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课程体系现状与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634 浏览:106619

摘 要:通过对当前我省高校体育院系课程体系中的几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并结合社会需求与高校体育院系专业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学生的培养模式等进行分析,得出当前的高校体育院系的培养目标,学科定位以及整个课程结构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关 键 词 :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专业设置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27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使命,尤其现如今毕业生找工作难上加难,如何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在很大方面取决于学校的课程体系的设置,比如专业设置是否适应社会需求,课程设置对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能达到预期设置的培养目标等等.所以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毕业生质量的优劣.本文从学校培养毕业生质量及就业入手对课程体系给予现状分析,以期能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及学生的出路提供参考.1 研究方法与对象1.1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1)收集了近5年内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30余篇.(2)收集了安徽省有体育院系的10所高校的课程设置以及相关信息.1.2 研究对象对安徽省高等体育院系课程体系进行研究.省内高校共83所,以华禹教育网(原中国高校网.china-school.)为准,其中56所专科院校包括技术、职业院校及淮南联合大学,27所本科院校,而专科院校没有体育院系,只有公共体育组或者公共体育教研室,对象是其全体在校生,所以不在研究对象范围内;27所本科院校中只有10所高校设有体育院系,其中二所高校设体育学院,其余8所高校设体育系.分别为: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年3月改为学院);安庆师范学院体育系;阜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淮南师范学院体育系;巢湖师范学院体育系;宿州学院体育系;皖西学院体育系;黄山学院体育系;滁州学院体育系.2.高校体育院系课程体系现状2.1专业目标定位笼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合社会需求成正比关系.就当前情况而言,大部分高校的培养目标和社会联系不紧密,或完全脱离了社会的需求.有些学校的培养目标甚至还停留在20世纪的基础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虽然有的已进行了修改或者优化,但是就课程设置而言却没有改变,使用的教材还是上世纪的教材,没有选用新版的教材.就专业目标定位而言,安徽省高校共有四个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专业及运动训练专业.而四个专业的目标定位不是十分明确,比如社会体育专业,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向社会体育方面还是体育师范教育方面,在培养目标上虽然是面向“社会体育”,但是就培养计划等方面显然是把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当“变向的体育教育专业”[1]的学生来培养.不仅仅是安徽省高校的体育学院(系)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就目前全国范围来看也没有很好的专业定位,或者说是没有真正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实施方案.2.2 体育院系课程设置现状体育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等几个环节组成.安徽省各高校的设置思路基本一致,就科目方面稍有不同,比如基础课以及专业课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设置,但是对于选修课以及专业课,有的院系为突出自己的特色设置了不同的科目.比如对于社会体育专业而言,基本是在原来体育教育专业科目的基础上加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要求开设的五门课就构成了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计划.就课程设置而言,我省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仍未脱离传统模式,体现在教学时数较高,课程设置面窄,选修课比例过低,考试课比例过高,学时分配不合理,且选修课的门类较少,内容非常狭隘,既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选择的范围,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之各院校又实行学分管理体制,学生为了达到学校所规定的学分总数,几乎选择了全部的选修课,选修课成了必修课,一些非常实用而且又非常需要的课程反而没有开设,如运动创伤学、体育人才学、体育经纪人以及体育俱乐部等相关课程.2.3 体育院系专业设置现状就目前而言,安徽省10所设有体育院系的高校里面,大部分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面向中小学体育教师.只有四所高校同时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分别是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淮南师范学院体育系和巢湖师范学院体育系.而阜阳师范学院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安徽省来说仅此一家.对于运动训练专业来说只有安徽师范大学开设.各高校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都是,能适应到中等学校从事体育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 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运动训练、竞赛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的多能一专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和民族体育专业来说培养目标和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没有突出社会体育专业的特色,也就是说专业的培养目标没有明确或者说较笼统.3 结论与分析3.1 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是导致就业率下降的一个因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核心的问题是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随着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项社会改革的深入,体育院校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如传统的目标定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育体制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变,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需求变化,以及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和家长日益提高的对教育的需求等等,都对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甚至出现了目标定位的随意、多变和众说纷纭的现象.近几年来,随着我省高校毕业生逐年大幅度增加,就业形势每年都可以用“形势严峻,不容乐观”来形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就业率不高的局面呢?究其缘由,主要是由于结构性失业,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相脱节,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虽然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同时提出的新要求,也给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与问题.各院校都面临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不但要有办学目标,更需要定位,并且这种需要比计划经济时代更显迫切.因为高校之间的竞争激烈,各院校应以“特色”取胜.不定位就不能办出特色.总之,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2].3.2 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是培养高质量毕业生的保证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普遍相对滞后,教学大纲对教育内容规定得过多过细,体育教学过程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注重运动成绩和终结性评价等,使课程设置和工作需求相脱节.目前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比较明显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本科人才的需求也具有多方面的层次,如还需要大量的本科层次类型的复合性、应用性、开发性等类型的人才.于是,紧紧围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大教学目标,构建了以理论知识内容、技能知识内容、情感知识内容和操作知识为主体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体育与保健知识、体育基础理论和体育经营与管理;以运动专项的技能内容为依托,融基础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和防身类内容于一体,共同组成的技能知识内容;运动休闲和野外生存内容是运动休闲教学的一项基本教学内容,是其它单项教学的选用教学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了情感类知识内容;操作类知识内容包括健康测量与评价、体育裁判学习和生存自救技能等,来适应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战略性转移人才.3.3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不同步是影响毕业质量的又一重大因素合理设置专业是学生就业与高质量毕业的重要举措,虽然专业的设置权在教育部,但是我们在申请开设专业的时候应本着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的态度,不要盲目或所谓的跟形势而开设专业.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明武认为“应该实事求是,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来设置专业,毕竟学生毕业后就失业,学校是有责任的.比如我们的机械专业,应该着力培养机械设计,而不过多强调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由于这个问题的存在,我们现在的品牌大多来自国外,自己设计的没有几个”[3].3.4提倡社会和学校共同办学是学生就业与学校发展的新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体育的竞技化、社会化、大众化和体育的职业化就摆在我们面前,应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对体育教学办学体制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导致了一些力量相对的普通师范院校需要向综合院校合并,综合性高等院校中师范学院需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性专业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在此同时,学校还要和社会联合办学,让学生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当中,也就是在社会当中进行实践,当然培养的学生必须是社会所需求的人才.就目前而言,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对学生的实习环节抓的不够,一般存在实习时间偏短且方式单一,对毕业生的实践作用不是很大.由于实习时间短并且内容受到实习学校的限制,以及自身就当前找工作比较难的考虑,实习环节大多也只是个过场.不但起不到实习锻炼的效果,反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负面的影响.而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没有机会获得技能证书,是因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面向的是非师范的,那么他们如何就业就是问题.所以学校应该适当安排培养实际能力的实践环节,统一组织并尽可能与当地教育局以及街道社区等相关部门合作培训或实习并颁发相应的证书,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更有力的条件.4结论与建议4.1 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我省高校体育院校目前虽然有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以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但是只有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比较早之外,其他专业开始相对较晚.社会体育专业开设时间最晚.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在安徽省就只有一所高校开设.所以专业分布的不平衡性已经成为安徽省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主要阻碍因素.4.2在高校体育院系增加考察课的数量,适当减少考试课的科目,以利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科目,从而实现“宽知识面,高质量”的优质毕业生.4.3 对于社会体育专业明确培养目标的同时应与社会需求同步,建议对专业以专项形式再进行细分,比如分为俱乐部专项,社区体育专项,太极拳专项以及体育经纪人专项等,并和当地体育局协调好培训和颁发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工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敲开参与社会体育指导的大门.4.4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并适当增设创业课程,让学生从原来的“找饭碗”到“造饭碗”的转变,培养创业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一段时间内的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参考文献:[1] 陈永军.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815.[2] 曹方.试论高等学校办学目标定位[J].高教研究周报,1997.4:66.[3] 为大学生就业支四招[N].新安晚报,2007-3-7:C02.(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相关论文范文