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和转变机制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267 浏览:70794

摘 要 :大学生专业思想主要由专业认知度、专业认同度、专业情感卷入度和专业就业信赖度构成.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了大学生专业思想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和专业思想转变过程中上述四要素相互作用的规律.

关 键 词 :专业认知度;专业认同度;专业情感卷入度;专业就业信赖度;双向性

大学生专业思想一般认为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总体认识和看法.构成大学生专业思想的要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专业认知度,即对本专业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等的认知;专业认同度,即对本专业社会价值、发展前景等的看法;专业情感卷入度,即对自己专业的喜爱程度以及将来从事该专业工作的意愿度等;专业就业信赖度,即对该专业未来就业前景的看法.本文希望通过实证调查,全面了解现阶段大学生专业思想的现状,探索大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和转变机制,为改善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专业思想的现状

根据我们的调查,与此前各地的一些调查反映出来的情况相比,该校本科生的专业认知度、认同度、情感卷入度和就业信赖度都较好一些.从调查结果来看,88%的本科生对自己专业的了解程度在“一般了解”以上.72%的本科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很有前途”或“比较有前途”,54%的本科生表示“喜欢”或“很喜欢”自己的专业,73%的本科生表示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很乐观”或“比较乐观”.

二、大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机制

问卷调查中一项多项选择题反映,本科生普遍认为对自己当前专业思想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1.高考填报志愿时对相关专业的认知度太低(67%勾选)

北大方正教育心理研究院曾对全国1万多名高中生进行专业选择评估,结果显示:高中生对于我国目前本科的249个专业目录中90%的专业基本没有听说过.在我们调查的这所学校,研究生获取该校信息57%是通过网络,30%通过师生的介绍,难以保证其专业性和客观性.

2.高考填报专业与性格、爱好不符

在严重的就业压力和高考志愿填报制度的博弈性质面前,家长和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大程度上牺牲了对考生自身的性格、能力特点和兴趣爱好的重视(43%勾选),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的高中生仅占2%.

3.心理不成熟所导致的一些情绪化反应

学生填报的专业一般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专业,期望值都较高.当学校的情况无法达到学生的预期时,较大的心理落差常常使大一新生对自己的专业选择产生怀疑.在第一志愿录取的本科新生中,36%选择了这一个选项.

三、大学生专业思想的转变机制

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本科阶段大学生专业思想变化最主要的规律性现象是:

1.随着学生的思想成熟,主体意识增强,他们的专业思想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对专业的认识越来越理性成熟

经过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对于“影响你选择目前所学专业最主要的因素”这一问题,研究生中的调查结果与本科生发生了较大变化.最突出的是“家长的影响”下降到了接近0;“就业前景”降到了20%,退居“学校的综合实力强”(23%),“专业力量强”(25%)等因素之后.这说明,研究生对专业的了解比较充分了,在此基础上第二次选择专业时的盲目性明显比高考时小.

2.专业认知度的提高对大学生专业思想的影响是双向的

根据调查,该校研究生中,表示对自己的专业“很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比例上升到了54%(本科生是28%),但是,专业认知度的提高对大学生专业思想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单向指向认同和热爱自己的专业的,而是双向的.

3.专业思想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专业认知度会对专业认同度、专业情感卷入度和专业就业信赖度产生影响,反之也是一样.


4.学校的专业思想教育能够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作用同样是双向的

调查显示,87%的本科生认为“学校的专业思想教育加深了自己对本专业的理解”.可见,虽然学校的专业思想教育出发点往往是使学生接受和喜爱自己的专业,但是新时期的青年已经不可能盲目地接受这种导向性的专业思想教育了.

四、改善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几点思考

1.转变专业思想教育的立足点,“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专业思想教育的目标

就像调查结果显示的,学生在高考时选择的专业常常不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特征.一味要求学生坚守自己的专业不仅不能真正达到目的,而且削弱了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浪费了高等教育资源.

2.职业指导教育应当前推至中学,这方面,欧美国家的做法相当成熟,可资借鉴

美国的中学配备专职的职业指导教师,学校在对学生的心理能力、个人兴趣和能力倾向等进行测试后向他们提供各种职业信息和咨询意见,使学生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上能够得到系统的、科学的指导.如果在我国的高中阶段建立起相应的职业指导教育体系,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的盲目性应该可以大大降低.

3.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建立跨高校的高校专业设置介绍和宣传机制

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中网络已经占据首要位置,把各高校的专业信息统合起来,建立跨学校的专业介绍网站,进行统一的信息审核和监管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