主,但知识的传递依然属于单向的,如《中级财务会计》、《审计》等内容较多,课时有限,师生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课堂上基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被动接受知识;由于会计理论知识比较枯燥,部分学生一心想着课下可以拷课件课堂上就不认真听讲,甚至有同学在光线昏暗的教室中昏昏欲睡.

实践教学方面,许多三本院校由于经费限制等原因基本上都采用的是会计软件,每三到四周进行一次,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另外,软件实践操作所选资料比较简单,与现实有较大区别,部分学生毕业后连都不知道怎么填.大四上学期2~3个月的校外实习时间,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去实习,最后随便找个单位给实习报告盖个章,这种“放羊式”的实习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已.

(四)师资力量稍显薄弱.目前,河南省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主要有专任教师和教师组成,其比例约为1∶1.专任教师方面,一类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有着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但缺乏会计实践工作,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势必会影响到会计实训环节的教学效果;独特的人事管理机制,致使青年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对教学改革非常不利.另一类是普通高校的退休老教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年龄比较大,职称上已无晋升压力,对工作的可能会稍有减退.教师主要是其他普通高校的中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往往把自己摆在一个“打工者”的位置上,缺少主人翁意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授课质量. (五)评分考核机制不完善.据调查,目前大部分民办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都是以考试分数来衡量的,学生的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三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考核方式比较灵活;期中和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学期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方式主要为闭卷.这一系列考核方式,能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无法体现学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有些学生就认为实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重要,课堂上也不认真学习,进而达不到实训的目的,更不利于塑造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三、民办三本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方向

(一)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三本院校会计教学要想在激烈的会计人才培养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笔者认为其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市场需求定位为“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既强调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本科会计教育相比,其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所降低,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有所增强;与一般高职会计教育相比,其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要求有所增强,对实践操作能力在掌握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总的来说,正好弥补普通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断层,完善人才梯队培养建设.

(二)合理设置会计课程体系及教材选用.虽然当前很多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开设有实训课,但课时过少,达不到实训效果.因此,一方面要提高实训课的课时量,开设综合模拟实验课,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模拟训练;另一方面开设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并加强考核,以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要求的领悟,并在未来工作中自律自省.

教材方面,有必要结合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编制适合其水平的教材,难易适中,便于学生理解;对于实训和职业道德教材的编制,可以加入图片、典型案例等,将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形象化,同时要紧跟会计准则及法规的步伐,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三)改善丰富现有教学方式方法.会计知识的枯燥性和实用性决定了其教学方式方法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性的讲授方法.理论教学方面,教师备课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择有针对性、代表性的案例和习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教师补充;讲课过程中,多媒体为主,黑板为辅,重难点在黑板上推导演示,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实践教学方面,加大实训课时量,充分利用民办学校的优势,引导校企结合,实现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接轨,为毕业后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胜任工作打下基础.

(四)加强会计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三本院校会计专业要提高其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鼓励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并考取各类相关资格证书,对于已考取的教师给予额外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教师利用寒暑检测和课余时间深入企业锻炼,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达到真正的“双师型”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和考评机制,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才能稳定教师队伍的建设.

(五)建立科学的会计教学考评机制.健全的考评机制不仅能够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要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传统的以试卷成绩为主的考核方法局限于教材、笔记及作业,不利于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要建立科学的、全面系统的考评机制.针对会计专业而言,在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的同时,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力度,同时关注过程考核而不是结果考核,如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对突发状况的应变处理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等,以动态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可以打破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很突击”的现象,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考试现象.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欣.我国独立学院会计教学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2]石青梅.三本财经院校“师生双赢”会计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3.6.

[3]刘洁.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2012.19.

[4]赵晖,王明珠.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1.32.

[5]吴玉娟.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财会通讯,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